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7005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XX县区是水利大市,全市共有水库126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 一型水库45座,小 二型水库74座,坝塘、小水池、小水窖23439个,总蓄水能力3.85亿方,大中型引水渠6条,电灌站65处132台6438kw,小泵站及小型引水工程320处;沮西、漳东平原排水港10条,排灌涵闸95处,排水泵站17处63台套9985千瓦,提排流量85秒立方。干支渠11条637公里,小型灌区和大中型灌区支渠取水口以下的渠道4009km,配套建筑物有26727处。 全市共有堤防223.5公里,其中。漳河堤40.26公里、沮河堤42.05公里、沮漳河堤56.52公里

2、、防渍堤3.063公里、菱角湖堤6.5公里、新港堤25公里、人工河堤45.3公里。 全市水利工程已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工程为骨干,小型工程为补充,沮漳河、人工河、菱角湖堤防为主体的防洪、排涝、灌溉体系。总蓄、引、提水能力达4.65亿方,有效灌溉面积5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2万亩。 由于我市水利工程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连续运行,水利工程的病险隐患日趋严重,灌溉效益逐年下降,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难以筹集,现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为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农村小

3、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水利工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对全市的水利工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我市小型水利根底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 我市在稳步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中,重点实现了“四个突破,即从投资方式上突破,创新投入机制;从资源配置上突破,创新鼓励机制;从所有权上突破,创新管理机制;从主导权上突破,创新组织形式。 一加大财政投入,管护小型水利设施。从1996年开展农民用水户协会试点以来,我市加大财政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力度,成功组建了38个农民用水户协会,涉及全市10个镇处86个村7080户、灌溉面积35.4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84

4、.2%。市财政按每组建一个协会补助5万元的标准,对成功注册的协会予以补助。 从2023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610万元专款,专门用于小型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和建设奖补,对按标准建设的末级渠系按每米0.4元标准补助管护经费,用于渠道清淤除障、维修管护,确保末级渠系建设得成、管得好。对小 一型水库每座每年5000元、小 二型水库每座每年3000元、小塘堰每年每个500元,沮漳河堤防每千米每年1000元,其他堤防每千米每年800元,小水闸每座每年600元标准给予补助,确保小型水利设施有人建、有钱管。 二创新投入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为破解小型农田水利投入严重不足的难题,本着“谁投资、谁受益

5、的原那么,全面推行了以“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主要内容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并建立国家、集体、个体、联合体、股份制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全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足、管理滞后的问题。一是卖断所有权,盘活资产存量,力求滚动发展。二是卖断经营权,实行承包,死资产变为活资金。三是实行股份合作,散资金变为活资产。 三创新组织形式,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我市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那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效劳的组织形式,改变农田水利根本建设由政府统揽包办、农民群众集资投劳的

6、过时方法。普遍实行了“一渠一议、“一堰一议等,通过“一事一议清理渠道2023多公里,解决新修泵站投劳11处。 二、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水利根底设施的完善,扩大了粮食生产面积,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市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 二现有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后改变了过去水利根底设施中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问题,由原来多头管理、无序经营、浪费严重为专人管理、责任明确、注重节约。使小型水利工程做到了专人看护、专人管理、专人维护,水利根底设施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使用年限大大延长。 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中小型水库的使用率到达95%以上,九十年代以后建设的小型泵站的使

7、用率也在87%以上,堰塘的使用率到达99%,灌溉水利用率由30%提高到75%。 三水利投资渠道不断拓宽。通过改制,将经济利益关系直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第2页 化,大大调动了社会各方面自愿投入办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集体、个人三方积极参与,个人投资份额不断增加的良好局面。税改前镇、村各级组织还能从“三提五统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小型水利根底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税改后的投入微乎其微。而个体私有资本的注入相应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极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促进了小型水利根底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四高产高效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改制后,水利根底设施的充分利用,农业农田用水的有力保证,调动了

8、农民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积极性,政府合理引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市高标准建成了万亩优质油菜基地、万亩水稻示范基地、33万亩优质碰柑基地。 三、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老化失修、效益滑坡直接影响到了改革的成效。我市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大都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标准不高,土法上马,而且根底设施不配套,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工程老化失修,损毁严重,效劳农业和抗灾的能力不强。因工程失修,效益萎缩,致使水利工程运行状况不佳。一是小型水库的安全隐患多,特别是镇、村管理的小 二型水库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二是灌溉渠道多为填方土渠,由于年久失修已是满目疮痍,险工险段多,一到灌溉季节,事故

9、频发,一方面造成水资源和财产物资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带来了许多纠纷,严重影响了农民用水。三是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维护,部分泵站、机井、堰塘等小型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废弃。年久失修的工程使经营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各方面支持帮助的能力有限,维持经营本钱增加,难以为继。有的经营者单方面终止履行合同,使农业用水矛盾加剧,直接影响了改革的成效。 二工程根底薄弱,运行经费缺乏。由于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规模小且较为分散,点多面广,很多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上目前留守农村的都是“老弱病残妇居多,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由农民分摊水利工程维修费用难度大,协会成立后,无资金来源开展设施整修,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协会缺

10、乏工程的正常管理费用和工程维修费用。 三协会持续发展的动能不足。协会组建容易,但要使其可持续标准运行,困难还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在原因;既有硬件条件制约,也有软件问题存在。我市38个协会中,黄林、东风三干渠等协会制度健全、管理标准、运行良好,但还有部分协会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各级扶持不够,运行还存在诸多困难,协会发展动能不足,制约了协会职能的正常发挥。 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偏重于经营性,加剧了农户与小型水利设施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从改革成效看,全市10个镇处实行承包、租赁经营模式的小型水利设施,由于经营者偏重自身经济利益,加剧了与农户之间的矛盾,同时,对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修等方

11、面,存在得过且过的短期行为,产生了集体无力投、经营者不想投的两难局面。而对于采取卖断产权的方式经营的小型水利设施,大多集中在泵站、机井。由于这些水利设施布局不合理、有效灌溉面积萎缩,加之经营者收取费用缺乏自主性,不能真实体现投资回报,造成盈利减少甚至亏损的趋势加剧。 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的几点建议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底。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应当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投入机制,坚持走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与自我发展的路子,推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对用水户协会资金扶持。受条件的限制,协会成立之初,办公条件简陋,加之协会自身是以效劳为主

12、,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协会理事会成员大部分每年都要义务奉献一些劳务工日,有些甚至还要贴摩托车油费,久而久之,协会的运行将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因此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支持,给予一定的运行维护补贴费用,能使用水户协会有个根本的办公条件,为协会在建立之初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为其正常运行打下了良好根底。 二是加强对协会中农民必要的技术培训。虽然这几年来我们对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重要性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民对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已有所了解。但由于协会内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到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缺乏对渠道流量测定,渠道、涵闸的维修养护根本知识,限制了协会作用的全面发挥。因此,建议

13、财政统筹安排必要的培训经费,对协会中农民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掌握根本的维修及节水的技术知识。 三是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投入。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幅增加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与巨大的历史欠账需求相比拟而言差距还较大,特别是中型灌区骨干渠系改造和分散地方的小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跟不上,严重影响了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因此,建议尽快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规定每年提取各地土地出让金村收入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加大面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扶持投入资金力度,以协会为主体,实行以奖代投,定额补助,调动协会组织用水户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提供一个较好的工程根底,使我市的农村水利根底设施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劳。 四是设立水利工程协会建设基金。探索设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基金。基金由国家补助、县级配套、工程水费三部分按一定比例配套组成,并建立财政专户,制定收支政策,建立水利管理长效机制。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