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643596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真题资料word版2023年最新整理广东省湛江市 2021-2022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现象明显,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为 1 月太行山东坡暖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太行山东坡暖脊南北伸展范围相当广,呈弓形分布,影响其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 大气环流C. 山脉走向B. 海陆位置D. 山体高度2. 从热力环流角度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受山风叠加,夜间焚风强度大受谷风抑制,白天焚风强

2、度小受谷风抑制,夜间焚风强度小受山风叠加,白天焚风强度大A. B. C. D. 答 案1. C2. B解 析1 题详 析1据材料焚风效应使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增温明显,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形成暖脊。由图,该暖脊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这与太行山脉的走向一致,C 正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以及山体高度与太行山东坡暖脊南北伸展关系不大,ABD 项错误,本题选C。2 题详 析据材料“下图为 1 月太行山东坡暖脊示意图”可知,此时为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原因是夜间太行山东坡吹山风,与从西北(或偏西)方向吹来的焚风叠加, 风力加强,正确,错误;而白天吹谷风,会减弱焚风,正确,错误;

3、综上所述,本题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正确答 案为B 项。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形成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距今 7 万年时,该剖面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的原因是()A. 岩层断裂下陷C. 河流侵蚀B. 向斜槽部凹陷D. 冰川侵蚀4. 距今 1 万年至距今 0.9 万年期间,珠江河口移动方向是()A. 总体向海C. 先向海后向陆5. 四个阶段中,该河口地带最可能()B. 总体向陆D. 先向陆后向海A. 地壳抬升B. 降水量增加2C. 盐度下降答 案3. C4. B5. D解 析3 题详 析D. 海水沉积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

4、 7 万年时,图中未显示海平面,表明海平面位于该地下游地区,该地受流水侵蚀的影响,河流侵蚀强,下切侵蚀海相沉积物,导致海相沉积物 部分缺失,故 C 正确;该地是海相沉积遭受外力侵蚀,与岩层断裂下陷以及向斜槽部凹陷等无关,故 AB 错误; 珠江三角洲区域纬度较低,受冰川侵蚀可能性很小,故 D 错误。答 案选 C。4 题详 析根据题意,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距今 1 万年至距今 0.9 万年期间,海平面持续上升,并由海浪上溯过程中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海相沉积物(浅色阴影),由此推测该时间段珠江河口海浪的向岸作用更强,珠江河口持续向陆地一侧退却,故B 正确,ACD 错误。答 案选择B。5 题详 析观察图中四

5、个阶段变化情况可知,河口地带基岩并无抬升,因此地壳并无发生变化,故 A 错误;材料显示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形成,降水量的增加,将导致河流水量增大,导致河 口地区流水作用较强,但图中显示四个阶段海相沉积逐渐增加,表明海水作用增强,故 B 错误;盐度下降对沉积的影响很小,故C 错误;四个阶段变化,显示主要是海相沉积(浅色阴影)部分逐渐增加增厚,因此河口地带最可能是由于海水沉积形成的,故 D 正确。答 案选择 D。在高纬度大陆平原地区,如果地下冰(冰楔)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会导致滑塌、沉降, 从而形成热融湖(下图)。同时因为树根不稳,树木会东倒西歪,形成“醉树”景观。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6. 热

6、融湖边“醉树”的出现是由于()A. 水分过多C. 湖面缩小B. 地面沙化D. 地表滑塌37. 解冻层的热量直接来源于()A. 湖水C. 地热答 案6. D7. A解 析6 题详 析B. 大气D. 冰楔融化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地下冰(冰楔)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导致地表滑塌、沉降,从而使得树根不稳,树木东倒西歪,形成“醉树”,D 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醉树”的出现是因为水分过多,地面沙化,或湖面缩小,A、B、C 错误;故选D。7 题详 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解冻层靠近热融湖,湖水为其提供热量来源,A 正确;解冻层位于热融湖下面,并没有与大气接触,其热量直接来源不可能是大气,B 错误;地热来自地球内部

7、,图中解冻层下面还有永冻土层,其热量直接来源也不可能是地热,C 错误;冰楔融化会吸热,不会为解冻层提供热量,D 错误;故选A。近年来,日趋严重的光污染,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欣赏、观测星空。2018 年西藏阿里、那曲暗夜星空保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职业星空摄影师小李,曾沿219 国道观星。下图示意 219 国道沿线观星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小李发现,哈尼梯田比帕米尔高原更适宜冬季观赏星空,是因为哈尼梯田()A. 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高B. 昼短夜长,观星时间长4C. 海拔较低,光污染少D. 纬度较低,温度适宜9. 我国建立阿里等暗夜

