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68683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学习演讲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名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姓名:王世梅工作单位: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转龙镇中学学科年级: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1991年10月18日,丁肇中在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的“情系中华”征文活动颁奖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讲时,发表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演讲。这篇演讲词在老版本人教版教材里被录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是全套教材中唯一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所以网络上很多相关本课的教学资源都是把这篇演讲词当作议论文来讲。但是,我们必需清醒地意识到,在我们现在正使用的部编人教版教材中本文就是以一篇

2、单纯的演讲词的形式被录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该单元所收录的文章都是演讲词,单元目标为三个活动探究任务:“任务一”是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是撰写演讲稿,“任务三”是举办演讲比赛。显然“任务一”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理解演讲者的观点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还要为“任务二”和“任务三”做些准备。所以,针对这篇演讲词所做的教学处理应该是大大区别于议论文教学的。学习这篇演讲词,教师要能够创设出仿真情境,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走入演讲现场,充当听众的角色,去理解演讲者的观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并对演讲者的观点做出赞同或反对的判断,进而响应演讲者的号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品味这

3、篇演讲词,教师要能够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梳理演讲者的演讲思路,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层层推进的方法阐述观点的能力;也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时机,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体会演讲词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总用,为“任务二”撰写演讲稿做好准备。完成“任务一”学习演讲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了解作者和演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让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演讲词的特点,体会演讲的“感觉”,为“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做些准备。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和的内

4、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学习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词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二)过程和方法:1 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快速理解或者明晰演讲者观点的能力。2 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法进一步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特点,从而提高思路清晰地分析问题、阐述观点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够对演讲者的观点进行赞同或者反对的判断。2联系生活、反思自己,能够对自己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做出判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

5、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的课堂表现,我发现184班学生不仅对演讲词有浓厚兴趣,还时常表现出想要上台展示自己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原计划将第14课分成四部分(1、开场白,引出演讲主题,提出问题;2、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举例印证;3、分析中国教育的“现状”并举例印证;4、推而广之讨论“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并发出号召)分别请四个同学上台模拟演讲。其他同学以聆听者的身份明晰演讲者的观点。但是,当我给学生一节自习课的时间预习以后,大部分学生反应“很难理解”这篇演讲词。甚至成绩比较好的几个同学也说“读了

6、三、四遍还是不理解作者的演讲思路,感觉他好像想起什么说什么一样。”其实,不是演讲者思路混乱,而是学生思路混乱了,以他们现有的逻辑水平要理解本文层层推进的演讲词结构可能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又被我调整为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所幸,我平时还是经常培养孩子们画思维导图的能力。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演讲者的思路,也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情境教学法,模拟演讲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思维导图法。通过多层次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梳理演讲者

7、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特点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二)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如下:新课导入:1、Ppt呈现丁肇中的照片请同学上台书写“肇”字并注音。引导语:“丁肇中先生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我们应该尊称他丁爷爷,我们可不能把他的名字写错了,不然丁爷爷要生气了。请同学们速读82页注释想想丁爷爷有哪些令人尊敬的地方”2、ppt展示演讲背景请同学个别朗读3、引导语:“1991年10月18日,丁肇中先生获奖的那一年

8、,我有四岁你们有几岁?你们还没有出生呢,那就和我一起穿越到那个年代,穿越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一起来领略一下名人的风采吧。”1、关注“肇”字的书写?注意不要把“户”部写成“启”自主学习注释,初步认识演讲者的科学成就。2、 朗读“演讲背景”的资料链接,了解演讲背景。3、 发挥想象力,跟随老师“进入演讲现场”。活动1、2:从演讲者难写的名字说起,引出演讲者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演讲者及其演讲内容的兴趣活动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跟随老师“进入演讲现场”的情境中。初步感知:1、 引导:“来到颁奖会现场,我们发现原来丁肇中先生正准备上台演讲”2、 Ppt呈现活动探究任务(1)假设你是主持人,请写一段两、三句

