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69232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摘要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 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在分析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要求的基础上, 提出了教师创新素质的几个培养途径。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 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 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 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 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就是指 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创造性思

2、维为桥梁,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 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 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 全面的素质基础。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 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 体,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素质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1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1

3、.1观念创新更新观念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已由封闭式教育转 型为开放式教育,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 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重 视平等、推崇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高校教师必须与 时俱进,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1.1.1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学生自我 生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并把这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 旨。“教育的本质是服务”,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性差

4、异是创造性发展的依据,没有个性难 以培养创造性。因此,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 发展,重视个性发展,强调个性教育。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服务,就要 改变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从学生差异入手,尊重个性,因 材施教。1.1.2创新教育观念所谓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适应国家 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满足 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必须从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创新转 变。 _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 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 思考。”教师应在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

5、识,探求 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 者、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者。1.1.3终身教育观念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 育专家保罗郎格朗在论终身教育一文中明确指出:“教育并非 终止于儿童和青少年,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进行。”特别是随着 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新知识层出不穷,信息量 成倍增加,学习的概念和范围扩大了。终身学习在纵向上贯穿于人的 一生,在横向上又要求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通过学习与实践始终与环 境发展相适应。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 教师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

6、习,了解 学科发展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材内容,掌握新技能,才 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使学生站得高、望得远,有所突破、有 所创新。1.2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 信息素养,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科 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科学设置综合课程已成为创新教育课程改革 的核心。只有课程设置内容综合化,才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作用。在综合化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多层次化,使之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 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同时,要求教师能

7、从科学 的系统的高度来驾驭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另外,教育内容的社会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也要求教师知识结 构多元化。因而,教师既要了解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社会科学知 识、人文知识及其一般方法论,向多元知识结构的方向发展。1.3具有娴熟的教育素质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教育素质的创新应体现 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的创新上。1.3.1教学模式的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 者和实践者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探 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即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进行研究性 教学设计,引

8、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 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1.3.2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和保证。教师首先要确立 “授课而非授书”的思想。要讲好一门课程,需要教师研究许多不同 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综合、引证,形成自己的思想,通过对前人 创新知识的理解和目前学科前沿动态的掌握,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以本学科重要原理和理论为重点,系统地论证和 讲解其发展过程和应用价值,以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原始创新的 能力;其次,注重实践环节,不仅培养大学生验证理论、设计实验的 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进行探索世 界的科学训练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模拟科学研究,以提高大 学生进行创造性科学活动的能力。在这种教学互动中,教师的创新性、 稳定的教育素质也得以提高和完善。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