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6885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一、 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 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 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 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 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 问要点。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 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得, 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 “ x”类似的情况,在考试 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 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二、

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 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 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 就匆匆忙忙地 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 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 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有的同学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 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同学采用“倒

3、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 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 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 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 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 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有些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 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 用原话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要同学们

4、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 就 要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理解,体会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 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的隐含信息, 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 答案。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因此 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要仔细揣摩、 根据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作答。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所谓“言之有理”就是让我们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或 谓之“自圆其说”。只要我们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 了。同时我们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 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

5、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 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 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 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现举 4例:1、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2、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 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等。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

6、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 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 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 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 刻的句子类题目。4、立足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 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 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 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 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 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

7、同的人名、地点 可用铅笔在文章中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同时我们一定 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先 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一般方法。 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 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要果断舍弃,以免 影响其他较有把握的题目。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 再回来做放弃的题目。小学语文阅读解题技巧阅读题作为 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阅读理解题 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 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有一些学生在做题时却往往急于求成,做题过程流于急促浮躁,问题答案流于偏浅疏漏,不能优质高效地做好阅读理解题。那么

8、,怎样才能革除这种毛病,做好阅读理解题呢?我觉得要提高语文 的 阅读 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一、熟读全文,整体把握。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要向学生强调,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倘若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

9、“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就会导致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二、确定区域,深入思考。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 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 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1 、对于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

10、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的。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2 、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 抠 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3 、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4 1)字不离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5

11、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 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就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6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 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