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生产技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66617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禽生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家禽生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家禽生产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家禽生产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家禽生产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禽生产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禽生产技术(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禽生产技术课程开发任务一、家禽的品种【任务目标】认识家禽的品种包括鸡、 鸭、鹅任务二、家禽的孵化任务目标】1、知识:禽蛋的构造 由蛋壳、蛋壳膜、气室、蛋白、蛋黄、系带、胚珠或胚盘七个部分组成2、技能:胚胎发育3、任务实施:时期鸡鸭鹅胚胎发育阶段早期i4d1-5d内部器官发育中期5-14d6-16d7-18d外部器官发育后期15-20d17-2d19-29d胚胎生长末期21d28d30-31d出壳)(1) 、家禽的孵化期禽种鸡鸭鹅孵化期/d212831项目要求来源公母比例适当、咼产、健康,受精率达90%八上,以2866周龄所产生的种蛋最 佳新鲜度越新鲜的禽蛋越好,以7天内为宜蛋形禽蛋的蛋形指数

2、一般为1.30 135,鸭蛋一般为1.361.42蛋重符合本品种的要求。禽蛋般为5065 g,鸭蛋般为6080g蛋壳质量厚薄适中,无皱皮,无沙皮,无腰箍蛋壳颜色符合本品种要求蛋清洁度表面清洁无污染内部品质气室位置正常、无血斑蛋、无肉斑蛋、不散黄种的要蛋(2)孵化前的准备制定孵化计划根据设备条件、种蛋数量、雏禽销路等制定孵化计划孵化室的准备孵化室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孵化室温度为2226摄氏度,相对湿度55%60%孵化器的检修孵化机各部分配件是否齐全;通风运行时,整机是否平稳;各部位螺丝是否松 动有无异常声响;待孵化机空机运转12天无异常情况方可 入孵。孵化温度计校验将孵化

3、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一起放到38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观察它们之间 的温差。温差大于1摄氏度的孵化温度计不能使用。孵化机内温差测试在机内的蛋架上装满空的蛋盘,用27支校对过的体温计固疋在机内的上、中、 下、左、中、右、前、中、后等27个部位。然后将蛋架翻向一边,使风机正 常运转,机内温度控制在37.8摄氏度左右,恒温半小时后取出温度计,记录各点的温度,再将蛋架翻转至另一边去,如此反 复各2次,就能基本弄清孵化机内的温差及其与翻蛋状态间的关系。孵化室、孵化器消 毒孵化室墙壁要经得住高压冲洗消毒。每批种蛋在孵化前,孵化机内必须清洗, 并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药液喷雾消毒。入孵前种蛋预热在2225摄氏度的

4、环境中放置1218小时或在30摄氏度环境中预热68小 时。(3)孵化条件控制技术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换气凉蛋影响孵化率因素温度:是首要条 件。孵化器内话 宜温度为357382若 超过42C, 23h胚胎即 死亡。变温孵化: 整批如孵时随 胚龄的增加逐 渐降低温度。恒温孵化:孵化 器内温度不变。依孵化室温调节 室温每卜降10 度孵化器增加 0.5 C。种蛋不 同,出壳时间也 不同看胎施温:根 据出雏情况调 节,如果提前出雏说明 温度过高。水 禽后期应 降低孵化温度与蛋内的水分 蒸发及物质代 谢有关。温度与导热作 用,胚胎后期散 热加强。温度与胚胎破 壳有关。分批入孵时,采 用恒温孵化,即 孵化器内湿

5、度 为50%60% 出 雏器”内湿度 为 65%70% 整批入孵时、采 用变温孵化,湿 度两头高中间 低。通风换气:在 孵化初期,为 了保温以及使 温度平稳,可 关闭或分开放 进气孔和排气 孔(一般开启 1413 )以 后逐渐开放进 气孔出雏时完 全开放进气孔 和排气孔。每2小时翻蛋一 次翻蛋的角度 为:禽蛋90 鸭、鹅 100 110禽胚从10天、鸭 胚从1314天、 鹅胚从15天开 始,每天凉蛋2次,每次2030 分钟(前提是蛋表面 温度不可低于 3133C,眼 感微凉)海拔与气压:海 拔越高,气压 越低,氧气 含量低孵化方 式:整批孵化的变温孵化比分 批孵化的恒温孵 化率咼。孵化季节与孵

