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683682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若想孩子轻松考好大学 敬请联系我! 河南新乡办事处电话: 15237393933(豫)13996562308(渝)牟老师诗歌鉴赏的表达程式一明确考点考点一 内容的理解 19942008年15年间高考(包括全国卷及京、沪卷)诗歌鉴赏题,可以发现,历年试题都须在对内容、主旨、情感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去完成,没有这一“理解和把握”也就无法完成对试题的正确解答。因为内容的理解不仅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鉴赏的关键,如果看不懂一首诗,鉴赏就无从谈起;有了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鉴赏才会成为可能。n 考点二:意境的鉴赏 意境是基于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

2、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然而意境的鉴赏,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 考点三:形象的鉴赏 “形象”在诗歌中,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柳絮榆荚、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由于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已经融为一体,所以通常称之为意象考点四:表达技巧鉴赏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表达方式;修辞

3、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考点五:语言鉴赏 语言的鉴赏,既可以着眼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以着眼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二答题规范性1.遵从“意在笔先”的原则。构思成熟之后再落笔成文,切忌涂改,以求得书写卷面干净利落。2.快捷入题。如果题干提出了答题角度,那么开头应回复出题者的问题,并让该句成为鉴赏文字的中心句,后面的语句就应结合诗歌阐释,围绕该句展开。按“提出艺术点(略)、点评艺术点(详)、小结艺术点(略)”三个层面去进行解答。3.表述完整性:(1)写整句话,而不是词语的任意堆放。(2)表述准确到位。4.表述严密性:行文中注意前后照应、起承转合、不能顾此失彼或前后抵牾5.

4、条理清晰化:采用“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或“1”“2”“3”等标志性词语,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6.逻辑合理性:即使是“怪论”也能自圆其说。7.术语具体化(扣文本内容答题):以具体解抽象,避免表述空洞。诗歌内容+术语 特定的表达效果。8.句式规范化:如:运用了“。”手法,使用“。”意象塑造出“。”意境(或抒发了“。”情感),突出了“。”形象。 9.诗歌鉴赏题的表述术语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

5、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三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1写了什么(主要对象) 2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 3表达效果(表现景物怎样的特征,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有怎样的表现力) 四诗歌鉴赏

6、答题常用术语 1表现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明贬实褒、比兴象征、对比反衬、渲染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化用典故、动静结合、以乐景写哀情等。 2结构特点: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等。 3语言特色:刚健、雄奇、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华美、隽永、明快、凝练、简洁、幽默、诙谐、朴实无华、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沉郁中见豪放、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细节中见真情。 4

7、表达效果:别具匠心、脍炙人口、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细腻传神、见解独到、引起共鸣、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5诗人感情:愉快、欢快、激动、沉郁、悲愤、愤慨、哀伤、感伤、忧愁、沉痛、怨恨、徘徊、惆怅、壮志难酬、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五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第一种模式: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

8、分析。第二种模式:分析人物形象提问方式:简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1)概括是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

9、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 (第一步)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第二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第三步)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诗情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它包括景、情、境三

10、个方面,答题时要综合考虑。要用描叙性语言表达,不能翻译诗句。语言要突出意象、意境和诗情特征。答题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及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三是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四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答题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11、、或孤清、冷寂。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答题步骤三: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要采用描叙性语言。切忌空洞,要回答具体,不要仅用几个概念性词语。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特别注意:一是描摹景物时不能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避免出错。三是不能硬套某些术语,要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来分析。四是要结合诗歌文本,就诗论诗,不能随意发挥引申。答题示例 :例:王维

12、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点拨:按三步组织答案。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第一步)。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的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第二步)。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第三步)。例2: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

13、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湖北)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寒螿:寒蝉。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

14、,伤心离别;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例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

15、绪。第四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切入点:绘声绘色绘形绘态:活用修辞效果诗眼节奏音韵对仗平仄:省略句式变化佳句答题步骤:(1)用准确术语(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如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答题示例 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