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647567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初二教学形式新授课教 师魏玉琴单 位海拉尔第九中学课题名称 中国石拱桥学情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语文课程标准在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要求。79年级阅读目标中虽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写简单的说明文”的要求。可见,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但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仍然要把说明文的知识阅

2、读作为教学的重点,才能能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目标。 中国石拱桥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这之前,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对说明文是陌生的,学生学习中一定会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将教学设计好,把学习说明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本文是一篇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放在本单元中,其侧重点是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并让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至于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问题,在后几篇文章中要重点学习,本文不作强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

3、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能力目标: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1学习把握事物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

4、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二、检查预习 1、正音:洨河(xio)匀称(chn)惟妙惟肖(xio) 2、解词:匀称古朴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茅以升,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课文主

5、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 四、研讨归纳 提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思考研讨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明确: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2)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2)坚固(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

6、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选择事物时,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事物说明全面。 五、畅谈收获: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总结,比如字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等,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记住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

7、、复习导入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 2、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明确:逻辑顺序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教师: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思考: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

8、“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7、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1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9、 2“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

10、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师:你觉得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找一找。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

11、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赏析探究生回答后,师归纳小结: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四、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引自辞海对卢沟桥介绍的文字,然后与课文相比,多了哪些内容?是否因此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 学生明确: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教师总结: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

12、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地方,如果像辞海那样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五、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板书设计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石拱桥: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

13、,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作业或预习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最熟悉什么样的桥?它们有什么特征?收集有关这座桥的资料,并写成一篇介绍桥的短文。自我评价1、为让学生明白本文的文体是说明文,并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大屏幕展示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分析总结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特点,在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步骤。 2、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首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前提下,给题目加修饰语。这一个步骤有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

14、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说读的目的。对照课文,找出作者是怎样解说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让学生学会提炼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试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找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成就突出、结构坚固、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接着分析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哪些词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在教学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从文中的词句体会到: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如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等。找出句子说说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经过二课时的细致教学,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有了认识,学习说明文也有了方法。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教学设置的环节较合理,能结合文本把说明文的知识及特点向学生介绍清楚,教学重点较突出。 评议一单位:第九中学 姓名: 郭璟 日期:10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