滕王阁序学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711155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学案【知识链接】关于“骈文”和“序”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是指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

2、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关于作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年十四,中第,做过几任小官,后因写了一篇代沛王鸡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本是游戏之作,竟获罪被革职。以后官为参军,因杀死官奴,几获死罪,其父也被贬为交趾令。这次去交趾省父,路过而作序,名声大作。后渡海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3、写作背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

3、落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当然不悦,便拂衣而起,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头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他心里想,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

4、:“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4、关于“用典”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行文思路】1.整体感知: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

5、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2.理清文章结构:运思谋篇,无不统于题目之下。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景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景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

6、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结合课文,分析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节):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文本研读】一、阅读第一段,把握以下知识:(一)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二)补充注释:1.豫章故郡 故: 2.地接衡庐 接: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6.千里逢迎 千里: 7.高朋

7、满座 高:(三)简析第一段: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明确: 3.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二、分析第二三段:(一)典故理解:1.钟鸣鼎食之家 :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二)补充注释: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 2.彩彻区明 彻:3.雁阵惊寒 惊: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 属

8、: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 尽: 寒: 清: 6.即冈峦之体势 即: 体势:7.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 凝: 暮: 紫:(三)分析第二部分: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3.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手法、内容角度)三、阅读第四、五段,把握以下知识:(一)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二)补充注释:1.四美具 具: 2.而难并 并: 3.穷睇眄于中天 穷: 中:4.

9、极娱游于暇日 极: 娱游: 5.兴尽悲来 兴: 6.屈贾宜于长沙 屈: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 失路: 8.所赖君子见机 赖: 9.老当益壮益: 10.穷且益坚:且: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三)分析第四段内容: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7.第七句:是虚写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9.一

10、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四)分析第五段内容: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四.分析六、七段:(一)补充注释:1.一介书生 介: 2.等终军之弱冠 等: 弱冠: 3.有

11、怀投笔 怀:4.奉晨昏于万里 奉: 5.接孟氏之芳邻 接: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 再:7.兰亭已矣 已: 8.奉承恩于伟饯 于: 9.是所望于群公 是: 于:10.敢竭鄙怀 竭:(二)分析内容: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明确: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明确: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明确: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明确: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明确: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

12、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全文总结】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知识整理】(一) 积累本文的成语(二)文言知识整理1、找出通假字并翻译 俊采星驰 俨骖騑于上路 云销雨霁 所赖君子见机 接孟氏之芳邻 2 、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古义: 今义: 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 今义: 穷且益坚 古义: 今义: 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 今义: 阮籍猖狂 古义: 今义: 盛筵难再 古义: 今义: 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 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蛟起凤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宾主尽东南之美 宾主尽东南之美 4、文言句式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童子何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