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词术语解释.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69916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名词术语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针灸名词术语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针灸名词术语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针灸名词术语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针灸名词术语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名词术语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名词术语解释.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名词术语解释1. 局部取穴:是根据每一个腧穴都能治疗局部病证的作用而制定的一种基本选穴方法。 2. 邻近选穴:就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范围内选穴。3. 远端选穴: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4. 辩证选穴:是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辩证分析,将病证也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穴。5. 配穴法:是在选穴的基础上,将具有类似治疗作用的2个或2个以上的腧穴进行组合配伍。6. 按部配穴:是结合身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配穴的一种形式,以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7. 局部配穴法:是指病变部位比较明确、局限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可以采用局部配穴,以疏调局部经气。8. 上下配穴法:上是指上肢或

2、腰以上,下是指下肢或腰以下;上下腧穴同时结合一起综合使用,就成为了上下配穴。9. 前后配穴: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内经称“偶刺”。此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的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10. 左右配穴法:由于十二经循行左右对称,有的还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是故治疗时可以选用疾病病位对侧的腧穴配合治疗,故又称“交经繆刺法”。11. 三部配穴法:就是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12. 按经配穴:即按经脉的理论和经脉之间的联系配穴。常见的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景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等五种方法。13. 本经配穴:是指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到其他经脉脏腑时,应选取本经脉的腧穴

3、配伍成方。14. 表里经配穴: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依据的配伍方法,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理论制定的。15. 同名经配穴:是在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16. 子母经配穴:是参照脏腑及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制定的配穴方法。17. 交会经配穴:即按经脉的交叉、交会情况来配穴。18. 动留针:在留针时间内,没隔510分钟行针一次,谓之“动留针”。19. 五输穴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20. 本经取穴法: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

4、21. 异经取穴法:系按十二经脉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穴施术。22.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留止的部位,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又称“十二原”。23.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均位于肘膝关节以下。24. 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的部位,均位于腰背部,故友称背俞穴。25. 募穴:为脏腑之气汇集的部位,均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募穴。26. 郗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阳维脉之气深聚之处,也是脏腑、经脉病证的反应点。27. 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穴位。28. 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

5、足三阳经的腧穴。29.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发生互通关系的8个腧穴。30.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交、会合部位的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和交会经病证的作用。31. 根结:是指十二经脉的脉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32. 四根三结: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33. 四海:即髓海、血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34.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道路。35. 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气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称为“一源三岐”。36. 标本:是十二经之气集中

6、和弥散的部位。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是树梢,引申为上部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是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37.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38.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39. 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概括为“所出位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40守气:是指在用侯气,催气之法针下得气后,患者有舒适的感觉时,医者需要用守气的方法守住针下经气,以保持感觉持久。41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指在治疗疾病需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42交经繆刺法:取穴之法

7、,指右病取左,左病取右的交叉取穴刺法。43宛陈则除之:指瘀血闭阻或邪入营血郁结不解、久痛入络形成血实证,应用刺血之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44五输穴子母补泻: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字穴。45着痹: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不仁,痛有定处,得热则痛减,手足沉重,甚则关节肿胀,活动不便,舌苔白腻,脉濡缓。46痿躄:“痿”指肢体痿弱不用,“躄”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47头风:头痛又称“头风”,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48心悸:又名“惊悸”。是指心跳异常。自觉心慌不安的病症。49阴黄:中阳不足则湿从寒化,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而发黄。50阳黄

8、:中阳偏盛则湿从热化,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而发黄51开四关:针灸大成:“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四关”可谓对穴,合谷、太冲相配伍,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协同作用较强。52疟母:疟疾临床分型的其中一种,以左胁下有痞块,隐隐作痛,或寒热时作,肌肉消瘦,神疲倦怠,甚则唇甲皆白为主要表现53呃逆: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的表现54“三黄证”:目黄,身黄,小便黄55阴水:多为慢性发作,初起足跗微肿,继而腹,背,面部等逐渐浮肿,肿势时起时消,按之凹陷难恢复,气色灰暗,小便清利或短涩56急惊风:俗称“抽风”,是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牙关紧

9、闭或神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常见危急病证57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致使脾胃受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58小儿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为特点。59百日咳:是以小儿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出现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60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于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61经乱:是指月经先后无定期62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妇女多见63崩漏:女性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突然出血、来势急骤、血量多者为“崩”,又称“崩中”;

