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66516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情分析与的相应对策陈建森高考语文试题的第二大题(35分)、第三大题(16分)、第四大题(选考题5分)都属于阅读理解题,总分6分。分值权重值得注重。第二大题 古诗文的阅读理解。高考语文此题分为一段古文的阅读理解(涉及文言文断句)、两首古诗的比较阅读理解和补写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三方面的内容。一、古文的阅读理解(涉及文言文断句)高考语文的古文选自晋书*周访传。共有4个小题,即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其中第、7题考察学生对古文实词和虚词(词义、语用辨析)的理解,第8题考察对原文有关内容对传主周访的身份、性格、事迹、执政状况和态度的分析和概括。第9题涉及断句和翻译

2、。古文的断句和翻译是建立在对原文阅读理解之上的。(1) 断句题目: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4分,每错两个扣一分)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对的断句为: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考生答例:考生古文断句错误与去年同样,问题重要有两大类:一是当断不断;二是不当断而断。因素分析:对古文构词方式不熟悉;2对古文暗换主语的体现习惯不熟悉;3对词义的理解有误(省略:虽)(2)翻译题目(共6分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

3、语言体现能力):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3分)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分)原则答案: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推荐(她)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常人有些小的善行,很少不自我称扬,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或者:别人有点小的长处,很少不自夸。您的功绩这样(显赫),却怎么一句话都不说呢?) 考生答例:重要问题:1.对“为”的词性理解有误,不懂省略。导致积极句、被动句分不清;2 对文意(“以女妻侃子瞻”)理解不精确。重要问题:1.词义理解(善)有误;.漏译“不”,使句义相反。对

4、策:1. 让学生在学习中精确掌握更多的古文词语,懂得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提高理解浅易文言的能力;在学习中理解古文的句式、省略、主语暗换等知识。3.在古文朗读中,把握文气节奏,揣摩古人的行文习惯。.翻译是在对原文理解的基本上进行的,古文翻译也需要提高语言体现能力。二、两首古诗的比较阅读理解(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吕本中 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毕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题目:(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原则答案:耐寒(分)。拟人(补充细则:对比。1分)。重

5、要问题:考生将木芙蓉所象征的社会属性理解为自然属性。(“耐寒”对的;答孤单、将强错)。然修辞手法一般都能答对。题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何不同?(5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5分。意思答对可酌情给分。)原则答案: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她人摆布的布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经历辛苦孤单后可以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重要问题:考生回答未能抓住“雨后霜前着意红”和“辛苦孤花破小寒”来分别揭示两者所象征的社会人的品格的差别,答案多回答两株木芙蓉的形象特点基本相似。阐明考生对诗歌语言的比较分析和诗歌意象的鉴赏能力不高。三、补写古诗文名篇名句中

6、的空缺部分(6分,4小题,诗2文,任选3题)此题得分较高。阐明抓得好。广东高考语文古诗阅读欣赏和名篇名句默写得分表:分数012356人数66068121101154582310031751816分数8911213人数733092589408533159114423问题:大多数考生默写得分高,诗歌阅读欣赏得分低。阐明考生长于死记硬背,短于理解赏析。对策:要加强古诗词形象和语言的理解和赏析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第三大题 现代文阅读阅读朱光潜诗与直觉,回答第14题、第15题。共8分题,平均分在48分。第14题题目: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对的吗?为什么?(

7、4分)两个问,第一种问要表白态度;第二个问要阐明理由。此题考察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考察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原则答案:这种说法不对的。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思考和联想必不可少(2分);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2分)。考生回答存在的重要问题:直接从原文找原话作回答的理由,但把握不准作者的思想观点,或把握不准作者论述前后的逻辑关系,或导致答题的前后矛盾,或回答文不对题。如:这样说法是对的的。(1)直觉的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步进行,由于心本无二用;(2)直觉的特色尤在

8、凝神注视。(分)不对的。“直觉的知”是“名理的知”的基本上的,任何事物均有渐进的过程。(1)由于我们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的形象。()思想和联想只是一种酝酿,“直觉的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为“直觉的知”。(3)读诗时某些联想一发生,会立即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的世界和实际。因此不是只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 因素:文章属于美学论文,所谈问题比较抽象深奥,逻辑性强。考生平时少读理论性文章,缺少思维的系统和逻辑训练,读不懂。第1题 “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波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此题考察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则答案要回

