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12:生态环境问题专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70925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12:生态环境问题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12:生态环境问题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12:生态环境问题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12:生态环境问题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12:生态环境问题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12:生态环境问题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12:生态环境问题专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简答题:环境问题专题1、温室效应问题:例: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a.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b.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原因: 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c.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d. 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e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C. 产生原因: 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

2、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D.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 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例1:试列举两个理由说明“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a. 农业生产的地区范围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b.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的产量提高。 例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

3、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C0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例3:简要说明我国C0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谈谈我国控制C0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2、 酸雨问题: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降水A. 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B. 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

4、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C. 酸雨带来的影响: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D. 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酸雨分布地区,试分析该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 该地区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形成了重酸雨的地区。 南方低山丘陵区,酸性土壤,风速慢

5、,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F.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G冬季我国东北地区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日本,而日本的酸雨危害却更严重,其原因是: 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把东北地区大量酸性气体输往日本; 冬季东北地区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 日本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相对较多,酸雨危害较重。3、湿地问题: A湿地的形成:例:请解释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地

6、势低洼、排水不畅; 纬度位置高,地处湿润地区,水分蒸发弱; 地下有冻土层,阻滞地表水下渗。例: 解释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 地势高,蒸发小,高原环境有高原冻土的形成,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和低洼的地区形成沼泽地。B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净化污染;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沼泽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景观旅游、教育科研等经济和科学价值。例:19世纪和20世纪我国三江平原和美国都曾对其沼泽湿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简述对沼泽湿地的开发会导致什么后果? 会导致荒漠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沿海的沼泽地的

7、开发会导致风暴潮灾害、洪涝灾害频发,内陆地区的开发会使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严重后果。D采取措施 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例: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不宜再开垦的原因是什么?(生态效益) 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调节气候、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 丹顶鹤、天鹅等珍禽动物的栖息地; 沼泽植物是一项重要的资源。4、水土流失问题:区域一:黄土高原: 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

8、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地表植被稀少;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人为原因: 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C治理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A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

9、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措施: 封山育林;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革新炉灶,节省燃料; 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B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 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 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C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

10、,建立良性生态循环。D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有什么特点?怎样治理?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掺入砂子。5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鼠害,蝗害。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采取措施: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

11、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华北地区缺水问

12、题: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13、6、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d. 退耕还林、还牧;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f. 禁止采伐发菜等C. 土壤问题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

14、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7、咸潮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a. 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气候)c. 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d. 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人为原因:a. 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b. 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 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 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d. 节约用水8 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问题A 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B 水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