10、淋漓下血、来势缓慢、血量少者为“漏”,又称“漏下”64恶露不绝:产妇在分娩3周以上仍有阴道出血,溢液者。称为“恶露不绝”全不产: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二“求子第一。”即原发性不孕症。中医学认为原发性不孕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如石女,其属现代医学的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其次肾精亏损是主要原因。65阴痔: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坤宁集:“凡九窍有肉突出,皆名为痔。妇人阴中突肉,名阴痔。”相当于子宫脱垂、子宫粘膜下肌瘤、宫颈息肉等。有因肝郁湿热下注者,症见阴中有肉突出,兼见阴户流黄水淋漓,治宜解郁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有因脾虚湿浊下注者,兼见阴户流白水,治宜健脾益气,用补中益

11、气汤或归脾汤。局部可用乌头七个,煅存性,浓醋熬熏洗66疔疮走黄:是指发生于面部、鼻部、上唇及其周围的疔疮最为危险,其疔毒可随经络流窜于脑络而见高热、头痛、呕吐、神昏等。67丹毒:是指皮肤突发灼热疼痛、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68赤游丹:于发病部位出现皮肤红肿,形如云片、色赤如丹、游走不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69狐疝:少腹与阴囊部牵连坠胀疼痛,控引睾丸,阴囊时大时小,立时睾丸下坠,阴囊肿大,卧则睾丸入腹,阴囊肿胀自消,重症以手上托力能回复。痔:70内吹乳痈:。即乳痈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引养生方云:“热食汗出,露乳伤风喜发乳肿,名吹乳,因喜作痈。”系指伤风或因儿饮口气所吹所致之乳肿胀,相当于乳痈

12、之早期证候。又名产后吹乳。吹乳在临床在临床上有内吹、外吹之区别。治宜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之剂71失枕:又称“落枕”,主要是由于项部肌肉感受寒邪或长时间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导致的一侧颈项强痛,不能俯仰转侧的病症,成人多见7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73肩周炎:以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74肘劳:又称“网球肘”,以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证,多因前臂旋转用,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劳损所致。75颞下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以颞颌关节区疼痛、弹响、肌肉酸痛、乏力、张口受限

13、、颞颌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76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苔藓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77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仅以皮肤瘙痒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78荨麻疹:又称“风疹”是以皮肤异常瘙痒,并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片状疹块的一种过敏皮肤病。79湿疹:又称“湿疮”,以皮肤出现多形性损害性皮疹,剧烈瘙痒,易于复发80带状疱疹:又称“缠腰火丹”,是一种发病急骤、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珠的水疱和疼痛异常剧烈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好发于胸背、腰部及面部。81眼睑下垂:又称“上胞下垂”是上睑提举无力、不能抬举,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

14、仁,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83中耳炎: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84咽喉肿痛:以咽喉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特征,属于中医学喉痹,急喉风、慢喉风、乳蛾、喉蛾的范畴85温熨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也是砭石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疗法。即用烤热的石头搁在病患处或进行按摩,减轻痛苦,治疗疾病,这种疗法即温熨疗法。86抽搐:凡筋脉拘急致四肢不自主抽动的统称87气厥:暴怒气逆,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闭握拳,呼吸气粗,四肢厥冷88暴脱:因中风、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等导致阴阳离绝者称为“暴脱”89五心穴:双涌泉,双劳宫,百会 主要治疗各种失眠,郁症。90戒断综合征:是指长期吸烟、饮酒、使用镇

15、静安眠或吸毒之人,在成瘾、产生依赖后,突然中断出现的烦躁不安,呵欠连作、流泪流涎、全身疲乏。昏昏欲眠,感觉迟钝等一系列戒断现象91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组病因不明、各项现代手段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以持续半年以上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极度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证竞技紧张综合症:是指在竞技前或竞技过程中由于精神紧张出现的精神、消化、心血管等系统的一系列症状92雀斑:是指发生在日晒部位皮肤上的黑色或淡黄色色素斑点93黄褐斑:是以发生于面部的堆成性褐色色数斑为主要特征94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独特针刺取穴治疗法,是我国古代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的“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定的一种逐日按时取穴的针刺方法。95灵龟八法:又名奇经纳卦法、它是运用古代九宫八卦理论,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相会的八个穴位,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此法与子午流注针法有相辅相成的意义96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照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和局部取穴原则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