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69009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姿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后的姿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后的姿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后的姿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后的姿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的姿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姿势》.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最后的姿势如东县宾山小学 吴婵华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品读谭千秋的有关语句,初步体会人物品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解读播放汶川地震纪念图片音乐师:孩子们还记得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地震像恶魔般毁坏了美丽的村庄,夺走了无辜者的性命,却泯灭不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示:谭千秋的图片和

2、简介。师:谭千秋一位人民教师,在死亡面前,他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出示谭千秋的图片,这就是谭老师,我请一个同学来给大家做个介绍,指名读: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在四川汶川7.8级地震中,德阳市东汽中学快50岁的教师谭千秋,在地震到来时,果敢而坚毅的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住身下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他却永远地张开着双臂离开了我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英雄,去寻找!播放课题,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师:课前,同学们已自主学习了课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的经验,解决存留的问题。二、检查字词出示:指名读要求,分享交流(一): 读准生字字音,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

3、、字形及写法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这些生字词在文中该怎样理解?除了生字词以外,文中其它的词语你能理解吗?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现在请孩子们打开课本和悦读日志开始交流吧!教师巡视,选择好的放在投影上。(直接交流)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二类字)tn zh gn sh x hn o 谭千秋 吱吱声 幽默感 洗漱 废墟 震撼 深凹 qun sh诠 释tn yu坍 攸师:这些生字词你会读会写了吗?在生字的字音、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哪一组同学来汇报?生:指读生1:在字音上我要提醒大家“吱,漱,释”读翘舌音,“谭、感、撼、诠”都是前鼻音,墟韵母是。“吱和释”是整体认读音节,“凹”是零声母音节。

4、生2:我想在字形上提醒大家,漱右边是欠字不能写成反文旁,释左边是撇带个米,不能写成采。生3:我想去掉读音,领大家读一读。师:对他们小组的汇报,你还有补充、质疑的吗? 生:我会给释扩词,有释:解释、诠释、如释重负、释放。生:“凹”字最难写,我想提醒大家:“凹”字的笔顺是:共5画;师:知道凹字写法与哪个字相对吗?生:它与“凸”的写法相对,都是5画。师:请同学们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注意练字先练姿。师:带上同学的友情提醒,让我们去掉拼音,读一读这几个生字词。师:生字孩子们掌握了,词意你又了解多少呢?老师这有几组词语,哪个小组来交流?出示一组词语:废墟 坍塌 地动山摇 腾空而起生死攸关 震撼 诠释绘声

5、绘色 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荒凉的地方。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震撼:震动、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诠释:说明,解释。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腾空而起:腾空:向天空飞升。向高空升起。.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绘声绘色:绘,描绘,描摹,指人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妙语连珠: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着一个。重点检查:诠释:解释、说明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在文中找出含有生死攸关这个词语的语句,好好读一读,说说你的

6、理解。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师:生死攸关的一刻指什么?生:地震来临的一刻,师:谭老师选择生会怎样做?生:会从教室门口冲出去,因为他离教室门口最近。师:选择死又怎么做?生:“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师:此时,谭老师做出了什么抉择?引述: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师:是呀,灾难是面镜子,瞬间能照出人的灵魂。能用“生死攸关”说一句话吗?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师:词语有

7、画面、有温度、有感情,看看这组词语,想想你该带怎样的语气来读?废墟 坍塌 地动山摇 腾空而起生死攸关 震撼 诠释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生:看到:废墟 坍塌 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我想起地震的画面。当地震来临时,地动山摇,楼房与建筑物倒塌,灰尘腾空而起,地震后留下片片废墟。生:生死攸关要读出情况的危急, 震撼读出内心的冲击,诠释对事物的解释,读得平淡些,应读出词语的不同温度。生: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都是赞美谭老师的,应带有赞美的语气来读。师:让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与感悟来读一读。师:孩子们,对字词预习得很好,让我们再来看看句子,分享交流(二):三

8、:读读课文分享交流(二):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找出直接写谭老师的语句,说说该怎样才能读好,在书旁写上批注,再与同学分享你读书的经验与感悟,参与交流。(先默读画再交流)一、“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是设问句,读出层次感。二、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该怎样读?生:要读出情况的危急,谭老师担忧、焦急的心情。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情况不妙表现在“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 这里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说明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标点符号中看到了情况的危急。生 :“快跑”这

9、是谭老师的命令。一个“快”字,我看出谭老师内心很着急。师:你是个富于想象的孩子。从谭老师的语言,能联想想到了他的心情。师:谁能读出情况的危急,谭老师担忧、焦急的心情。三、“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读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它所描绘的画面,出示画面,再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拉、撑、护”,这一连串的动作是迅速完成,让我们感受谭老师身体中所有的能量在瞬间爆发,要读快点。既要有速度还要有力度。范读,其他人给予点评。师:同学们通过抓住课文中关键词语、标点符号、人物的语言、行动,想象意境的方法来朗读,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出示:朗读小窍门:抓关键词 注意标点

10、 体会情感 想象意境师:让我们用刚学到的方法,把课文齐读一遍,师;课文读到这里,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述出来吗?生: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抓住主要事件来说)生:课文讲述了5.12大地震期间,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四个学生的安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理清文章层次按照时间:地震前 地震中 地震后 扣住姿势:做出姿势(6) 见到姿势(8) 留下姿势(11)围绕中心:精神 灾难时 平日里 师:这就是文章的脉络,抓住它能帮助我们理顺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说说平日里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五、学习“平日里”生:谭

11、老师平日里是个好父亲,我从第一小节: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生:我觉得谭老师是个好老师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生: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生:谭老师很敬业,主要表现在: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起床了,早早地赶去学校上班。师:孩子们最后的姿势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好父亲,好老师,还教会我们怎样去刻画心目中的人物。出示拓展:六、拓展最后的姿势一文除具备记叙文常见的“四要素”,环境描写,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查查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相关知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总结:课文学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这节课我们通过分享与交流,学习了字词,朗读课文,疏通了课文,了解了谭老师平时是怎样做的,但叙事性的文章最有价值的是细节,下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谭老师,走进谭老师的内心世界!七、作业1.反复读读课文,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在感受最深处写上批注。 2.完成本课习字册的练习。 3.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故事,读一读,准备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