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争创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材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703996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争创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县争创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县争创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县争创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县争创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争创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争创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材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争创XX省文化先进县情况汇报材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202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文化工作会议,制订下发了XX县区“十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县的宏伟目标和到20X年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阶段性目标。会后,我县各级文化部门按照X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对照XX省级文化先进县标准,开展了争创文化先进县工作,将文化建设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的重要内容,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创了象山文化工作的新局面。现将近五年来争创XX省文化先进县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 一、领导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基础扎实。 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将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有力,基础扎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文化事业发展已列入了“十五”计划和202X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二是文化事业经费进一步得到落实,县宣传文化发展资金中文化经费项目单列,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三是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有保证,人员编制落实;四是于2X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文化经济政策,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加大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文化设施是开

3、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集中财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的要求和“早投入、早建成、早使用”的目标,完成了县人民广场、县广电中心、县体育馆、县图书馆等四项文化标志性建筑。县人民广场地处象山港路东南侧,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16亩,于202X年3月动工建设,20X年春节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广场已成为市民工作之余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和节庆日举行重大文化活动的主会场。县广电中心位于县人民广场西侧,总投资500余万元,占地2.5亩,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于02年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县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县体育馆地处县人民广场

4、东侧,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6座,于202年12月2日开馆,成为了我县承接举办各类室内高规格上档次体育赛事及大型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县图书馆新馆座落在县高职成教园区内,总投资225万元,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于2X年9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此外,目前正在规划筹建的还有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博物馆以及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标准体育场和游泳池)。县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群众文化形象建筑,选址于县人民广场南侧,计划投入300万元,规划占地30亩,现只等选址地块内的厂家搬迁即可上马。县博物馆项目建设目前已列入政府工作要点,计划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现正开展征

5、地工作。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现已列入“十一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投入资金1个亿,占地16亩。以上这些标志性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使用或规划建设,必将有力推进象山文化事业跃上新台阶。 1、县文化馆馆舍面积已达到266平方米,目前已由国家文化部发文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几年来,县文化馆充分发挥县群文事业的龙头作用,承办和参与市、县级各类大型群文活动,开展正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活跃文艺创作,每年有不少获市级以上的作品涌现。同时利用现有场所,设立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和活动室,办班培训工作有序、活跃、正常开展。 2、县图书馆新馆舍面积达到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

6、到.3万册,较早实现计算机管理,于02X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馆的考评验收。目前,新、老图书馆应市民的要求,两地同时对外开放,并实现“联网”(意即新馆借的书可以在老馆归还,老馆借的书也可在新馆归还),方便了读者。同时,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完X县区图书馆、石浦文化馆荔港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和工作任务,倡导和普及全民读书活动,营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氛围。 3、象山剧院是国家乙级三等标准剧场,现通过承租给他人经营,引进社会资金而得以重新装修,目前剧院里外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变成了演艺大舞台,每天均有组台演出,剧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三、

7、倾斜扶持,村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乡镇文化以XX省“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村级文化以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认真实施X省“东海明珠工程”规划和开展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发展村镇文化,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打基础、建网络、创特色、上水平。五年来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万元专项补助“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和完善提高。目前,全县18个镇乡街道已创成13颗省市级东海明珠,其中省级4颗,明珠覆盖率达72%。在创成省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均建有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楼,而且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专设少儿活动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在创成市级“明珠”工程的乡镇街道中,文化站所属的综

8、合性文化活动楼面积也均超过0平方米。 “东海明珠工程”的创建同时也带动了村落文化示范点建设。202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村落文化建设,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XX县区创建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每年年底由文体局XX县区委宣传部组织实施评审,主要采取听、查、看、评等方法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示范村给予一定奖励经费。几年来,我县的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年度命名的第一批村落文化示范点有5个,20X年度6个,202X年度8个。其中达到市级标准的村落文化示范点有西周镇土桥村、贤庠镇盐厂村、黄避岙乡龙屿村、墙头镇墙头村和石浦镇石浦渔村等个。今年计划创建1个,其中达市级标准4个,目前创建

9、氛围浓厚。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自02X年制度出台XX县区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考核标准以来,已有丹西街道瑶琳社区创XX县区级示范点。 四、注重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象山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象山竹根雕在国内独树一帜,目前我县不但已形成了一支在当代根雕艺术发展上有一定影响的竹根雕骨干队伍,而且有生产“仿古竹根雕”产品的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六七百人。代表人物有张德和、郑宝根、周秉益等,他们的作品在浙江乃至全国根艺展览上屡获金奖,其中人之初、两小无猜、智者等一批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199年象山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当前,由张

