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66112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蜀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蜀相》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蜀相》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蜀相》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相》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相教学设计 北师大大同附中 白佳佳课题:蜀相科目 语文教学对象高二课时 1作者白佳佳单 位北师大大同附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人论世,回顾杜诗; 2.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的音韵美;2.点拨与讨论相结合。点拨最能体现作品情感、意境的意象与词语,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赏析诗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杜甫不论穷达都心怀社稷苍生的古仁人之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学生读诗解诗的兴趣,塑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品味。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蜀相是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

2、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篇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

3、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蜀相是杜诗名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学生,经过高一时对5本必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欠缺诗词鉴赏的系统知识,需要教师借助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梳理这些知识。另外,作为高二的学生,诗词鉴赏水平不应还停留在对个别篇目的理解,应通过细读典例并拓展阅读,熟悉经典诗人的创作风格。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诗歌,感受诗歌整体风格。2. 以课后问题作为解读诗歌的指导线索,教师点拨与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分

4、析诗作。五、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诗歌诵读能力; 通过解读题目、分析意象、抓情感关键词等,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2.教学难点:知人论世,归纳诗人的创作风格。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PPT展示)一个_的杜甫要求:结合学过的杜诗,用这个形式介绍诗人杜甫,说说你填这个词的理由。,以纵列接龙的形式,背杜诗、谈杜甫回顾中小学阶段所学杜诗,感受杜甫时时心系苍生的诗人形象。诵读感知,觅得诗心1.教师范读。范读前提问: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应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诠释诗作?2.学生反复诵读后,教师提问:如果将全诗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选诗中的哪个

5、字?1.学生聆听范读,说出作品蕴含的情感。2.单个学生范读,全体学生齐读。3.找出诗眼“寻”,解读情感。反复朗诵,让学生熟悉作品,感知其整体风格,初步把握作品思想情感。讨论交流,细读诗作引导学生通过对课后第二题5个问题的探究思考,分析诗作,把握主题,揣摩作者情感: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即是怀念诸葛亮,直提“诸葛亮”也不偏离主旨,“蜀相”二字有何侧重,有何深意?2.小组讨论:分析“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柏”的意象蕴含3.描述出颔联所写画面。问题: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全诗意境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4.练习学过的诗文、史实解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

6、臣心”。5.讨论尾联中“英雄”的所指,解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涵义。 1. 抓住诗眼“寻”,体会杜甫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明确心思其人才要寻访其庙,立意在人不在祠,作者一路寻来借祠写人,旨在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表达敬仰之情。2. 在教师引领下,品读“柏”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蕴含(以诗经甘棠、杜甫古柏行为比照)3. 找出颔联的情感关键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鉴赏分析,交流讨论结果后,参考金圣叹对这一联的评价(“三四,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以“自”字,入一“空”字,便凄清之极。二语,是但见祠堂而无丞相也。黄鸟所以求友,君子旷百世相感,有尚友古人之情,而无如古人终不可见,如隔叶也。”金圣叹杜诗解),

7、再次解读颔联。4. 结合初中所学出师表以及历史史实、掌故,说明“三顾”、“两朝”、“频繁”、“开济”。5.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联系杜甫遭遇阐释英雄所指。1. 读诗先从品读题目入手,比较分析题目的深义与妙处。2. 认识意象对诗歌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学会通过探寻意象渊源,归纳意象蕴含。3. 学会找出诗歌中的情感关键词,据其归纳情感4. 学习结合原有知识阐释诗句涵义5. 知人论世,揣摩诗句中关键却涵义模糊的词语,体会诗歌的多义多解之美。拓展练习,巩固所学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意象、意境、笔法等),阅读下面三首诗(送韩侍御之广德南征辛夷坞),判断哪一首是杜甫的作品,说出理由。归纳王

8、维、李白、杜甫三位诗人的创作风格(从意象、旨趣、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不同诗人的典型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读诗解诗的兴趣。七、教学评价设计等 级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预习准备预习充分,能流畅地朗读诗文,并收集相关文学知识。预习较充分,能顺利地朗读诗文,并收集一部分相关文学知识。朗读诗文存在问题,收集的相关文学知识有明显缺失。没有预习,没有收集。朗读感知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用准确的词汇概括诗歌整体风格。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用较准确的词汇概括诗歌整体特征。能清楚流畅地朗读诗文,并用相关的词汇概括诗歌整体特征。朗读存在问题,不能概括诗文风格或特征。深入探究积极思考,准

9、确并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较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教师讲解后理解问题。思考未能进行,讲解后不理解。探究任务完成情况能将课堂讨论题中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且行文流利。基本可将课堂讨论题中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行文一般。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行文艰涩。不仅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且不能吸收他人正确观点,未能成文。个人成果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八、板书设计蜀 相杜 甫首联:寻人而非祠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柏蜀相威严、忠诚人格的象征,历代人民爱戴贤相的见证碧草莺啼,蜀相不在感伤凄凉颔联:自 碧草为谁而绿 空 黄鹂为谁而鸣 颈联:天下计智频烦献计 老臣心忠开济两朝尾联:英雄不成功的天下英雄慕诸葛之才,羡其得遇良主 英雄泪 为功败垂成的蜀相而流,也为报国无门的自己而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