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66196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内容摘要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学生个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和正视差异;由于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差异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同时,能有效地利用差异,那么差异不仅不会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阻力,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

2、动力。关键词个性差异 差异教学 教学策略 引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差异太大了,这课真是没法上了!”的确,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好课堂教学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一是源于理论思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热爱数学学习,“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二是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情

3、况来看,我们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以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学生在低段就表现出了比较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部分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敏捷,相反有些孩子则默默无闻、态度消极,这就有必要我们教师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认为有必要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通过研究既能引起教师对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的关注,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又能展示新课标、新教材下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同时向同行提供一些相关案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探索在小

4、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个案,总结出成功教学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干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和谐、优化发展。二、研究过程与策略:从课题申报至今日结题,我通过以下方法:(一)、学习相关资料,提升教师理论修养;(二)、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三、研究结果:1、差异教学 “个性差异”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其表现方式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等等。

5、“差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组织了有利于每个学生和谐最优发展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表现,它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评价等,它更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教学路径与方法目标分层法。即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分层

6、法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业自选法。作业设计分成三类:A类作业是基础性的,适合全班学生;B类作业是提高性的,而C类作业是综合性比较强的。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当天的作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由选择,由于作业是学生们自己选择的,所以学生们是主动做作业的,因此作业质量比较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延迟评价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热

7、情,激发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延迟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尤其是部分学习后进学生,对他们一个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适当地推迟评价,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互助责任制。在班里成立“互助组”,实现学习能力强的和弱的学生互相搭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对组内的学生实行共同考核。 3、教学策略与结果 、承认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差异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概括迅速全面,逻辑推理具有系统性、顺序性,理解和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观察能力差,思维水平低、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理解掌握知识慢、错误多。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学习能

8、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制定差异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如:现代小学数学第九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总体学习目标 经历为两位朋友安排聚会的过程,深刻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伴合作的态度

9、,不怕困难的精神。分层学习目标基础目标: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发展目标:在教师提供的学习背景下,学生能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想方设法的解决隐藏在生活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差异学习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能引导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有观念,关注 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并依据学生的差异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如,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了符合三个不同“星级”的差异作业。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因而都能从不同层次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强化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心向,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要素得到合理、和

10、谐的组织与运用。 、重视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存在知识经验与认知结构的差异,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实现最优发展?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这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知识背景所存在的客观差异,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依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我提供了以下探究学习材料: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若干(底和高都是整厘米数的)。面积为

11、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做好记录。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有的学生需要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方格法);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了一个长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割补的方法则多种多样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探究的基本任务,为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储备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引导个性化学习。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同、思维样式不一,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允

12、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自己的学习个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还能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成性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过程的交流与互动,起到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目的。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412,用成人的观点看,“列竖式计算”的办法是最好的,它可以既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但是学生的却不一定这样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2412,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说可以用2426来计算,因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已经学习过了;有的学生说可用2410+242计

13、算;有的学生想到了列竖式计算,并且他计算得很好,原因是他爸爸已经把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教过他了;还有的学生说用2012+412计算。这些方法中有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有的方法在我们看来速度很慢,但由于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因而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学生会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比较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放弃、学会选择。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正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偏重与形象思维,需要借助一定的图像、动作思维过程才能流畅;而有的学生则偏重

14、与抽象思维,其逻辑推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特别强;也有的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所谓方式的差异必然导致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差异。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让不同思维特点的人,在同一个组内进行共同探究,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促进发展的目的。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一课,在课伊始,我出示了一个探究问题:小张工作一天休息一天,9月1日是他这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是;小王工作两天休息一天,9月1日也是他这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猜一猜,9月的哪几天会是这两人的共同休息日,可以安排聚会?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需要借助日历表,用画符号的方法逐一找出他们两个人的共同休息日;有的学生是直接写

15、出两个人的休息日,并在他们的休息日中找出两人的共同的休息日;还有的学生则是在找出他们的第1个共同的休息日后,得出6天一个循环的规律,从而直接推导出以且两人共同的休息日。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内交流与组际交流活动,使不同的思维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建构主义思想的形象写照。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体信念不同,既是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

16、都有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借助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展示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并通过不同学习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如:【素数和合数】在学生学习了素数的合数这节课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活动介绍自己的学号。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向自己小组的同伴们作了介绍,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1:我的学号是2号,2既是偶数又是素数,而且是唯一的一个这样的数噢!学生2:我的学号也很特殊,它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而且还是最大的一位数,你们知道我的学号是多少吗?学生3:我的学号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但却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猜猜是几号?学生4:我的学号是20以内最大的素数,就是1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