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67076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第一章 绪论幼儿心理学概述、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教学日期9月6-7日课时数4课的类型教学目标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任务。2能够解释学前心理学、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等概念。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和主要任务2、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学程序时间教学活动教学意图教师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形式)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概述提问:暑假期间是否有接触到幼儿,幼儿在干什么?她们的状态怎样?情绪表现?幼儿的性格一样吗?有何区别?为什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正面的反馈并引出“心理”

2、的学习话题。知识讲解:一、 什么是心理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 心理现象=心理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3、 心理: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看P2,分析举例4、 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l 心理的物质基础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分析人脑的三部分,p4的脑的四个机能分工叶l 心理的客观源泉:客观现实分析P5,结合Z2-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二、 什么是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3-6岁幼儿,是研究幼儿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学习概括:教育思想家们的思想P8三、

3、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1、 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城,婴幼儿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揭示心理发展的机制。(原因、影响因素等)结合Z2-2最后一段的解释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1、认识教育对象,形成科学儿童观l 提供科学依据;l 促进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l 指导一切与幼儿有关的领域2、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

4、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第三节 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一)观察法: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二)实验法: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三)

5、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方法。(四)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儿童的人,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调查法可以采用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也就是问卷的形式。当面调查可以用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座谈会。个别访问有利于深入了解情况,而座谈会则有利于集体讨论研究,相互补充情况。对学前儿童的家长一般采用个别访问法,对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师则可以用个别访问或座谈法。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但是编制问卷表并非容易的事情。即使是较好的问卷,也容易流于简单化,其题目也可能被回答者误解。此

6、外,儿童心理的复杂情况,有时难以从一些问卷题目上充分反映出来,因此,也不能过高估价由此得出的统计结论。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因此脱离幼儿的创造过程来分析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试验进行。学生思考问题并做答学生看书并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并在课本上寻找答案回答,划出关键的解释语句学生理解“年龄阶段”这个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