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阿里山纪行3.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67383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 阿里山纪行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八 阿里山纪行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八 阿里山纪行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八 阿里山纪行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八 阿里山纪行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 阿里山纪行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 阿里山纪行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里山纪行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步步把读者带到迷人的阿里山的灵魂神木。作者寄情于景,抒发了对阿里山如画风光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的愿望。阿里山的风景美,文章的语言也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描画风景、诵读感知、品味赏析,在对文本的品读之中领略阿里山的风景美,赏析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3、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开放式的

2、课堂教学方式整体感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和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及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的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安排 : 一课时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相信你一定喜欢!你可要倾耳细听了。(播放歌曲高山青 展示带有歌词的幻灯片)师:同学们听出这首歌写的是什么地方

3、?在哪里?歌词又是称赞什么呢?生:阿里山,在台湾,称赞阿里山的人美。师:阿里山的人美,阿里山的风景更美,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跟随作家吴功正去阿里山游览一番。(大屏幕展示课题)二、整体感知(师范读课文)1、要求听准生字词的注音2、初步感知阿里山的美景大屏幕展示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风靡 山岚 堪称 谛听 红桧阿里山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生:读字音,回答“阿里山风光美如画”。三、我画风景(学生阅读课文)合作探究1、阿里山如画的风光表现在哪里?2、作者对阿里山有着怎样的感情?3、作者的这种感情在文中有没有直接表露出来?你是通过什么体会到的?(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

4、言,学生相互评价,老师肯定、赞许、强调,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课件展示画面及问题答案)生1:表现在“水潭清澈透明”生2:森林的宁静气氛生3:森林的无边无际生4:曲径幽路, 巨大的神木师:同学们找的很仔细,回答的很好。作者把阿里山写得这样美,可见作者对阿里山有着怎样的感情?生1:喜爱 生2:赞美生3:不仅喜爱阿里山的风景,更喜爱阿里山的人,进而喜爱中华民族生4评价:我认为这几个同学加起来回答的很全面,一幅幅秀丽的画面流淌着“爱我河山,爱我中华”的感情。师 :同学们真的很棒!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说得头头是道。老师想问,作者的这种感情在文中有没有直接表露出来?你是通过什么体会到的? 生1:没有,我是通过

5、“景物描写”体会到的。生2:我也是师:像这样,把作者的感情通过景物流露出来的写法叫“融情于景”,希望我们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师小结,课件展示四、我做导游师:阿里山如诗如画,让人心驰神往。想带家人一起旅游吗?想为大家做导游吧,给你机会,和作者一起走吧!(课件展示)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在正准备带领大家动身游览风光如画的阿里山,请你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温馨提示:1、要交代清楚作者的行踪。 2、要抓住主要的景点。(同桌相互讨论,学生举手发言,相互评价,老师明确、强调,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课件展示)生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要去人间仙境阿里山游览观光,我们今天的行程是:从台北松山机场出发,经

6、过嘉义到阿里山站,最后到达神木。生2:我们要观光的景点及次序为:林区水潭深山中的原始森林山间的曲径幽路在深山林间穿行见到神木下 山。生3:我的意见和他们相同,他们找的很认真,回答的很清楚。师:同学们回答的的确不错!像这样,按照游览者行踪的先后顺序,把在不同地点,看到的不同景物描写下来的方法叫移步换景,也是游记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我们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师:美的语言才能表现美的韵致,阿里山如画的风光在吴功正的笔下熠熠生辉,让我们共品语言,同赏美景吧!)五、我品语言(课件展示)本文的语言高雅、凝练、和谐、畅达,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你认为文中哪些语言最让人喜欢,值得补充到读书笔记中去积累呢?请

7、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课后摘抄。(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价,老师举例,师生共同赏析。课件展示举例语句及赏析)生1:我喜欢“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明,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副倒置的水墨画”。该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生2:我喜欢的是“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这一段,它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读起来和谐动听。师:这几位同学是从修辞的角度来领会的。的确,恰当运用修辞方法,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协调音节,增强语言的音韵美。你还发现其他的美吗?生:我觉得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交错运用,读起来也很美。如“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

8、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师:太好了!这样交错使用不同的句式,读起来会给人以轻松、舒展、迷人的节奏,增强了文章的情韵美。生:1:我觉得“咣当咣当”也很形象。生2:我觉得“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也很好。师:看来,文章中有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喜欢的,真是师生所见略同,老师也喜欢这些句子,想看看老师的赏析吗?一起来。课件展示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

9、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2、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赏析: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

10、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3、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赏析: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无遗”的效果。师:阿里上的风光惹人醉,喜爱赞美之情一定充盈你心,不吐不快,那还等什么?一吐为快吧!六、拓展延伸(课件展示)请用一句话表达对阿里山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价老师鼓励、赞赏。)生1: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生2:阿里山,我的最爱!生3:

11、阿里山,你清澈的潭水让我陶醉!生4:阿里山,我迷恋你无边的森林!生5:能到阿里山一游,此生无憾矣!师:句句赞语传递着对阿里山的喜爱,但是我们还是要下山了,要告别那让人痴迷让人醉的仙境了。就让我们回眸一看,把阿里山的美景尽收眼底,把阿里山的风光永存心间吧!七、回眸一看 (学生总结课文,课件展示板书设计) 八、歌曲传情师: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悠远的歌。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看看那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 让我们共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齐声高唱高山青来表达我们美好的心愿吧!(播放视频,师生同唱)九、大显身手(课件展示) 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游记附:板书设计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