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68440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胡晓洁【课程标准】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u能用关键词描述衣、食、住、行、通讯等方面的变化;认识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改革开放的推行、思想观念的解放、经济体制的变化等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u分析图片史料、数据史料、口述史料,学会对比归纳,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开展小组讨论,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口头表达和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u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迁,认识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伟大决策,利国利民;体会中国人民共创美好生活的

2、勤劳、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直观的视觉材料很感兴趣,能对历史现象做一定的理解、分析,但比较及归纳能力还有待训练。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发言时概括性、条理性有待提高。【教学方法】讲解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宜宾市翠屏区城区的一组今昔对比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乡土材料中学生“熟悉”的地方切入,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中感受家乡面貌的巨变,为正文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法指导1.解读课题第一个关键词“变迁”:变,意味着前后的不同。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找出变化的时间

3、节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第二个关键词“社会生活”:涉及衣、食、住、行、通讯等诸多方面。设计意图: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提高学习针对性。2.老师设问:假设你是宜宾日报的记者,要报道家乡社会生活的变化,可以从哪些途径去了解情况呢? 学生回答。(上网找老照片,采访老宜宾人等历史亲历者,到图书馆或档案馆查找宜宾市年鉴等资料)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展示本课采用的三种证据类型图片(图说历史)、数据(数读历史)、口述史(口述历史)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史证意识,指导学生利用史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三、 教学流程(一)感知变化1.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衣展示50年代-70

4、年代的服装VS改革开放后的服装图片,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描述变化。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2.吃在嘴里的贫富历史食展示改革开放前排队凭票购买食物VS改革开放后的饮食图片,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描述变化。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食食物匮乏单调,凭票供应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3.屋檐之下的发展变化住展示改革开放前农村、城市的住房VS改革开放后的住房图片,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描述变化。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住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4.关系出行的交通变迁行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交通状况对比图,再用

5、具体数据呈现宜宾市翠屏区交通和全国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概况,缓解交通拥堵的概况,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描述变化。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行交通条件落后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设计意图:见“图”如面,尽可能选择本土照片,给学生以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直观地进行比较和概括。见“数”有据,利用宜宾市翠屏区交通流量统计、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数据材料,引导学生挖掘数据背后的真相,从数据中推导出结论。每一变化后用表格进行归纳,简洁清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核心素养。5.不断发展的通信事业信展示两位受访人的口述史料 + 反

6、映通信事业发展的一组照片【“通信难”】受访人:杜老 年纪:70岁 身份:宜宾县电信局退休职工“那时,邮电还没有分家,1965年,我刚开始上班时,在永远(现宜宾县白花镇境内)当邮差,为6个村送信。”杜老说,当时交通不便,他每三天去一个村送一次信,只能步行,走山路、跃田坎、跨河沟是家常便饭。到了20世纪70年代,来往地通了毛公路(碎石路),单位给他配了公车(就是传说中的绿色皮带有“邮政”字样的自行车,在那时,这可是很令人羡慕的交通工具了),他便开始骑车送信,一晃又是好几年。”【大哥大趣事】受访人:胡女士 年纪:40多岁 身份:普通市民 “很多年前,爸爸单位给他配了一个大哥大,真的很大,也很重。”前

7、几日,市民胡女士翻箱倒柜找出了这个大号手机,掂量了一下,称其大概有一斤重。“那个时候大哥大放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每次放在家里时,我们都心惊胆战的,害怕被偷。”胡女士说,每次用“大哥大”打电话的时候,都要扯出来一根天线寻找信号,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滑稽。设计意图:通过亲历者的口述,向学生展示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既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学生活动】受访人:在座的同学们 年纪:14岁 身份:学生畅谈其使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的现状。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信通信条件落后普遍使用电话,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设计意图:学生对当下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具有相当大的话

8、语权,通过他们亲口叙述的自身经验,再与祖辈父辈的曾经做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我国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理解。(二)探究原因【小组讨论】展示改革开放前的各类票证、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数据图表、改革开放大事记视频,小组讨论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要求:时间3分钟;由组长组织,组内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并形成答案要点;展示时一组主答,其余组补充完善。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符合启发式原则,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中,联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经济体制的变化、体会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人民的辛勤劳动等,从而加深对社会生活变迁原因的认识。(三)情感升华播放成都地铁抵

9、制万圣节的新闻报道,展示网络暴力、赵薇军旗装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变化中的新兴事物一定有价值吗?”,并尝试引导学生分析这类现象折射出的问题有违社会公德、侵犯他人隐私、伤害民族感情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变化中有没有不变的价值?”,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尊老爱幼、礼尚往来、谦和好礼、精忠报国”等观念是始终应该坚守并传承的,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爱国主义,鼓励学生“让爱国主义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做社会生活的改造者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四、教学反思优点: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图片、数据、口述史等史料,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史料,着力培养了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足:课堂上展示的部分只是整个社会生活变迁的缩影,课后还应充分发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各种形式调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完成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