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导学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660141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导教案)3.在初步成立1克和1千克见解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计物体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责问题;同时领悟学习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常用质量单位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常用测量工具;认识克和千克关系;解决简单实责问题。在实质生活中,学生对轻、重见解已经有了必然认识,(1)克和千克认识1课时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轻重,但不用然能进行量化比较,本(2)解决问题1课时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其中“克和千克认识”是小(3)练习课1课时学授课与计量知识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知(4)单元重

2、点知识概括与易错警告1课时识,必定依赖学生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经过多种实质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克和千克感性本单元授课重视联系生活实质授课,激活学生生活经验。重视设计各种有效活动(如: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认识,并联系实质,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详细感知1克,1千克物品实质有多重,渐渐成立起1克和1千克质量见解。重视对学生估计方法指导,确实使估1.经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单位换算。2.使学生初步认识天平和常

3、用用“千克”作单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第1课时克和千克认识课题克和千克认识课型新授课本节课授课重视表现知识形成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表现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经过自主研究来获取知识,依照由详细到抽象授课原则。1.重视联系生活实质,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纳身边事例,让学生课前检查一个鸡蛋重量、家人体重,收集包装袋等到讲堂上一同交流。在熟悉情境中感悟质量单位,不只使学生理解表示比较轻物品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物品用“千克”设计说明作单位,而且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平时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动力。2.重视设计各种有效活动,帮助学生感觉1克和1千克。

4、应用生活中实质事例,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物体,专心感悟物体重量,充分感觉1克和1千克终究有多重,激活了学生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帮精神,试一试到了成功乐趣。3.重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深入地感悟克与千克。让学生疏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经过主动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散发挥了学生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渐渐让自己获得克与千克见解。/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成立克、千克质量见解,知道1千克=1000克。学习目标2.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和常用用“千克”作单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称量和计算。3.经过小组合作

5、学习,着手操作、主动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着手、动脑习惯。学习重、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意识。难点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前准备学具准备:2分硬币橡皮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1.显现两小袋糖,请同学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哪一袋轻一些。1.仔细察看,凭想象猜想汇1.估计下面物品,比1克2.请刚才作出判断学生上来亲自用手报。轻画“”,比1克重画“”。掂一掂。2.分别掂一掂,尔后说出自一、联系3.引导学生思疑:怎么比较物体轻重己判断结果,提出思疑。呢?3.同桌沟通报告:(1)能够用生活,激4.出示从商场里买来物品上注光亮含手掂一掂;

6、(2)能够直接看物品包趣导入。量,请同学们读。装上标准净含量。(6分钟)5.请学生报告昨天检查家人体重和一4.自己边读边领悟。个鸡蛋质量。5.以小组为单位报告。2.计量下面物品用哪个6.揭穿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来表示6.仔细聆听,明确本节课学单位合适?圈一圈。物体轻重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习内容。克和千克认识。1.授课例1。1.(1)着手掂一掂2分硬币,(1)请同学拿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里说出自己衡量后感觉。掂一掂,说出衡量感觉。(2)依照已有生活经验回答(2)引导学生思虑。这么轻东西用哪一种问题。二、自主秤来称比较合适?(3)观看课件,知道2分硬币3.填“克”或“千克”。(3)

7、课件演示天平称量过程,得出:2分质量是1克,在脑筋中初步形成学习,探硬币质量是1克。“克”见解。究新知。(4)引导学生估测一根粉笔、一块橡皮(4)小组内用想到方法估测,(25分质量,并说出估测原因。尔后沟通,报告。钟)(5)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质(5)依照掂2分硬币感觉及量最凑近1克?已有生活经验,列举生活实例。2.授课例2。2.(1)着手实践、感觉克与千答案:千克千克克(1)指导学生左手托着2分硬币,右手托克差别:左手很轻,右手很重。千克着两袋盐。掂一掂,是什么感觉?(2)着手实践,再次感觉两袋(2)指导学生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再盐质量。掂一掂。(3)沟通报告:每袋盐500克,(

8、指出:两袋盐质量是1千克)两袋盐1000克,就是老师说1千(3)引导学生说出经过察看包装袋知道克,也就是说1千克等于1000克。了什么。(4)畅所欲言。(板书:1千克=1000克)3.(1)依照已有生活经验回(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质量量答问题。是1千克?(2)看课件,认识生活中常有3.认识常有秤。秤。(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秤?4.小组内沟通,畅所欲言。(2)PPT课件出示各式各种秤。4.生活中数学。引导学生找出课前收集各种包装袋上与本节课有关数学信息。三、坚固授课过程中老师疑问:练习,解1.达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1.独立察看,判断,做出正确2.达成教材第103页“做一

9、做”第1、2解答。决问题。题。2.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沟通。(6分钟)四、讲堂小结、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本节课收获。展延长。2.部署课后学习内容。(3分钟)克和千克认识例1:计量比较轻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五、授课板书测量轻物品常用天平来称。例2:计量比较重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1千克=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秤有电子秤、体重秤等。1克有多重?教师充分敬爱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准备了充分教具和事物调换学生积极性,学生进行掂一六、授课反省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感觉1克物体轻重,形成对单位克见解初步认识。这种感觉不是教师解说、灌注得来,而是学生经过亲自体验获得,在实践中感知新知,更能让学生理解“克”正确含义。整个授课过程中,以“做”、“听”和“说”方法介入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增添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本节课授课重点在于1千克有多重见解确定上。在授课过程中,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授课经验,让学生在掂一掂、称一称中感觉1千克重量,丰富学生授课体验,成立了1千克是1000克认知,并亲密联系生活实质率领学生认识各种不同样以千克为单位秤,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息息有关,培养数学根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意识。教师议论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