8、保护地的最主要目的是()A. 科普天文知识C. 保护星空资源答 案8. D9. C解 析8 题详 析B. 消除光污染D. 带动经济发展两地区冬季都晴朗少云,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大气透明度更高,A 错误; 昼短夜长,观星时间长,是共同点,B 错误;哈尼梯田比帕米尔高原海拔低,人为因素影响光污染较多,C 错误;哈尼梯田纬度较低,海拔略低,冬季夜晚温度较帕米尔高原高,适宜观赏星空,D 正确。故选D。9 题详 析日趋严重的光污染,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欣赏、观测星空,西藏阿里、那曲的星空资源资源全球稀缺,需要得到精心保护,这是建立阿里暗夜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C 正确;科普天文知识、消除光污染、带动经济发展不

9、是主要目的,ABD 错误。故选C。西风漂流和极地环流分别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作用而成。罗斯地区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 的冰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的冰架正在消融。下图为罗斯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A. 极地环流为自西向东C. 西风漂流 1 月弱 7 月强11. 冰架的消融对罗斯地区的影响有()地面辐射增强大气辐射减弱B. 西风漂流性质上为暖流D. 极地环流 1 月位置偏北太阳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5A. B. C. D. 答 案10.C11. B解 析10 题详 析图中极地环流为逆时针环流,所以极地环流为自东向西,A 错误。西风漂流性质是寒流,B 错误。冬季南北温差大,西风

10、在冬季更强,7 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故西风漂流 1 月弱 7 月强, C 正确。1 月是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极地环流位置偏南,D 错误。故选C。11 题详 析冰架消融,地面反射率降低,地面辐射增强,正确。冰架消融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错误。地面辐射增强,大气辐射也增强,气温升高,错误,正确。所以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每年 2 月下旬开始,日本九州、四国以及本州岛中南部陆续进入花粉飘散期,但花粉数量较少,进入 3 月花粉飘散数量明显增加,日本气象协会每年在15 月都会对花粉飘散情况提前作出预测。下图示意某年3 月 11 日日本花粉飘散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11、2. 日本花粉飘散期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因为()A. 受海洋影响大C. 地势起伏较小B. 气候复杂多样D. 国土南北狭长13. 影响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因素与日本花粉飘散最相似的是()6A. 河流含沙量C. 风力大小B. 入春早晚D. 雨带进退答 案12. D13. B解 析12 题详 析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深受海洋 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小,国土南北狭长,气温差异显著,植物开花早晚差异大,导致花粉飘散期持续时间较长,D 正确;受海洋影响大不是导致花期长的主要原因,A 错误;日本的气候类型相对简单,B 错误;地势

12、起伏较小,导致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小,植被差异较小,C 错误。所以选D。13 题详 析据图分析可知,花粉飞散程度主要考虑的是花的开放时间和程度,气温影响植物生长,影响 植物开花时间及程度,入春早晚差异与气温高低有关,因而,入春早晚与日本花粉飘散空间 分布最相似,B 正确;河流含沙量与土壤侵蚀速率以及河流径流量等因素有关,与气温相关性较小,A 错误;风力大小与气温相关性较小,C 错误;雨带进退与气温相关性较小,D 错误。所以选B。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政府宣布在 2022 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德国在其仅约 36 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建有多达 17 座核电站,目前大约 1/3 电力来自核电。下

13、图示意德国核电站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影响德国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是()A. 技术C. 政策B. 水源D. 市场715. 支撑德国关闭核电站的理由是()A. 科技水平较高C. 第三产业发达B. 市场需求萎缩D. 煤炭资源丰富16. 德国弃核后,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可能是()A. 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C. 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答 案14. B15. A16. B解 析14 题详 析B. 提高进口能源比重D. 大力开发水能资源读图可知德国核电站主要位于河流和沿海附近,说明核电站选址主要与水源有关。因核电站 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巨大热量,大约每秒钟需要十一至十二立方米流量的冷却水降温,冷却水 往往被视作是核电站正常运转的“血液”,B 对;德国的核电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且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高科技工业园区,核电并没有围绕南部分布,说明技术不是影响德国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A 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