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70496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乡下人家原文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幽默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得意多了。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sháo)药,凤仙,鸡冠(gun)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美,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

2、,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他们的屋后倘假设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假设是在夏天的黄昏出去漫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

3、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的田园风景画。【整体分析p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黄昏夜间的时间顺序穿插描写 , 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擅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妙品质。本文表达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文中有画本文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 , 使人如临其境 , 如闻其声 , 如见其人。二、文中有情课文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

4、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句中“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活力,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喜欢之情。教学时应把品文、读文和悟情融为一体。三、文中有诗课文语言充满诗意,如“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美,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句的意境与杜甫所写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相一致,这样使文中有诗,诗中有文,实现情境与相似文块的一一对应,从而产生文与境的

5、对应回流。四、看似无序,实那么有序乡间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1个自然段抒怀,描绘了乡间独特、迷人的风景。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前面6个自然段中,一、2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间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如瓜架、花草、竹林;3、4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那么是乡间人家常见的家禽,如母鸡、公鸡以及鸭子;五、6自然段花大量翰墨描写了乡间人家糊口的场景,如夏天露天吃晚饭,秋日伴着纺织娘的歌声入睡。也就是说,整个乡间人家景致的描绘看似无序,实那么有序,这序不但表达为描写的景物是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也表达为从描绘乡间人家景致独特迷人到乡间人家糊口气氛独特迷人,也就是从事

6、物到精神的序列。【逐段分析p 】乡下人家【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课文开篇描绘了一幅自然质朴、恬静祥和的农家画面。】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幽默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得意多了。【“装饰”指在身体和物体的外表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作者把农村常见的“瓜、藤、叶”与

7、城市里代表着威武、庄严的“石狮子和大旗杆”进展比拟,确实是农村那“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得意多了,假设是在门前竖两根大旗杆,让人不免觉得太单调,假设是蹲一对石狮子又太威严,让人不由得拘束、害怕,难生亲近之意。城乡比照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突出了农家小屋别致生动,亲切得意、质朴自然的特殊意境。】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美,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说明农家人掌握种花时间和规律,将农家小院装点得朴素而不失华美。】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

8、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活力。】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前半句用形象生动的拟人手法,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后半句用上“耸”字,让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了大公鸡那神气活现的样子。读了这句话,让人仿佛眼前就看到了那只高大、神气十足的大公鸡了。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

9、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重的人情味。】他们的屋后倘假设有一条小河,那么在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本段话描写了鸭子的自由自在,与乡亲们和睦相处的画面。“捣衣”一词对于学生来说比拟生疏,可略作讲解。】假设是在夏天的黄昏出去漫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的田园风景画。【城里人一般不太可能在室外吃饭,而乡

10、下人家,常常可以在室外吃饭。吃饭的时候,夕阳把天边的晚霞烧得通红,映得人的脸庞是红的,河里的水是红的;身边有绿树红花,头上是蓝天白云;大公鸡昂首挺胸在一旁站岗放哨,阿猫阿狗在人逢中钻来窜去,微风送来荷叶的清香和知了的歌唱.这时候吃饭就不仅仅是吃饭了,是在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享受着生活的甜蜜.而一天劳作下来,饥肠辘辘,农家吃的又往往都是简朴但是新颖的菜肴,胃口大开,端着大碗,狼吞虎咽!假如比照一下就更妙了:在房里吃饭,四壁乌黑,眼望不过数米,心思不离饭桌,既无微风送爽,更少美景怡情,那就仅仅是充饥而已,情调就差得远了。因此,“天高地阔”四个字,可以说既突出了乡下人家生活的特点,又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真切感受和衷心向往。画龙点睛,确实是传神之笔!】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与开头乡下人家搭瓜架相照应。】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拟人句,好一幅“月夜虫鸣”图。】乡下人家,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妙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表达。灵动舒怀的文字折射着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共鸣!】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