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68848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课前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如何做好课前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如何做好课前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如何做好课前准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如何做好课前准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课前准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执教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后,有人问他这堂课备课用了多少时间,他幽默地回答道:“你是问写教案所用的时间呢,还是问为上好这堂课所准备的时间呢?如果是问前者,我只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写教案;如果是问后者,我几乎花了过去的所有时间作准备。”是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我们没有过去坚实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作准备,那么成功的课堂可能永远与我们无缘。精彩课堂来自精心准备,上课前的准备对于课堂教学,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平时的教学准备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学会研究。在此我

2、们重点研究一下以编写教案为主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主要就是教学设计,要在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的总体把握下,在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师本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清晰地阐明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策略,经济地选用教学媒体,合理地拟定教学进度,使教学活动在人员、时间、设备使用面取得最佳的效益。1、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科为特点,自然渗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施展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力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的有机结合。在这三个层面的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课

3、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任何课堂教学都不能忽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不能以要重视过程与方法为由而影响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的达成。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所有的知识与技能都必须以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习得,你能找出不需要经历过程、不需要方法就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吗?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没有对知识、对教师、对学习、对同学的真正热爱,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远大理想,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永恒的强大的动力支撑。因此,这三个层面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至于各个学科及学科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科课程标准,真正领会

4、和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高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2、深入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范例,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知识范围、编排特点以及各学段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各章节的目的要求、重点,估计难点并拟定难点处理的方式。分析理解教材,可以参考教学参考书和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教材分析的文章,但是教师一定要在自己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阅读,而且要理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并从实际出发,选择采用。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周围的事物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反映它们的知识是一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网。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就是知识网上的

5、结和纲,即带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抓住这些共性知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生物学中,动植物进化的规律、遗传理论中的三大规律,以及细胞、组织、系统的概念等,都是教材的重点。什么是教学难点?它是由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决定的。通常来说,那些离生活实际太远的、太抽象的、过程太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称之为难点。重点一定要处理好,难点是不是一定要突破呢?难点有三类,本身是难点,又是重点的,要攻坚;本身是难点,课程标准只作了一般要求的,淡化;本身是难点,课程标准、教材没有要求的,回避。3、研究分析学生学生总是以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经验并安排自己的学习,在自己的基础上

6、取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从而有放矢,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分析学习,一要分析学生认知基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重点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任何教学设计中,都应考虑有关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二要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一般来说,学生的认知可分为行为把握、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三个阶段,小学低年级以行为把握为主,这样就可以多安排一些操作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活动,如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量一量等,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

7、以图像把握为主,教师应重视实物、图表、演示课件等手段辅助教学,初三及以上学生以符号把握为主,可以适当增加概念、推理、逻辑等方面内容及难度。4、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或在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方法、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概念密切相关。它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目的性和相对概括性等特点。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火热的现实生活。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和联系生活教学策略等等,都是这种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

8、策略不是具体的方法规定,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和优化地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确良荼方式。包括如何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如何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手段,如何确定师生的行为程序等。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常见的教学策略有: (1)内容型策略 (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5)先行组织者策略(6)概念形成策略(7)认知发展策略(8)自我管理策略(9)行为练习策略5、精选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又叫普通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教

9、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两类教学媒体,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服务,它们相辅相成,互相结合,构成教学媒体系统。6、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其主要特征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源于教学实践,升华为理论后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脱离不了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不同的情形、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教法,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分为四大类十种。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

10、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方式。讲授法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单位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动用讲授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讲授内容应正确,富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对于一些尚有争议、尚示定论的知识,在讲授时应告诉学生,使得他们了解事实。二是讲授时应注意启发。讲授并非单纯是教师讲,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展,能动地获得知识技能。三是讲授时应讲究语言的艺术。另外,要考虑讲授的整体性策略。在讲新教材时,应尽可能简练、清楚、明白。在理解新教材、进行发散性思考及联想时,应尽可能进行无拘束的从容不迫的对话。在归纳小结时,应尽可能用概括性的语言。谈

11、话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能够逐步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智力的方法。谈话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能够对教学活动得到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最佳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使用。运用谈话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做好谈话设计。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回答、参与的机会。三是善于提问,善于启发诱导。四是做好归纳小结。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内容、参考书等,获得知识、培养读书能力和自学能

12、力的一种方法。运用读书指导法应注意:一是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任务和范围。二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加强阅读辅导。(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相关实物、教具或演示实验,指导学生经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形成准确而具体的表象,强化学习效果。中小学阶段比较适用此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使用演示法应注意一是做好充分的演示准备。二是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三是把握演示时机。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校外社会生产、生活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和巩固知

13、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参观法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预备性参观,在讲新课前的参观,使学生获得学习新课所需的感性认识。二是并行性参观,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进行参观,旨在深入理解性知识。三是总结性参观,在学习新课之后的参观,为的是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运用参观法应注意:一是要制订计划明确具体。二是要加强操作指导。三是要认真搞好总结。(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教学方法。分为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感知性实验是在学习新课前的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感知性知识,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验证性实验是在讲完新课

14、之后所做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所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运用实验法应注意:一是实验前做好准备。二是实验中要具体指导。三是实验后要作总结。实习作业法学习作业法又称为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以掌握技能技巧的方法。分为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两种。运用实习法应注意:一是实习前要做好准备。二是实习中要具体指导。三是实习后要及时总结。练习法练习法是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训练,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分为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文明行为习惯练习三种类型。使用练习法应注意:一是要明确练习目的,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变式练习。三是要及时检查练习。(4)以引导探究为

15、主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研究法7、编写教学方案编写教案的基本形式有文字表达、列一览表和卡片提示等三种。(1)文字表达法(2)列一览表法(3)卡片提示法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三种方式也可以结合进行,互为补充。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复习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总复习又成为我们老师的工作重点。作为老师,我们把期末阶段的总复习都看的很重,每天又是考卷,又是评价,又是后进生的辅导。真是搞的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教师也没有半点喘息的时间。那么,怎样提高期末复习的效率?如何上好复习课?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复习?复习的意义是什么?(一) 复习的概念复习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避免遗忘。(二)复习的意义有三点:1、复习是一种强化。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学完之后就能记住和理解的。复习则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