6、化室环 境:禽种与品种: 禽的孵化率高于 鸭、鹅;(4)机器孵化管理技术1、码盘入孵:将合个的种蛋大头向上码放在孵化盘上。 入孵时应先对种蛋进行预热。分批孵 化,57 天入孵一次,并在孵化盘上贴上标签防止混淆。2、孵化机的日常管理a 检查风扇、电机、翻蛋系统有无异常b 要求每隔 12 小时检查并记录一次温度c 孵化器湿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自动调湿:这种供湿方式需每日向水盘加水 另一种是自动调湿 依靠加湿器提供温度,但要使用经过过滤或软化的水。d 每 2 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 90Ce 通风f 孵化记录3、照蛋 照蛋是指在黑暗的条件下照蛋器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正常的活胚胎剖视新鲜的受精蛋,肉眼可

7、以看到蛋黄上有一中心透明带,周围浅暗的 圆形胚胎,有明显的明暗之分弱胚胎头照胚体小,黑眼点不明显,血管纤细且模糊不清,或看不到配体和黑眼 点,仅仅看到气下室缘有一定数量的纤细血管无精蛋俗称“白蛋“头照时蛋色浅黄发亮,看不到血管或胚胎死精蛋俗称“血蛋”,有时可见死胎的黑点静止不动,蛋色透明死胎二照时气室小且不倾斜,胚胎不动,蛋温下降快4、落盘(移盘)准备至温至30摄氏度,湿度增加至65%-75%温度下降至372373度时间禽 17-19d、鸭 25-26d、鹅 28-29d,进行方法多用扣盘法,需2人协作完成5、出雏后的管理a、捡雏每隔4-6捡雏一次。b、助产 胚胎轻轻剥开,把头轻轻拉出壳外,让

8、其自己挣扎破壳。若发现尿囊 膜发白或有红的血管, 应立即停止助产。c、清理消毒 全部打扫、清洗彻底后,把出雏用具全部放入出雏器内,熏蒸消 毒后备用。 &停电是的措施 孵化场尽量配备发电设备。没有后备电源的孵化场停电时,应提高孵化是及出雏 室的温度。停电采取 措施的原则是:胚蛋处于孵化前期以保温为主,后期以散热 为主。(5) 、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1、孵化效果的检查方法蛋重和气室的变化 在孵化过程的 1-19d 中,蛋重平均减轻 10%-13%每天平 均减少 0.55%。2、啄壳和出雏的观察a 啄壳和出雏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孵化至 20d 开始出雏, 20.5d 达到高峰,满 21d 全部出齐。b

9、 出生雏的观察 雏禽出壳后,主要从绒毛色泽亮度,脐部愈合情况,精神状态, 体重,体型大小,健 雏比例等方面来检查孵化效果。c 死胎的外观检查及病理刨检 在种蛋品质和孵化了条件不良时,死胎一般表现出病理变化。3、孵化效果的分析a、在整个孵化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第3-5d,死亡占全部死亡数的15%-20%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18-20d,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的50% b、胚胎死亡高峰期 的原因 第一个高峰受内部因素的影响较大,第二个死亡高峰 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4、影响孵化效果的其他因素种禽年龄、 母禽产蛋率、 种禽健康状况、 种禽的管理、 外界气温、 蛋的形态构造、 胎位不正、

10、 胚胎畸形5、提高孵化效果的综合措施a、加强种禽的饲养管理,提咼种蛋的受精率。b、加强种蛋的管理,确保入孵种蛋质量。c、创造良好的孵化条件。d、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6)、 初生雏的处理技术1、初生雏禽的雌雄鉴别A 伴性遗传鉴别法a、羽速鉴别 快羽公禽和慢羽母禽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公雏全为慢羽,而母雏 全为快羽。b、羽色鉴别 用金色羽公禽和银色羽母禽交配时, 其子一代的公雏均为银色,母 雏为金色,鉴 别率可达 99%。B 翻肛鉴别法翻肛鉴别的操作可分为抓雏和握雏、 排粪和翻肛、 鉴别和放雏。 根据生殖突起的 有无以及形态上 的差异可分辨雌雄。鉴别的适宜时间与要领(a)、鉴别时间 最适宜的鉴别时间