9、话的串词引出丁肇中的演讲。(2)模拟演讲开场白(第一段),思考丁肇中的演讲主题是什么?请同学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并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表现简单提一提主持人串词的注意事项和上台演讲的小技巧。引导学生明确演讲主题,进一步追问:(3)一个物理学家谈教育问题有没有说服力?(1)第一组同学同桌合作完成第一个“活动任务”(2)第二、三、四组同学自主学习,完成第二个“活动任务”明确演讲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3)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在“情系中华”征文活动的颁奖大会上,丁肇中选择这个演讲主题合适吗?有没有号召力?明确:演讲者受到的教育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深

10、知二者差异,加之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发表这篇演讲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活动(1):培养写串词的能力,为“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做准备。活动(2):以模拟演讲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演讲现场的情境中。活动(3):学习演讲词开场白抓住听众心理,迅速引起听众关注的方法。梳理思路:1、 引导语:“既然演讲者开场白就提出了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问题,他会在他的演讲中怎样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呢?”2、Ppt呈现活动探究任务(1)明晰丁肇中的观点是什么?(2)这篇演讲词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阐述这个观点的?引导语:格物致知一词是物理学上的术语吗?这个词语出自哪本书?把标题换成应有实验精

11、神好不好,为什么?既然格物致知一词是出自传统教育最重要的书大学里,那么说明传统教育里已经有格物致知的概念了,为什么演讲者还要强调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呢?(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这个弊病是演讲者主观臆断的,还是有事实印证的?既然演讲者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那么听众是不是就很希望演讲者紧接着分析一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什么了?请同学们找一找哪几段在讲格物致知的内涵。领悟了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以后,演讲者就要带着大家一起将目光放到当时的中学生身上,反思中国教育的现状了,谁来说一说?传统教育这种偏理论轻实验的现状对学生的发展好不好?谁的经历可以印证?演讲

12、者以自己在国内国外的求学科研经历为证,有什么好处?丁肇中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地告诫大家要摆脱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自然地过渡到最后一段对格物致知精神现实意义的讨论,提升了演讲的号召力。请同学们阅读最后一段内容,说一说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现在请同桌合作,再次尝试梳理丁肇中先生的演讲思路。右边的同学负责以“丁肇中先提出了然后紧接着之后进而”的句式尝试阐述演讲者是如何层层推进阐述观点的。左边的同学按照右边同桌的表述画出思维导图。等会儿我们请同学上台展示。(1)默读课文明确演讲者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 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小问题,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演讲

13、者的演讲思路。明确:格物致知不是物理学术语,它来自传统教育最重要的书大学里,关联到现代学术里叫“实验”,但是把标题换成“应有实验精神”不好,因为以传统教育里强调的概念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顺水推舟,更有说服力。(旁批:“格物致知”的出处)因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演讲者才号召大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旁批:传统教育的弊病)以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印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旁批:举例印证)分析第六至十段,并结合第十三段中与六至十段相照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旁批:格物致知的涵义)分析第十一段(旁批:中国教育的“现状”)分析第十二段(旁批:举例印证)分析第十三段(

14、旁批: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思维导图:活动(1):整体感知,了解演讲者的观点。活动(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也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而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理解演讲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以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从而提高学生思路清晰地分析问题、阐述观点的能力。拓展升华:Ppt呈现活动探究任务(1)课堂讨论引导:你同意他的观点吗?(2)课堂讨论引导:时至今天,同学们有没有这种精神呢?(3)课后作业:课后模拟演讲,和丁肇中一起发出号召。下节课请同学上台展示。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继续培养学生思路清晰地分析问题、阐述观点的能力以及临场发挥的能力。为第五单元的综

15、合性活动“即席讲话”做好准备。八、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主板书) (白板板书) (副板书)层层推进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生思维导图) 丁肇中反思:1、 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发现教师板书中的肇字把户字部写成了启字,部分聪明的同学就说是“老师故意写错的”。我立马解释说“没有,是这个字这个地方容易笔误,连老师都容易笔误的地方,你们可更要留意了。”希望这样处理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对老师的设计意图上引导到对字形本身的关注上来。2、 由于第一课时(自主预习课)已经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阅读课文,并给学生提供了详细的自主学习导学案,还在课堂上解决了一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问。第二课时(引导理解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还算可观,无论是课堂容量还是教学进度上都基本能够达到预期效果。3、 第三课时属于能力提升课。擅长演讲的同学上台模拟丁肇中的演讲,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