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培训制度【模板范本】.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68546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培训制度【模板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消防培训制度【模板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消防培训制度【模板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消防培训制度【模板范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消防培训制度【模板范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培训制度【模板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培训制度【模板范本】.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培训制度第一章消防法有关规定1、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公共财产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指定本法。2、任何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3、任何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4、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5、学校发生火灾时,在校老师有组织引导群众疏散的义务。6、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第二章火灾常识 1、火灾特点

2、: (1)燃烧猛烈,蔓延快.(2) 火灾伤亡大。(3)经济损失大。(4)扑救困难。2、 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3、制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包括:(1)控制可燃物,以难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的.(2)隔绝空气,使用易燃物质的生产应密闭的设备中进行。(3)消除着火源。(4)阻止火势蔓延,在建筑物之间筑防火墙,设防火间距,防止火灾扩大。4、灭火方法: (1)冷却法(2)窒息法(3)隔离法(4)抑制法第三章消防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消防器材的种类:消防栓、干粉灭火器、沙箱、消防铲、消防斧、消防钩、应急灯、疏散标志等。2、使用方法: (1)消防栓:消防栓是扑灭火灾的常

3、用灭火设施,它是由开启阀门和出水口组成,并配有水带和水枪,使用时先将水带打开,打直,接口一边接出水口,另外一边接水枪,如果水带太短,可再连接多一盘。 (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主要由压把、保险销、筒身、喷管等组成。 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应在距燃烧物35米处左右进行,操作者应先将灭火器上下摇晃后将开启压把上的保险销拨掉,然后一只手握住喷射软管前喷嘴根部,另一只手将开启把下压,迅速对准火焰根部喷出干粉灭火。灭火时要迅速彻底,不要遗留残火,以防复燃。灭油料火时不要冲击液面,以防液体溅出,给灭火带来困难. 第四章发生火灾后的应急措施1、发生火灾时,如何组织灭火自救工作?2、发生火灾时,如何报警?拔打“

4、119火警电话,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拔打电话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说清楚起火单位的详细地址,具体起火部位; (2)起火单位燃烧物质的性质,如油、电器或棉织物等; (3)火势的大小; (4)报警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3、 火场逃生方法:(1)绳索自救法(2)匍匐前进法(3)毛巾捂鼻法(4)棉被护身法(5)毛毯隔火法(6)被单拧结法(7)楼梯转移法(8)卫生间避难法(9)火场求救法4、 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任务: (1)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2)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3)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第五章

5、宣传教育培训内容 公司对每名员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5、组织、引导人群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备注:本制度从2015年3月5日开始执行。 签字: 日期: 四个能力:1。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2.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3.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开展“五个一”活动: 召开一次消防工作专题会议,落实各个环节的消防措施; 开展一次火灾隐患自查自纠活动,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在本单位内部悬挂一幅消防标语或宣传图画; 举办一期消防知识培训班,提高单位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组织一次灭火、逃生演练,增强处置火灾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