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65234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和深松作业技术作者:孔繁金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推广网 点击数: 295 更新时间:2010-1-21一、 水田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一)、软盘育秧程序 1、秧盘规格:58282厘米的软盘,每公顷最大用盘量405个盘。 2、顺次铺盘:秧板上平铺软盘,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正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3、匀铺盘土:铺撒准备好的土,土层厚度为22.5厘米,厚薄均匀,土面平整。盘两侧铺同盘同厚宽15厘米的土护盘。 4、补水保墒:播前用喷壶洒水,要求播种时土壤饱和含水率达8590%。可用95%绿亨一号与水配制成30004000倍液,对床土进行喷

2、浇消毒。 5、精量播种:播种时按盘称种,以每平方厘米2.53粒计算,每盘播种粒数为40604872粒,用天平称出芽种千粒重,计算出每盘用种量。一般常规稻千粒重在27克左右,每盘用种量在110132克,选定每盘用种量后,制做一个量具(容量为每盘用种量),量出每盘播种量进行均匀播种,播种后均匀撒素土盖籽,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以盖过芽谷为宜,不能过厚。每100平方米可用19%秧草灵可湿性粉剂75克掺过筛细土20公斤封闭405个盘,进行封闭除草。施药后床面覆地膜,做到保湿、保温,防止水滴浇露种子。 (二)、大田耕作 1、机械插秧一般采用中小苗移栽,对大田耕整和基肥施撒等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大田耕

3、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其基本要求是:田面平整,田块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确保栽秧后寸水棵棵到;田面整洁,清除田面过量残物;泥土上细下粗,上软下实;移栽前泥浆沉淀,达到泥水分清,沉实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2、耕整方法 (1)基本原则:抢早耕整,适施基肥,适当沉实。 (2)旱整:尽量避免深度耕翻。作业时要控制深度在15厘米以内,耕深稳定,残茬覆盖率高,无漏耕现象。 (3)水整:浅水灌入,浸泡24小后进行水整拉平,并清除残茬。水整大田后应地表平整,无残茬、杂草等,埋茬深度在4厘米以上。泥浆深度达到58厘米,田块高度差不超过3厘米。 (4)沉实:水整后的机插大田必须适度沉实,沙质土

4、沉实1天,沙壤土沉实23天。黏质土沉实4天后机插。对杂草发生密度较高的田块,可结合泥浆沉淀。在耙地后选用适宜除草剂拌湿润细土均匀撒施,并保持610厘米水层34天进行封杀灭草。 (三)机械插秧 1、秧苗运输:运输时秧盘平放(一层)或卷起平放(最多放二层)。运到田头,苗盘单个平放,防止倒秧苗。起苗移栽关键是轻运、轻放、随运、随栽,减少搬动次数,避免秧块变形,达到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 2、机插秧质量要求 (1)插秧株数:一般品种前期每穴34株,后期57株。 (2)插秧密度:行距为30厘米,株距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定。 株距13.1厘米,每亩基本苗穴数为16000穴; (3)插秧深度:插秧深度为0

5、.5-1厘米,如秧苗插的不稳可略加机插深度。均匀度在80%以上。 注意插的不要过深,以免影响分蘖和产量,如插秧期过晚,插秧深度可控制在1.5-2厘米。 作业时要求临界行距一致,不压苗、不漏行。 3、机械插秧操作要求 作业前要将插秧机安装调试好,先空运转10分钟左右,要保证安装牢固,调整准确,工作可靠。取秧块大小及入土深度一致,运转平稳。先进行试插,检查机组运转情况和插秧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再调整,直至达到要求,作业中要严格遵守起秧、装秧操作规程,秧苗要铺放平整并紧贴秧箱,不要在秧门处拱起。 4、插秧方法(以东洋PF455S型、延吉产插秧机为例) (1)株距调节方法 东洋PF455S型插秧

6、机株距调节方法: 第一步:完全提起插秧装置,把液压感应器调节杆放在“插秧装置下降固定”的位置上。 第二步:低速运行发动机,主变速杆放在“中立”位置上。 第三步:把插秧离合器杆放在“连接”的位置上,转动插秧臂。 第四步:上下移动株距调节杆,寻找合适的位置。 第五步:杆调节好后,检查一下插秧臂是否能转动。 延吉产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通过更换齿轮可实现三组株距,即:120、140毫米;140、170毫米;160、200毫米。 (2)横向取苗次数的调节方法 东洋PF455S型插秧机横向取苗次数的调节方法: 第一步:完全提起插秧装置,把液压感应器调节杆放在“插秧装置下降固定”的位置上。 第二步:低速运

7、行发动机,主变速杆放在“中立”位置上。 第三步:把插秧离合器杆放在“连接”的位置上,移动秧苗箱至左右任何一端处,苗输送凸轮和苗输送臂接触之前,踩离合器踏板。 第四步:停下发动机,把主变速杆放在“中立”位置上。第五步:松开横向取苗调节杆的固定螺栓,将杆转送到合适的位置上。 第六步:将固定螺栓拧紧。 出厂时,插秧机的横向取苗数设在24次。 表:不同大小苗横向取苗次数 秧苗的种类 横向取苗次数 小 苗 24次 中 苗 20次 中苗/大苗 18次 (3)插秧深度调节 东洋PF455S型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 可利用插秧深度调节杆来选择插秧的深度(共四档)。往上拔动为浅,相反则深。一般插秧深度以0.51厘

