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例疗效比较【摘要】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08年10月入我科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按入院先后分2组, 伊布利特组患者34例,普洛帕酮组33例,分别静脉应用(12次,每次10 min推注)伊布利特(10 mg)和普洛帕酮(700 mg)。结果 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转复窦律分别为90%和65%。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2119)min和(358)min。结论 伊布利特与普洛帕酮比较,具有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疗效确切,转复窦律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用药期间应注意心率及QT间期的监测。【关键词
2、】伊布利特; 室上性心动过速; 普洛帕酮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0例发作持续时间90 d的心房扑动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级以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心率50/min;房室阻滞(二度及以上);有尖端扭转室速发作史;血压: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180 mm Hg;舒张压50 mm Hg或110 mm Hg;血钾40 mmol/L;QTc440 ms。且具备发作时间48 h者已给予正规抗凝治疗;经类、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已停药5个半衰期或以上;年龄1870岁;体重60 kg;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院顺序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
3、组, 伊布利特组34例,普罗帕酮组33例。12 相关检查 注药前:血、尿常规;12导联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超声心动图;注药中心电及血压监测;注药后观察4h:复查心电图(共4次:注药前、注药结束即时、注药后30 min、注药后4 h)、血压。13 给药方法及剂量 伊布利特组首剂10 mg,10 min内静脉缓注。如需要10 min后行第2次注射,剂量仍为10 mg;普罗帕酮组首剂700 mg,10 min内缓慢注射。如需要10 min后行第2次注射,剂量仍为700 mg。在给药中出现:转为窦律;QTc550 ms;心率50/min;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给药。14 疗效评价
4、 有效:转复成功(注药后90 min内转复的为成功;90 min至4 h内转复的只做记录,不列为成功病例;90 min内转复成功复发者仍列为转复成功者);无效:未达到上述要求者。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2 结果21 疗效 伊布利特组转复率为900%(30/34),普洛帕酮组65%(22/33)。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组转复率的差别有极显着意义(P005)。未转复窦性心律但心室率降至100/min以下者在普洛帕酮组为857%(28/33)。但伊布利特组未转复窦性心律者其心室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复率有明显影响。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2119)min,转
5、复窦性心律时平均使用量为(1305)mg。普洛帕酮组平均转复时间(8)min,转复窦性心律时平均使用量为(134367)mg。发病24 h内就诊者伊布利特组转复率为100%(30/30),发病超过24 h就诊者在伊布利特组为50%(2/4)。这提示发病时间对伊布利特转复率有明显影响,而发病时间对普洛帕酮转复率无明显影响。22 电生理间期的变化221 QTc 伊布利特组QTc在治疗前为(34653)ms,治疗后为(40241)ms,延长162%,其差别有极显着意义(P001)。普洛帕酮组QTc在治疗前为(34953)ms,治疗后为(37641)ms,其差别无显着意义(P005);虽然男女两性QT
6、c在伊布利特治疗后没有显着差异分别为(44534)ms和(41273)ms,P005,但是女性的平均延长量明显超过男性分别为(13544)ms和(9258)ms。222 QRS时限、JT时限和QT时限 两组QRS时限、JT时限和QT时限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的延长,但是两组QRS间期的延长量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29)ms和(178)ms,P005,而JT时限和QT时限的延长两组之间有显着的差异(P005)。3 讨论伊布利特是一种新的选择性类抗心律失常药,国外研究发现该药可快速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本研究显示伊布利特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且多在30min内转复,转复时间明显短于
7、普罗帕酮组,与国外报道近似1。发病时间对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有明显影响。在研究中发现,伊布利特对于发作持续24 h内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成功率为100%,而超过24 h,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明显下降。此现象在普洛帕酮组不存在,其机制值得研究。此药能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其电生理机制是增加除极时缓慢的Na+内流和抑制复极时K+外流。是房室内具有稳定折返环路的心动过速,伊布利特延长心室肌不应期,使得折返环路可激动间隙的兴奋性降低,从而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在研究中,发现c类药物普洛帕酮虽然较伊布利特延长扑动波周长明显,但是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率低,这与既往报道类似,但其机制有待研究。伊布利特和普洛帕
8、酮对于心电图的QRS时限、JT时限和QT时限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但是两药对于除极形成的QRS间期的影响无差异,而对于复极形成的JT时限和QT时限的延长存在显着的差异。伊布利特明显延长心肌的复极时间,随着QT和QTc间期的延长,极少数患者可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在本文的研究中,伊布利特组QTc在用药前后有显着差异,但延长量在正常范围,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未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此有关。而男女人群对伊布利特的QTc反应性存在性别差异,推测女性TdP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关。文献报道伊布利特对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不加重心力衰竭。本研究中全组亦未出现低血
9、压的情况。然而,普罗帕酮组4例时出现低血压状态,故老年人和心功能较差者应用普罗帕酮时应慎重。伊布利特是一个起效快、疗效高,终止近期发作心室上性心动过速动的重要药物,特别对有起搏、传导系统病变,合并心功能差或基础血压偏低的心室上性心动过速动患者,可首选伊布利特为宜参考文献1 Gowda RM,Punukollu G,Khan IA,etfor pharmacological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flutter:impact of race on efficacy andJ Ther,2003,10(4):259-263.2 Hongo RH,Themistoclakis S,Raviele A,etof ibutilide in cardioversion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r atrial flutter treated with classic ICAm Coll Cardiol,2004,44(4):86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