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65737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案教学设计裘村镇初级中学 社会组 王国平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和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二)根据课程标准,重新编排教材1把下一个课时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中的“瓦子”算做传统城市新变化的内容加到本课来。2把课文结尾处的传统社会城市体系放到下一个课

2、时作为引子来讲。3把阅读卡里的城市治安与消防放到交子前面与早市夜市一起讲。容易使学生理解。(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我国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分析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过程及原因;了解当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比较唐宋时期城市格局、城市生活的发展情况,体会当时城市生活的繁荣。(四)重点和难点重点:城市出现新气象的具体表现。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五)板书提纲: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关于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原因、表现) 2、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新在哪? 古今城市的格局、城市的

3、特点)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我校大多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这直接导致孩子对人文历史这一块的知识要么来源于电视剧,要么来自于卡通漫画,通过阅读较正规的人文读本获取历史知识的只占少数。三、教法设想以启发和讨论法为主,讲述法和自主探究法为辅。四、学法指导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努力做到古今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上课,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预习课文(二)导入新课引入:同学们认为现在我国哪一带经济比较发达?(东南沿海一带)那么南方经济是否自古以来就十分发达呢?(学生回答)二、传统城市的新气

4、象请同学们结合书本90页最上面第一段材料和这里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西汉时期南方情况:“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食,还采集果实贝类为食,刀光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思考: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吗?说明了什么或者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小结):由此可见西汉时南方经济相对落后,得出当时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1、 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教学: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108页,以及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古代中国到什么时候,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请你说说南移的过程?(学生回答)总结: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开始于魏晋,唐朝末期继续,最后完成两宋。但是这一过程的完成也是逐渐的,而不是一蹴

5、而就的。在五代时,南方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辽金时东北农业开发效果显著;到了两宋水稻种植推广到淮河、黄河流域,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这样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地超过的北方。过渡:但是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不是只有一个原因,原因是很多的,那么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总结:(1)、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与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2)、南方相对来说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北方频繁的战乱,社会经济破坏严重;(3)、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等等。囫囵吞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108页-110页,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在那些

6、方面?同时思考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自己看书概括总结:首先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在农业上秧马、占城稻;促进了南方农业的迅速发展;在手工业上陶瓷;商业等。过渡:那么两宋经济的发达不仅体现在农业上,也体现在手工业和商业上,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自学分析宋朝在手工业和商业上的表现小结:手工业:陶瓷:景德镇;五大名窑:定窑、官窑、钧窑、汝窑和哥窑过渡:那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什么行业的繁荣?(商业)商业上的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1)、是纸币的出现交子;(2)、是商标的最早出现;(3)、是广告的出现。2、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的教学过渡:农业的

7、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更是繁荣了城市的生活。请同学们对比书本上图473和图474,你能说出其中最明显的不同吗?学生回答小结:唐代中期以前,“坊”和“市”分离,唐代中期以后,坊市界限逐步打破,说明封闭的城市格局被打破 。过渡:那么新的城市格局对商业又有什么影响?(新的城市格局给商业带来更大的繁荣)长安城的特点:规模的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城市布局特色,宫殿、衙署、坊、市分开,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 人口众多,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长安,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 往的中心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商业繁荣,两市店铺林立,行业很多,珍奇积聚。那么东京城繁荣的表现有

8、那些呢 ?学生回答小结: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交通便利,人口众多。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去逛街的吧?(学生回答)思考:现代城市商业布局有哪些特点?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后回答小结:商业场所不定,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买卖自由等。说明宋朝的城市布局已经具备了现代城市布局的基本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和第110页图475清明上河图说说:那时城市生活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店铺林立,商业活动繁荣,夜市、早市的出现,人们的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过渡:那么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哪些新生事物

9、?首先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出现,即“交子”。提问:交子出现前,人们是用什么货币流通,有什么缺点?小结:铜钱或铁钱;笨重,不易于携带。商业上的三大成就体现在交子、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这说明了什么?小结:说明了商业繁荣的出现,宋代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社会繁荣市场经济的特征了。思考:到了两宋的时候,当时的城市和以前的城市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商业活动时间长,普遍出现夜市和早市;消防、治安等措施完备;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汴梁城外的新事物: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出现。 .城市多:除汴京、临安、大都外,还有广州、苏州、泉州、明州等城市。.海外贸易兴盛:宋、辽、金时期

10、海外贸易范围:东到朝鲜和日本,南到南海诸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探究性学习:中国传统社会城市体系有哪些构成?总结:“城”的本意是指城墙,又可用作动词。“市”的本意是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古代汉语由“城”而不是由“市”来指代城市,说明中国古代的城市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政治、军事性质的城市,而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城市,这种差别随着宋代以来商品交易的迅速发展,城市内部市场交易功能的加强而有所减轻。所以,随着州或府、城、县经济交易功能的增强,工商业市镇逐渐形成发展起来。游一游:汴梁一日游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农村少年,一日来到汴梁,把你的观后感写下来。(可根据“汴梁一日游”路线图提示,结合清明上河图)

11、东京郊区虹桥 (汴河运货的繁忙景象) 新宋门入城逛街 (繁华景象以及城市与农村衣食住行的差别) 大相国寺的集市 (大规模集市贸易盛况) 酒楼品尝佳肴 (亲口尝尝美味佳肴)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学反思:这是我在参加工作第一个学期作为新教师的汇报课来上的,那是2007年的12月份了,还记得宁波春晓中学的社会组全体成员一起来听我这节公开课,毕竟是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学期,值得商榷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就把课后的一些反思,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我认为自己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前后内容把握上,思路都比较清晰,整节课的思路相对来说还算流畅,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综合概括的能力。但是我认为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还存在相当多的不足。首先是在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上还需要加强,在课堂导入中还要再花点心思。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还是不是很多,这需要自己做以后上课过程中多尝试,多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以此来丰富自己上课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其三种课堂教学中上下链接上还要需要加强,多思考,多运用口语,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学习,动起来,玩起来,以动和玩来辅助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