8、米为最佳。如插深达不到要求时,在插秧机下面三块浮板上,还设有六孔的浮板安装架,通过插销的连结来改变插深,需要注意三块板上的插销插孔要一致。 (4)纵向取苗量的调节 东洋PF455S型插秧机纵向取苗量的调节 通过左右调节取苗量调节杆的方式来选择纵向取苗量。往左调取苗量多,往右调取苗量少,调节杆放在标准位置时,取苗量为11毫米。 (5)秧苗输送皮带纵向送秧量的调节 纵向取秧量应与皮带纵向送秧量相协调,在苗输送调节杆上有3个销孔,插入不同的销孔位置与纵向取苗量的不同区段相适应(新机型有纵向送秧与取秧量相对应的联动装置,不需再行调节)。 (6)使用液压感应器调节杆的方法 根据秧田块土面的软硬程度,使用

9、调节杆,改变液压传感器的敏感度,分别放在软与硬的各个位置上实现软地或硬地插秧作业。调调节杆时,插秧深度会有变化,应在调节杆变动后,再确认一下插秧深度,如插深达不到要求时,再拨动插秧调节杆,达到浅插的要求。 (7)插秧操作步骤 第一步:进入稻田后,把主变速杆放在“空档”位置上。第二步:把左右刹车踏板的挂钩打开; 第三步:将划线指示器设在“工作”的位置上; 第四步:将侧面指示器和前板导向器也设在“工作”位置上; 第五步:将主变速杆放在“中立”位置上,插秧离合器杆放在“连接”的位置上,然后,将秧苗箱放在机械的左右两端,并把插秧离合器杆放在“断”的位置上; 第六步:将取苗板上卸下的秧苗放在秧苗箱上;

10、第七步:把预备苗箱放辅助秧架上; 第八步:将主变速杆放在“1”的位置上,副变速杆放在“低速”的位置上; 第九步:将插秧离合器放在“连接”位置上; 第十步:发动机设定为“中速”后,慢慢放开离合器踏板,开始插秧。高地头处,将前板保护杆放在“工作”位置上,低地头处,将其放在“低地头”位置上。 (8)插秧机取秧块面积调节 插秧机是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爪取秧面积,从而改变每穴株数。以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为例,纵向取秧量调节范围为817毫米,共10个档,每调一格改变1毫米,手柄向左调,取秧量增多,反之则少,调整标准取秧量(11毫米)时需用取苗卡规校正。横向移动调节装置设在插植部支架的园

11、盘上,上面标有“26”、“24”“20”三个位置,分别表示秧箱移动10.8、11.7、14毫米。纵向与横向匹配调整形成30种不同小秧块面积,最小取秧面积为0.86平方厘米,最大为2.38平方厘米。 技术要求: a、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b、直、均、靠、行准确,田间空插率、漂秧率最少。 (9)插秧机关键部位调节 a、秧门与秧针两线平行; b、秧针与秧门两侧间隙相等; c、秧针与秧箱壁间隙相等 (10)取秧、补秧方法 把苗盘一侧苗提起,同时插入取秧板,在秧箱没有秧苗时,务必将苗箱移到左或右侧,再补给秧苗,秧苗不到秧苗补给位置线之前,就应给予补苗。若在超过补给位置时补给,会减少穴株数。补苗时,注意剩

12、余苗与补给苗面对齐。此时不必把苗箱左右侧移动。二、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一)技术内容 1机械摘穗+秸杆粉碎还田模式。包括机械摘穗果穗输送集箱秸杆粉碎还田三个主要连续作业环节。 2机械摘穗剥皮+秸杆粉碎还田模式。包括机械摘穗果穗输送剥皮果穗集箱秸秆粉碎还田四个主要连续作业环节。 3穗茎兼收模式。包括机械摘穗果穗输送集箱秸秆切碎秸秆收集四个主要连续作业五节。 4玉米青贮模式。包括机械收获秸秆(可包括果穗)粉碎输送集箱三个主要连续作业环节。 5玉米秸杆收割模式。包括人工摘穗+秸杆收割铺放和带穗直接收割辅放。 (二)技术要求 1农艺准备 (1)粮用玉米最佳收获期。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提倡玉米适时晚

13、收,一般应在玉米穗下垂之前收获。 (2)茎穗同时青贮最佳收获期。茎穗同时青贮以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收获为宜。粮、饲兼用玉米,宜在腊熟末期收获。 (3)使用不能自行开道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时,应在1-2天前人工割出通道;如遇地头不能出车的地块,应提前人工割出机组地头转弯的地段。 2机具准备 (1)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及作业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收获机、青贮饲料收获机机型。秸秆还田机械尽量选用弯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秸秆粉碎性能高的产品,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前应对机具全面调整和安装,确保各部件运转平稳。进行试收获,达成农艺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作业。 (3)玉米联合收获机要针对玉米产量、行距、结穗高

14、度等情况,适当调整摘穗辊(或搞穗板)间隙,检查调整链条皮带松紧度,紧固所有螺丝,正确调整秸秆还田机作业高度,保证留茬高度适合当地农艺要求。 3作业要求 (1)玉米种植行距要与玉米联合收获机要求的行距相适应,行距偏差5;玉米结穗高度35,玉米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 (2)玉米果穗收获作业质量要求。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5%,苞叶未剥净率15%。 (3)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质量按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要求执行。 (4)玉米青贮收获机作业质量要求。秸秆含水量65%,秸秆切碎长度3,切碎合格率85%,割茬高度15,收割损失率5%。 (5)玉米秸秆收割作业要求。玉米秸秆收割要求玉米自然高度150-280,秸秆含水率为55%-75%,玉米倒伏角小于50,割茬高度15。 (三)注意事项 1作业中注意尽量对行收获,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