10、德和个人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张德和根雕艺术馆规划选址已定,现正在积极筹建中。鱼灯、马灯是我县的又一特色民间艺术,尤其在石浦昌国,灯会(主要是鱼灯、马灯)活动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形式,199年被XX市文化局评为“灯会之乡”,2年初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X省民间艺术之乡”。剪纸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艺术,在我县颇为盛行。2年,民间艺术家谢才华的剪纸作品以长度和套数之多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以谢才华为代表的象山剪纸,现已成为宣传象山的一个驰名品牌,不但在宁波文化网上设专栏展示,而且开发制作成文化产品作为馈赠之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谢才华个人筹资建设的剪纸书苑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海洋文化

11、、渔文化是我县的主流文化和特色文化。年初,我县以研究开发渔文化为重点,成立了XX县区渔文化研究会,将分课题、全方位地对渔文化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筹划建设渔文化专题博物馆,对象山渔文化起源、表现形式、海岛海洋故事与传说、鱼的传说等整理成文,筹备出版渔文化系列丛书。 去年以来,我县文化部门以全国性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契机,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一乡一品)的同时,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与整理。目前已确定重点保护对象为丹西街道珠水溪母子龙、石浦渔灯、昌国马灯、东门船鼓、爵溪渔鼓、细十番、渔歌号子以及根雕、剪纸、农民画、速写画等十多种民间文化艺术

12、,并已相继出版了谢才华剪纸艺术精品集,成立了象山民间文化整理小组,石浦文化馆吸收离退体老同志还成立了以演奏细十番为主的民乐团,素有“渔歌王子”之称的纪云飞渔歌专辑(tv)已完成前期录音等工作,茅洋乡还成立了农民画培训基地。自年初开始,我县集中时间和精力,调动县内外文化名人和专家,对已故的著名民间艺术家、农民画家高妙兰的遗存作品和文稿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从中挑选部分精品,结集出版了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为研究农民画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因而也被列为XX市民间文化保护抢救工程的重要内容。于5月30日在我县举行的XX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民间艺术家高妙兰作品集一书的首

13、发式、高妙兰农民画展和高妙兰作品研讨会,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共识和高度评价。 五、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1、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举办各类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202X年以来,由文化部门精心组织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每年数十次以上,诸如连续六届的中国开渔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三月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活动、海鲜节主题文艺晚会、民间文艺大巡游、省模特大赛、市群众声乐大赛、市书画大赛、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县新春团拜会、县“两代会”文艺专场以及县人民广场每月一次以上的大型文艺晚会等。这些大型活动既有综合性文艺演出,也有一定规模的书画展示

14、;既有室外广场活动,也有室内剧院演出。但每项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成效显著,成为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文化艺术的盛会。同时,文化部门积极扶植农村民间剧团、学校和有关企业、老干部局和老龄委文艺队等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共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目前,我县的社会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繁荣,重大活动异彩纷呈、小型活动丰富多样的新局面。 2、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和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重视对各个层面、不同对象文化活动的整体培植和推进。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积极指导和协助社区、村镇及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爵溪街道的

15、企业文化已形成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队伍,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成为制度;以象山中学、丹城三小、石浦小学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丰富活跃,学生文艺创作作品屡有获奖,全县中小学文化艺术活动接连不断;丹东、丹西街道的社区文化艺术节越办越红火,规模、档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县图书馆知识拥军结硕果,自1987年与五狮山观通站签订共建协议以来,以书为桥,坚持知识拥军7年。今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作了相关报道;为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多次开展全县“家家乐”文艺大奖赛,同时开展“十佳藏书家庭”评选等活动;贯彻落实老年文化事业发展方针、政策,协调、协助抓好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老年文化活动,目前我县重阳节、“夕阳红”等老

16、年文化活动正常,队伍稳固,已成为全县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文艺力量;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儿文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有这些活动,均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后象山人民的精神面貌,又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下乡创品牌,服务基层开新篇。自1990年始,文化部门就把文化下乡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至今已连续5年,共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展销、文化咨询、培训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350余次,足迹遍及全县8个镇乡街道的角角落落,观众累计0万余人次。尤其是202X年以来,文化部门通过成立“心连心艺术团”,开展“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工程,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干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