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提问的研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70638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提问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儿提问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儿提问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幼儿提问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幼儿提问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提问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提问的研究.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维,还能促进师幼对话,使师幼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意义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和发展。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不少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并不能很好从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表面上热闹活跃,而是大多出自教师教学的需要,对幼儿的有意义学习并未促进,甚至成为了一种阻碍。因此,对幼儿教师教

2、学活动的提问进行研究,发现现在幼儿教师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就成为本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考察与梳理,并结合自我实习经验而完成。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提问的含义;第二,提问的类型;第三,当前幼儿园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有效提问的内涵;最后提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关键词:幼儿;课堂;有效提问正 文1.提问的含义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3、。2.提问的类型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2.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2.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2.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2.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2.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

4、如“你认为这三种方法哪种最好?”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2.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3.当前幼儿园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3.1不会对提问加以引导和控制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他说他也要说;二是幼儿不懂回答问题的方法,不懂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后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使得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课上教学关于熊猫的知识,可是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啊?”因

5、为班上小朋友家里养宠物的比较多,大多数小朋友对这个问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室里的气氛立刻就活跃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经验去加以控制,只是与一些坐在前排离自己较近的幼儿进行交流,结果课堂变得混乱不堪无法控制。3.2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老师抛出问题之后,孩子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老师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当前课堂情境进行灵活调整。有一次一位老师上昆虫聚会,一开始就提问:“小朋友们,你都是认识那些昆虫?”螳螂、对,蜻蜓、对,蚂蚁、对,蜘蛛,对,孩子说了很多很多,老师对幼儿的回答没有正确的回应。一是老师的知识面太窄,二教师的提问面太大,很容易接不住孩子抛出的球。3.3提问的语言贫乏

6、不生动孩子们喜欢新鲜的、有吸引力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可有些教师的提问如同一杯白开水,让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产生不了兴趣。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或不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单调乏味。例如在一次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幼儿学习7的组成,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直采用:“7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样一问题向幼儿提问。语言枯燥又单调,一遍又一遍的提问使幼儿感到越来越枯燥、厌烦,没有一点积极性,慢慢地开始不集中注意力、开起了小差。正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太过于乏味,吸引不了幼儿,才导致了不良后果,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上适当的语气甚至运用肢体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出的问题富于启发性,语言

7、生动形象。3.4教师所提问题缺乏层次性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在问较难问题之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循循渐进的过程。3.5教师过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迫不及待”的想从孩子口中得出标准答案,向标准答案上引导,另一方面只针对部分能力发展好的孩子进行提问,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匀,能力强的孩子一节课被提问10来次,而能力弱的孩子可能一次都没有。3.6提问不切合幼儿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年龄班,提问的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要提些有点深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

8、题,中班幼儿适中即可。例如:大班折纸活动课“会变的树”。老师先拿出一张画有一棵树的纸,对小朋友说:“你们看,这是什么啊?”小朋友回答:“一棵树”。老师说:“很好,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魔术。”于是就拉开纸张,“哇”伴着小朋友的欢呼声,笔者发现原来是纸张上的树变高了,开始看到的是折叠后的纸张,现在全部展开,所以变高了。然后教师给小朋友看了几遍后,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树会变高吗?请知道的小朋友告诉我?”。此问题一出,很多小朋友跃跃欲试,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很少有小朋友回答正确。而老师也无法用一种儿童能够容易理解的言语来表达。因此只能说这个问题提的不切实际。最后老师只能用“跟我一起折”、“是这样折

9、的”、“不对,再看我折一遍”这样一些话来教幼儿折纸,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3.7教师提问方式的不恰当大量的封闭性问题是幼儿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直接表现为忽视幼儿主体地位,为完成教学设计而提问,这样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举例说明:例1:大班看图讲述故事灰角鹿,一只小鹿因为生病,头上的角变成了灰色,它难过极了。一天,小鹿正在树丛里睡觉,醒来后发现两只小鸟在自己头上搭了一个鸟窝,它想:小鸟搭一个窝多不容易,以后我得慢慢地走,别把小鸟给摔坏了。当下雨的时候,小鹿躲到树叶下,怕把小鸟给淋湿了;当天晴的时候,小鹿站在太阳下让小鸟把羽毛晒干;当小鸟练习飞的时候,小鹿跟在小鸟的后面保护

10、他们。在这个故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拓展经验,讲出多种小鹿保护小鸟的方法。下面是A、B两位老师的不同片段: A老师的部分提问:“小鹿生病了,它的角变成了什么颜色?它是不是很难过?小鹿有没有保护小鸟?小鹿还会怎样去保护小鸟?”没有其他的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比较少,所以幼儿讲述的很少。B老师在引导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后,采用文学性的语言,巧妙的运用了“当的时候小鹿就”来引导,让幼儿讲述小鹿保护小鸟的方法,生动有趣,幼儿想出很多小鹿保护小鸟的方法,轻松的达到了老师想要的教学效果。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回应的方式,因此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够带领幼儿有浅入

11、深、由易到难的探究问题的本质。四、有效提问的内涵有效提问是指提出问题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索,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五、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5.1做好准备工作5.11熟悉教材,清晰活动思路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思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

12、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也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过程就会呈现清晰,幼儿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5.1.2了解幼儿,遵循认知规律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 5.2掌握提问技巧5.2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要求提问,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这说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

13、动具体的目标。如:在大班有趣的镜子探索活动中,执教者制定的主要目标是:“感知镜子反射这一科学现象。”给幼儿提供的学具是用两面镜子粘成的“镜子书”和玩具小猫,然后引导幼儿猜想并实验:折叠“镜子书”后可以照出几只小猫?由于教师制订的目标比较大而模糊,提问都十分笼统:“你们看到了几只小猫?为什么会这样?你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镜子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发现?”因此不能很好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以发现“镜子书”折叠的角度越小,反射出的小猫数量就越多这一科学现象,从而清楚地思考“镜子书”折叠的角度与反射出的小猫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大家的评点,从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要求出发,修改为:感知镜子折叠的角度

14、与反射出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问也变得更具体,能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你在镜子里看到了几只小猫?为什么有时看到的少,有时看到的多?”在孩子充分操作和实验后,进一步提出:“看到两只小猫的时候,你的镜子书 折叠的角度是大还是小?看到4、6、12只小猫的时候,镜子书又是什么样的?”并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为了让幼儿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问:“怎样折叠镜子书才能看到更多的小猫?由于提问指向性明确,幼儿有效地获得“镜子合的角度越小,看到的小猫数理越多”的关键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明确探究活动到底能够引导幼儿明确哪一原理,获得哪一概念、和哪一方面的经验。只有

15、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质疑、争论、促使幼儿发现科学原理和现象。5.2,2可接受性提问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个性,正确估计孩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突显个别。如: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取所要的信息,如“关于狮子,你知道什么?”“你看到过哪些颜色的花?”“什么是英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提出有效提问的探究,随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5.23趣味性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