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1].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709297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西游记)它主要讲了什么内

2、容?(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为什么叫西天?(因为他们从西安出发一直西行,到天竺即现在的南亚一带去)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佛经,因为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揭题并板书)第三节 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 (二)新授教学(板书)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 (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

3、些国家呢? (板书)一、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课本P18图中找到南亚的主要国家等相关信息。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

4、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分离开了) (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2、南亚的中部有何特点,是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二、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2、两河: 名 称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印度河 中国西藏 干旱地区 印度克什米尔地区、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5、(三)课堂练习说出下列国家所在的地形区: 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内陆国家? 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哪个国家 哪个国家占有恒河平原与德干高原大部分?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上? (学生回答)(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3、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南亚 一、南亚的范围 1、纬度位置:大致在10N30N之间。2、海陆位置:背山面海,北部是苏莱曼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面印度洋。3、国家:共有7个国家二、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广阔的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 南部-高原: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2、两河: 恒河 印度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