11、是出雏后 2-12小时,此时的生殖突起性状差 异明显,雏禽也 更容易作。(b)鉴别要领 肛门翻开时,识别时的困难主要在于母禽有少数个体有残留的生 殖突起 .2、初生雏的免疫及特殊处理 免疫、剪冠、断趾、截翅。3、出生雏的挑选( 1 )健雏 精神活泼,绒毛干净有光泽( 2 )弱雏 绒毛污乱,脐部潮湿或有血迹( 3 )畸残雏 体格体型畸形任务三、禽生产技术【任务目标】1、知识:熟悉雏禽饲养管理技术2、技能:雏禽的饲养管理技术分为雏鸭、雏禽、雏鹅的育雏3、任务实施一、雏禽的生理特点( 1 )体温调节能力差( 2)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3)消化能力弱( 4 )胆小、易惊、抗病能力差( 5)自我保护能力

12、差(6)群居性强二、育雏方式与供温设备(1)育雏方式 地面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立体笼养(2)供热方式 保温伞、地下火道、红外线灯、火炉、热风炉、电加热装置三、育雏前的准备(1)制定育雏计划 确定育雏时间、确定育雏数量、品种的选择(2)育雏室的维修、清洗和消毒(3)育雏用品的准备 饲料、垫料、药品、添加剂、疫苗、温度计、消毒用具等。(4)育雏室的预温 育雏前准备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试温。至少提前2天升温,使最高温度升至33-35 度四、雏禽的饲养管理技术(1)、饮水 a 保证每只雏都能喝到 b 保证良好的饮水质量 c 保证水量充足 d 饮水添加电解质、能量等添加物。(2) 开食雏禽出壳后第一次喂食

13、称为开食。时间出壳后24-36小时质量全价、新鲜、颗粒适中次数少喂勤添、喂量保证同时吃到饲料,20-30分钟内吃完最好卫牛加强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垫料等。(3)雏禽的日常管理A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温度是育雏的关键条件之一。通过雏禽的行为习惯来判断,适宜的温度表现 为:米食、饮水正常,活泼好动、分布均匀湿度60-65%通风换气良好的空气条件,通风前升温2-3度光照M-3天24小时光照,符合本品种的光照时间密度密度适中,使其分布均匀,米食、饮水均能同时进行B日常管理a 观察雏禽整体状况 精神、米食量、饮水量、粪便、行为,定期称重,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B 及时分群 C 减少意外伤亡D 免疫接

14、种与疾病防治E日常记录温度、湿度、存栏量等。任务四、成禽饲养管理技术【任务目标】 认识成禽饲养管理技术包括:蛋用禽类、肉用禽类、种养禽类等。任务五、蛋用禽类成禽管理技术【任务目标】认识蛋用禽类成禽管理技术包括蛋鸡、蛋鸭的饲养管理技术。任务六、育成期饲养管理【任务目标】1. 知识:了解育成鸡的培育目标2. 技能:学会育成鸡的限制饲养管理技术3. 任务实施一、育成期饲养管理 培育目标:群体整齐度要达到 80%以上,良好和体重、体格发育,体重应到标 准 体重的正负 10%以内, 健壮的体质, 合适的性成熟期 :性成熟过早则蛋重偏小, 全期产小蛋 的数量增多。二、育成期的禽类生理特点(1)消化系统发育健全,生长速度快 : 进入 6 周龄后,禽的消化系统已经已 经发育完善,在 14 周 龄之前,是体重和骨骼发育最快时期。( 2 ) 适应性增强 进入发育期后,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3)羽毛脱换 雏禽在 5 周龄完成第一次换羽, 7 周龄开始第二次换羽。(4)生殖系统发育,对光照和饲料营养浓度的变化反应逐渐敏感,三、育成期的饲养1、育成期的饲喂 ( 1)饲喂方法 平养时尽量在上午一次性投料, 笼养时前期分上下午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