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654743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压强》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气压强》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气压强》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气压强》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气压强》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压强》案例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压强案例分析五常二中王丽伟大气压强案例分析一、设计指导思想一次无意中听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私下里聊到:物理课知识虽然丰富,但内容深奥,学起来非常枯燥让人望而生畏。造成这一根深蒂固的普遍性看法的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和题海造成的,在教学中缺少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使他们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只要我们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好学生天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乐学愿学物理。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学生往往感到比较抽象,没有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一种自主参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找到现象的原因,体味“气压”的神奇,探究的乐趣

2、;本节围绕“感受”展开,让学生在探究中分析现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是观察实验现象,再亲自动手做小皮碗实验,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获得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参与,学生活动占80%以上,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二、基于上述思想,我计划采用如下方法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一)引入新课:采用惊奇现象实验导入法,通过对比实验出现的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学习情境,再让学生合作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知识,真实、直观的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从而引入新课。(二)探究

3、新知:1、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大气压的概念,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把重点知识落到实处。2、在教学中大胆的将教师的演示皮碗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让所有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感受到抽象的大气压强的存在,突出了重点,学生也在愉悦的心情下、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了知识。3、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再演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趣实验,如瓶吞蛋、注射器提钩码、注射器吸药液、钢笔吸墨水等,这些实验能进一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十分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应用大气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能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

4、拆利实验,它是本节课的难点,我用下列方法突破: 教师先介绍该实验的装置,提醒学生实验中应注意什么现象,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态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出现的现象。 (2)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这是该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讲透,使学生明白是大气压支持着760毫米高的水银柱,所以水银开始时下降,降到760毫米后就不再降了。 (4)引导学生分析可以用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液体压强来代替不能用公式来求的大气压强,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并引导学生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出大气压的值。上述过程中重点讲清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结论及该实验用到

5、的研究方法,这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5)引导学生讨论两个与实验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三)、应用: 教师用长度不同的矿泉水瓶做演示实验,使学生看到大气压能支持很高的水柱,在让学生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三、本节课中的成功之处 1、新课的导入非常新奇:本节课一开始就通过两个对比实验让学生猜想原因,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再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介绍,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十几个学生相互配合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时,真的没有拉开半球那一刹那,全班学生脸上出现了诧异的神色,使学生直观真实的认识到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突出了重点

6、,也渗透了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将书中原来的教师演示皮碗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用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亲身感受到抽象的大气压是存在的,通过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3、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解决了托里拆利实验这个难点问题。在本案例中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主人,使学生通过阅读、亲身感受、亲身实验、讨论、分析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学会知识。四、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1、 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至关重要,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 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间的交流,通过回答也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 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活动较多,所以有部分学生表现出只是好奇、找乐趣,而没有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上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加以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