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三备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698761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夫的故事》三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渔夫的故事》三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渔夫的故事》三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渔夫的故事》三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渔夫的故事》三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夫的故事》三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夫的故事》三备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渔夫的故事 课时:2课时 总第 课时 主备:倪升周 三备:樊永楠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从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锡 撬 魔 耸 桅 吻 撬( )去 啰唆( ) 挪( ) 丑陋( ) 宝藏( ) 作揖( ) 2、解释下列词语:喜笑颜开 弥(m)漫 巍峨 无恶不作 宝藏 啰唆 口吻3、用符号标注关于渔夫和魔鬼的外貌、心理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二、整体感知1、复述课文 (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进行),要求: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

2、格特征。2、理清思路,分析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三、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的词语吗?2、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请几位同学来说说魔鬼的心理活动: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3、 再请几位同学来说说渔夫的心理活动。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4、分析魔鬼的外貌描写。(1)请学生朗读课文,并速记描写外貌的语句,完成练习。头像;手像 ;腿像;口像;

3、牙齿像;鼻孔像;眼睛像。探究问题:这些语句属什么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突出了魔鬼什么特征?(明确:运用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魔鬼凶恶特征。)(2)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头发像;眉毛像;耳朵像;脖子像;胳膊像;身躯像。(评价标准:想象要合理,能突出魔鬼特征。)四、课堂小结请在人物前面加上合适的词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的渔夫 。 【 】的魔鬼 。 注意:渔夫和魔鬼前后心理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达标测评】1、本文选自 , 是 代民间口头创作的丰碑,也是一部流行世界各国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我国旧译为天方夜谭。 、阅读文中对魔鬼的外貌描写的语句,完成下列习题。堡垒似的头

4、颅,铁叉似的手臂,桅杆似的腿杆,山洞似的大嘴,石块似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描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答: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比喻句说说表达的效果。答: 、揣摩下列语句,你觉得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朗读最合适。“我有什么罪过?”渔夫问道,“你要这样报答我?” 答: “好倒霉啊,”渔夫叫道,“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答: 、 请概括渔夫思想变化的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把握渔夫和魔鬼矛盾发展转化过程。2、 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温故知新】、 渔夫的故事选自 是由 古代人民口头创作流传于世界的民间故事集。、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关于 和 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5、。、 本文成功的运用了 、 和 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导学过程】一、朗读感知1、我们从魔鬼的外貌中了解到魔鬼是凶恶可怕的,结果呢?渔夫却战胜了魔鬼,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斗争过程吧!(说明:先请两位同学来扮演渔夫和魔鬼,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其余同学围绕下面几个主要问题分别探究渔夫和魔鬼对话中隐含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 魔鬼怎样评价自己? 魔鬼要杀渔夫的理由是什么? 渔夫是如何逐步认清魔鬼的真面目的?2、 点评:“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

6、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3、 概括人物: 渔夫魔鬼二、合作探究1、渔夫是如何战胜魔鬼的?这说明了什么?2、 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许诺吗?3、 渔夫和魔鬼在听对方叙述前都要求对方说简短些,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状态?三、鉴赏品析(与括号内句子对比,体味加点处的表达效果或不同含义。)1、愣着不知如何是好。(呆呆的不知如何应付。)2、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他是魔鬼,我是个堂堂人。)3、这么小的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躯呀?(这个胆瓶,根本就容不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4、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骗鬼!(可恶的

7、魔鬼,你这是说谎呀!)5、我要把你扔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呆过一千八百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呆一辈子不可。(我要把你投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住过一千八百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渔夫是如何战胜魔鬼的学习,懂得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一切困难。【拓展延伸】 一千零一夜中,故事的原结尾是:渔夫准备将瓶子扔进海里时,魔鬼又苦苦求情,渔夫不答应,后来,魔鬼向安拉起誓,如果放他出来,将要好生报答渔夫。安拉是阿拉伯世界的宗教里唯一的主宰。渔夫这才相信他,便打开了瓶口。魔鬼出来后,果然履行了诺言,给渔夫指出了一条发

8、财之路。这则故事以往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时,也如本课文一样,删去了上述结尾。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呢还是删去好?请谈谈你的看法。【达标测评】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 弥漫:充满、布满。 B.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作对:作对头,跟人为难。 C.他是个魔鬼,我是堂堂的人。 堂堂: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D.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2、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分别是怎样的?渔夫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3、 你还有别的办法制服魔鬼吗?说一说与同学共享思考的快乐。(可直接与同学进行口头交流)【知识卡片】一千零一夜是阿拉

9、伯古代民间故事集,也是一部流行世界各国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渔夫的故事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1、X qio m sng wi wn qio su nu lu zng y2、【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弥(m)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

10、也指矿产。注意藏,不读cng。【啰唆】(言语)繁复。本文采用前一个意思。也作啰嗦。【口吻】说话时的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口气。3、略三、合作探究1、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略。3、略。4、略。四、课堂小结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 凶残、愚蠢、狡猾、虚伪的魔鬼。【达标测评】1、 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阿拉伯2、 先由上到下进行形体的描写,再特写脸部;描写脸部时先写最令人畏惧的嘴巴,再依次由下往上写。“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是对上面描写的小结。前三个比喻句显示魔鬼的高大强壮;后四个比喻句突出魔鬼的丑陋凶恶。、 句带着惊讶和责问的语气;句“好倒霉啊,碰上我来解

11、救你!”带着被逼上绝路的绝望,“是我救了你的命啊!”祈求魔鬼能有点良心,看在是救命恩人的份上饶了自己的命。、 渔夫刚见到强大、丑陋、凶恶的魔鬼时感到害怕,在交谈的过程中一步步看清了魔鬼的丑恶面目,厌恶之情不断加强,而且被逼上你死我活的绝路上,要么等着被魔鬼处死,要么战胜他,给自己一条活路,求生的欲望和惩恶的决心使得渔夫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坚强,终于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课时【温故知新】1、 一千零一夜 古希腊 2、渔夫 魔鬼 3、心理、外貌和语言描写。一、朗读感知1、略(详见课文10-15段。) 2、略。 3、 渔夫:诚实、机智、勇敢、善良。魔鬼:凶恶、愚蠢、狡猾。二、合作探究1、渔夫假装

12、不相信魔鬼能装在瓶子里,骗魔鬼重新进了瓶子。这说明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2、按照我们的文化观念,魔鬼是人性恶的化身,不仅许下的第四个诺言(杀死救他的人)不近人情,而且当他重新被封进胆瓶里时,他竟改口说那个许诺是开玩笑,这就是渔夫指出的魔鬼下流无耻的本性。关于魔鬼恶的本性,课文中渔夫最后说的一段话,已以痛快淋漓的一顿痛骂给予总结了。按照以上这样情形去解读、推测,我们的读者很难相信魔鬼会兑现他的前三个许诺。但是,一千零一夜中原故事的最后结局,魔鬼又果然兑现了他重新许下的诺言,这既表现了在阿拉伯民族的文化观念中,魔鬼也有“人性善”的一面,更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这也是文化观念)安拉是唯一主宰,对安拉起誓,渔夫就相信了。所以,以此解读,不排除魔鬼兑现前三个许诺的可能。魔鬼的心理也符合世俗人的心理,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才许下了第四个恶毒的诺言。这样看,前三个许诺就有一定的可信之处。3、 渔夫的心理在于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魔鬼要这样对待救他的人,死的恐怖也使他无心去听那些过长的诉说。魔鬼的心理是反正渔夫是非死不可的,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