9、答四点:(1) 由“见”到直觉,并依托“直觉”发现“诗的境界”;(2) 解决好“直觉的知”和“名理的知”的关系;(3) 注重“灵感”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 强调“独立自足的意象”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考生回答存在的重要问题:1.大多数考生不懂得按照作家体现思想的思路或逻辑顺序去筛选信息,或者归纳内容要点,回答问题有不同限度的漏掉;2理解概括能力差的考生答非所问。如:“见”分为“直觉”和“知觉”,“知觉”涉及“名理的知”,“直觉”涉及“直觉的知”,“灵感”,“想象”,“悟”。(1分)对策:1. 合适增长阅读某些美学、文艺学文章,特别是理论性的文章,扩大阅读范畴;2. 加

10、强议论文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可以按照作家体现思想的思路或逻辑顺序去筛选信息,或者归纳内容要点。第四大题 选考阅读题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可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文章河的第三条岸,(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从题目可知,这是一篇具有哲理喻意的文学文本,作者的中心是借“河的第三条岸”比方爸爸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规定考生回答第6、7、8题。第6小题题目:故事中写道爸爸,孤单地在河上漂流的爸爸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爸爸为什么需要我。”(分)原则答案:(1)“爸爸”需要“我”每天

11、给她送食物。(分)(2)“爸爸”渴望“我”可以理解并继承她的追求。(2分)补充细则:如果按原则答案回答出所有要点给分 。 回答出“我是爸爸食物的来源”、“我每天偷食物给爸爸”、“我给爸爸提供物资”,可得分。 回答出“继承”的含意,给1分;没有明确回答出“理解”与“继承”,而回答“我是爸爸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我会给爸爸心灵上的安慰/关怀”、“我会给爸爸支持与鼓励”、“我会登上爸爸的船”、“爸爸需要我接受她的位置”等,综合给1分。 答题状况: 此题重要考察考生阅读文学类文本时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体现力的能力。答案的第一层含意“爸爸需要我每天给她送食物”,考生基本都能答出;答案的

12、第二层含意:“爸爸渴望我可以理解和继承她的追求”,考生则较难概括全面和到位,在此方面失分较普遍。此题容许学生联系原文,谈自己理解,但要切合文意。 从考卷状况来看,大部分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还是较精确,基本都能在第一层含意上得2分,而在第二层含意上失分较多,考生对“爸爸”的渴望和寄托理解比较片面,大多只能谈到“理解”或者“继承”,较少能谈到两个方面的含意。并且大部分考生概括、提炼能力较欠缺,多表述为“我会给爸爸关怀和支持”、“我给爸爸提供精神粮食”以及“我会登上爸爸的船”、“爸爸需要我顶她的位置”等。 通过抽样调查,此题平均分为.6分,最高分为满分4分,最低分为分。通过这道题的状况来看,考生还需提高

13、阅读分析能力、品味鉴赏能力与概括提炼能力。第1小题题目:结合伙品,请简要分析妈妈这一人物形象。(5分) 原则答案:()“妈妈”是一种勤快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一般女性形象。(2分)(2)她爱唠叨,常责怪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1分)(3)她对“爸爸”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始终挂念和怀念着她,直到年迈,她才放弃对“爸爸”的等待。(2分)补充细则:()“妈妈”是一种勤快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一般女性形象。(2分)只回答“妈妈是善良的”或“情感深挚”或“忍辱负重”给1分。 只回答“妈妈是一般的/平凡的女性/是一般的家庭妇女”给分。 ()她爱唠叨,常责怪孩子;掌管着全

14、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1分)回答“她爱唠叨,常责怪孩子” 给1分。回答“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给1分。 回答“妈妈是坚强的、倔强的,妈妈是强悍、霸道、隐忍、镇定”不给分。(3)她对爸爸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始终挂念和怀念她,直到年迈,她才放弃对爸爸的等待。(分) 回答出妈妈对爸爸的关怀、怀念、挂念的给分。 回答出妈妈对爸爸的行为感到羞辱的,给1分。答题状况:本题重要考察考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妈妈”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性格的概括能力。由于文章中对“妈妈”的形象刻画并非作者创作意图的中心,因而对“妈妈”的描写比较零散,也给学生对 “妈妈”形象的理解和概括导致一定的困难。从答题的状况来看,学生对“妈妈”形象的理解与概括普遍无法达到原则答案规定的限度,甚至有一定的偏差。 考生丢分较多的地方是对“妈妈”形象的概括总结,原则答案的“妈妈是一种勤快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一般女性形象”,从所有答卷状况来看,对“妈妈”形象中善良的一面,考生还是有一定的结识,一部分考生也可以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