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65115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 要做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动起来。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在课堂预设的基础上,紧紧捕捉课堂差异,充分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促使课堂资源的生成和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有效性开放的课堂教学,会促使课堂中各种信息得到有效的交流,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以凸显,他们大胆地了表自己的感受、意见和推断,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自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随时捕捉生成的资源

2、,灵活调控课堂教学,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精彩。 一、利用教材,诱导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用心领悟,深入挖掘,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体验探索知识的历程。 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即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为闰年,有余数的为平年之后,教师没有急于交代对于整百年这种方法并不适用,而

3、是继续出示2096年这个年份让他们判断,使他们更确定自己的推测。紧接着,教师又问学生:“2096年之后的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2100年。”看到学生对自己的想法非常肯定,教师又根据学生的提议用多媒体显示出2100年的年历,当多媒体显示这一年的二月份只有28天时,学生十分疑惑,甚至怀疑电脑出现了问题,进而强烈地要求知道“为什么 。”实际上,学生情绪的跌宕起伏正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精心预设。虽然教材没有将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教师考虑到既然涉及到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且学生也提出了怎样快速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这一问题,因此,花点时间教学这一内容

4、也未尝不可。对于如何判断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方法,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出现错误发现错误寻求答案”这一过程,从而对判断整百年是否是闰年的方法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接着,教师再介绍为什么“四百年一闰”就显得水到渠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就这样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步达成了。 从教材的内容出发,挖掘教材内涵,引领学生深入地经历学习过程,不但对知识的建构有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把握数学的本质。因此,深入研究教材是动态生成的起点。二、捕捉偶发,随机生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巧妙地利用这些“意外”,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与进程,往往能达成更高更佳的教学目标,如,在

5、教学桌子有多长这一内容时,一个孩子新买的尺掉在地上不小心被踩断了,急得直掉眼泪,我没有回避,而是鼓励她:没关系,相信你,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也能量出物体的长度。目光中充满信任,孩子倍增勇气。只见她一会儿思考、一会儿动手进行测量,还不停的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终于令人高兴的场面出现了,“老师,我想出办法了。”尺子上是2厘米到30厘米,我可以把“2”当作起点,再看终点到几,算出两数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面对意外,教师抛开原先的预设方案,适量让学生相互探讨,从而转化为美妙的课堂插曲,精彩也就这样在意外中生成了。 三、巧用错误,促进生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

6、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并能独具慧眼,善于抓住契机,及时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来帮助学生取得正确的认识,力求取得“点石成金”的效果。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一道练习:“李丽看一本漫画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2,正好是6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有的学生列式为:60(1/2+1/3)1/3=24(页)。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并不急于否定他的答案,而是采用延迟评价,让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并给予提示:“数量60页的对应分率是什么?”这时有位同学说:“数量60页的对应分率是1/2,不是(1/2+1/3)。”教师接着引导:“我们请这位同

7、学说说他的理由好吗?”这位同学说:“因为题目的第二句话说: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2,正好是60页。”看到多数同学理解了题目的,教师又把问题引向深入:“这道题怎么改,第一位同学的列式就对了?”此时,许多同学都兴奋起来:“把题目中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李丽看一本漫画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2,正好是6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这样,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认识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因势利导,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也才更有针对性

8、和实效性。三、利用质疑,机智生成。 课程不是静态的文本,教材内容不是不容变更的唯一课程资源。为使数学课程从静态的知识型转向动态的生命型,对动态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已备的学具),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从而发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时,有一组学生提出质疑:“从刚才的实验与书上的实验都只能说明圆锥的容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容积的三分之一,而不是体积。”这时教师充分利用这个生成的教学资源。反问道:若这等底等高圆锥与圆柱的容器,想象是实心铁质的

9、物体,那么,大家想一想怎样算出圆锥的体积?圆柱与圆锥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时课堂又活跃开了,学生又投入新探索之中,从而激活了课堂教学。 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机智生成,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超越课本内容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将更多的个人经验融入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总之,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强调生成并不等于否定预设。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的活化和提高,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捕捉教学中的生成,我们应把它视为珍贵的教学资源,纳入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事实上,它不但没有阻碍既定目标的达成,还深化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