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体我的家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64355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集体我的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的集体我的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的集体我的家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的集体我的家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的集体我的家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集体我的家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集体我的家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学 校 韩城市新城区第四初级中学 姓 名 冯 治 军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识领域:知道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2技能领域:理解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有力量,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体会“团结就是力量”,树立集体观念,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热爱集体、融入社会”为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态度,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本框题侧重于从学生的交际能力入手,使学生在明确了自己已是初中生并认识了新伙伴的基础上,去尝试了解

2、集体、融入集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打下基础。教学重点: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充分利用课本及学生日常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解决。教学难点:理解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有力量。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及多媒体展示生活片断来解决教学设计思路八年级学生对集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实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本框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较大影响,因为如果让学生通过课本真正学会融入集体、让他们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学会从集体中汲取营养,认识到集体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平时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不断地提升他们

3、的精神境界。1关于“个人与集体不可分”的教学,通过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教学,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及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教学方法与策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图片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生活实例感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景感悟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个人与集体”的认识水平;准确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收集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并完成课后思考

4、题。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情境的设置,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感受集体的力量)教师:听了这美妙的歌曲,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谁能谈一谈?(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真实感受)生:我看到了集体的力量。生:团结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师:是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这个社会上仅靠单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会有力量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师:下面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咱们分成六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

5、,把我们每个人都融入到集体中去,尝试一下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活动一:“我该怎么办?”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组情景情景一:小红今天很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泥塑兴趣小组活动。情景二:但是今天刚好轮到小红为班级出黑板报,小红该怎么办?师:下面各小组开始讨论分析,为小红寻求良好的对策。(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师认真关注学生发言,准备做出活动小结)生:一致表示让班内同学们帮助小红出板报,小红去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师:多媒体播放歌曲朋友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依靠同学、朋友的帮助才最有力量。我来说一说一集体的特征师: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集体中度过,都从属于不同的集体。

6、(1)说一说自己生活过的集体有哪些?将来还可能在哪些集体中生活?(2)总结这些集体有哪些共同特征?(课件展示四幅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后思考回答问题)师:同学们所说的篮球队、足球队、合唱团、鼓乐队、幼儿园、班级、学校等等,都是范围不同的集体,将来同学们还要在更大范围的集体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的祖国就是我们所生活的最大的集体。这些集体有哪些共同特征?生:在集体中,组成集体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精神上荣辱与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师:在大小不同的集体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人与机体的关系。多媒体展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事例,想一想,这位主持人为什么要

7、这样做?同时请同学们写一写集体对自己的帮助。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并写出集体对自己的帮助,从学习、生活、心理需要、道德认识、个人成长等方面来写,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师:可见,个人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集体。(个人离不开集体)播放视频:女排夺冠后的视频。问题:从惊心动魄的比赛到最后赢得胜利,女排赢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集体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也就是说,每个成员的点滴行为都会影响集体的荣辱。(集体离不开个人)生:观看视频,并讨论回答问题。女排赢得胜利的原因是互相团结,每个队员不懈努力和坚持。也就是说女排夺冠离不开每个队员的努力。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是,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

8、离不开个人。 “折筷子”活动师:“下面我发给每组同学1根筷子,然后请组内同学把它折断。”生:“太轻松了,一个人一下子就折断了。”师:“好,下面我发给每组同学一捆筷子,可请组内所有大力士参与把它折断。”生:“需要好多人,废很大力气才能完成。”师:“下面大家讨论一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生:“团结就是力量!”师:我们全班同学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集体的力量就强大;反之,如果是单兵作战,将会像一盘散沙一样,缺乏凝聚力,集体的力量就弱小。师:多媒体展示:“团结就是力量”展示红杉林的图片并说明:美国,红杉树国家公园,位于加州海岸。成熟的红杉树树干高大,

9、高达70120米,树龄8003000年。公园的导游最喜欢问游客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么高的树,你知道他的根能扎多深吗?请你想一下,红杉树的根会有多深?学生:通过图片去猜测红杉树的根会有多深(直觉上,因为红杉树的高度很高,树龄也很古老,从这些数字上,学生会去判断红杉树的根部会很深)师:红杉树的根部相互交错团结在一起,抵御着各种恶劣环境的侵蚀,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多媒体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背景画面为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全班同学起立齐唱。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师: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依靠集体的团结共同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典型事例,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吗?(给同学们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鼓

10、励学生发言)生:“前一段时间我生病耽误了许多课,是同学们帮我补齐了。”生:“我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同学们和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生:“前不久,全国上下一起努力,抗击雪灾。”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共同克服洪灾。”生:“很多伟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集体。”师:“好!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团结的力量。”多媒体展示三组片段:片段一:全国抗震救灾的情形画面; 片段二:“神舟”九号升空的景象;片段三:“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视频。(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我生活的集体有: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

1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今后我会这样来维护集体的团结 板书设计: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的存在形式、特征 一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2集体的作用 正确认识个人 3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团结的作用二团结就是力量 2维护集体团结 课堂检测选一选1、下列不属于集体的是()A工厂B赶集的人群C军队D中国女排2、要想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必须做到()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荣辱与共A、B、C、D、3、集体力量来源于()全班同学思想上高度统一全班同学行动目标一致全班同学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班同学为集体放弃自己的私利全班同学必须服从班干部的管理A、B、C、D

12、、拓展资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质灾害,大量房屋倒塌,数以万计的灾区同胞深埋其中温家宝总理、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人民子弟兵、武警战士医务工作者,为了抢救废墟中的生命,奋不顾身。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13亿人的心、手都相连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打垮我们。为什么说“没有什么可以打垮我们?”结合本框知识谈谈你的感受。课外作业我们的集体我们爱制作班级展示台:我们可爱的班集体活动要求:“课下,每位同学都可以提供为班级制作荣誉展示台的“金点子”,大家齐动手共出策,回忆在集体生活中的苦与乐,发现班级体的可爱,制作班级展示台,总之,希望同学们用事实再一次证明:集体荣誉靠大家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