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跑步背向式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63995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跳高跑步背向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跳高跑步背向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跳高跑步背向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跳高跑步背向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跳高跑步背向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跳高跑步背向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高跑步背向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 斯 貝 利 式(背向式)助跑 起跳空中姿勢 落地一、助 跑佛斯貝利式跳高的助跑是採取圓弧形,而非直線形。促成身體旋轉以背部過竿是採用弧助跑的主要因素。弧助跑有下列優點:1、弧形助跑是圓運動,為要克服離心力,身體必須向弧心方向傾斜,這使身體重心在起跳前自然地下降,降低了動作難度,這樣容易保持助跑的速度和加快起跳動作。2、由於身體之傾斜助跑,合力內傾,在起跳時身體要從斜傾轉為垂直,使 起蹬時的蹬地反作用力更接近於通過身體重心,有利增加垂直速度。3、起跳時身體由傾斜轉變為垂直,產生人體向橫竿方向運動的角速度,提 供過竿的有利條件。4、身體轉背向橫竿,減少懼竿心理。5、弧形助跑相對減少起跳動作的複

2、雜性。助跑之弧形,助跑步幅之測量較難控制,助跑記號也不容易訂定,需要藉助補助目標才能達成,此目標也僅能定起跑點,中間點和起跳點。弧 線助跑處理方法,優秀運動員方式,述於後:1、第一種方法:優秀運動員克欣布魯克的跑法,圖5-3a。A1-A1的距離20公尺, B1-B1 的距離 10 公尺。2、第二種方法:馬丁的跑法,圖5-3b。A2-A2距離10公尺,C2-C2距離 3 公尺, D1-D1 距離 5 公尺。3、第三種方法:如史東斯採J字形助跑,共跑十步,前五步為直線跑,第六步開始彎屈,其距離約為 19.8 公尺左右。如圖 5-4。WD11、Blin自即5-4I員助跑弧線,得二種較為適用的方法:j

3、 101 5-3 fb一條線AB與xy相距一公尺而平行,X、E距離為一公尺,參照優秀運動圖 5-5。,|t 5-3 從B往C走3.50-4.50公尺,連接BC與AC ,以C為圓心,取CA或CE ( CE約距20-30公分,E或A為起跳點)為半徑對助跑道外畫圓弧作為助跑弧線,若弧線過陡或平坦,則取 CD 中之任一點或延長線之某一點為圓心加以修正。此弧形畫法之前助跑道取直線,以便加速進入弧線。圖 5-6。先確定起跳點的位置,起跳點 A 距 Z 垂線的距離為 60-100公分,AB為3.50-4.00公尺,BC為44.50公尺,連接AC,取AC 長短弧線為圓弧助跳線,圓弧可調整,嘗試至能順適助跑為止

4、。圓弧線約跑 4- 5 步。公尺助跑前段取直線,後段取圓弧,半A圓3-5- + - 公尺B點都必須反覆實踐和調整,準確後才能確定為步點,並標記每步與橫竿或橫竿延長線的距離。弧線助跑時,前段為快速跑,後段助跑由於進入弧線,身體要向弧心 方向傾斜,跑速愈快,傾斜度也愈大,應用臀部重心向內帶動愈大;身體 仍要伸直放鬆,跑時由於微彈躍,重心上下移動較跑步為大,移動速度快兩腿後蹬迅速有力,擺動腿迅速前擺,落地時小腿較伸直,而且前腳蹠 著地產生較大力量,兩腿前後擺動,外側肩略高於內側肩,使身體伸直向 內傾斜。助跑弧線中,同樣要逐漸加速助跑,助跑的步長變化,最後第三 步微小於第二步,最後第二步大於最後一步,

5、相差約為1015公分。二、起跳 起跳是決定高度的關鍵,將水平動量改變為垂直動量,僅留部分水平 動量過橫竿。 從力學原理來看,起跳是向前的力量與起跳腿前撐時得到的 反作用力所造成的向上合力。起跳是從助跑的最後一步擺動腿支撐成垂直 部位開始,到起跳腿躍離地面瞬間的動作。佛斯貝利式的起跳速度因較長助跑距離,以及較快的速度而較為迅速 ,加快的起跳速度,增加垂直動量速度,以獲得較高的高度。 1.起跳腿踩地:助跑倒數第二步時,起跳腿後蹬迅速有力,擺腿迅速前擺,落地時有 力向下靠近身體重心投影點,以前腳掌著地;立即屈曲膝關節緩衝,骨盆很 快地前移,身體重心軌跡沒有明顯下降,身體保持向內傾斜的姿勢,傾斜 來自

6、於髖部的帶動。隨後起跳腿邁出,擺腿用力後蹬,推動身體迅速向前 ,沒有明顯的髖部動作,上體也沒有明顯的後仰,起跳腿大腿前振擺,並 以膝關節為中心,迅速伸出小腿,使腳順弧線的切線方向全腳掌踩在起跳 點,身體仍然保持內傾的趨勢,腳尖和身體方向一致。2. 起跳腿撐頂:起跳腿著地後,膝關節受到衝量的壓迫而彎屈,加長時間以緩衝力量,由於助跑之較快速度,因此膝關節要以較小的彎屈約 140-150 度才能迅速躍起,身體重心較高。擺腿大小腿行同屈之原理而大小腿相靠近,以較 小的半徑來加速角速度。兩臂同時向後引,後隨擺動腿一起向上前方擺動起跳腿之撐頂較小。3. 蹬伸起跳:弧線助跑藉著重心內傾來克服離心力,身體產生

7、了旋轉動力。當起跳腿踩在起跳點時,擺動腿屈腿擺過起跳腿後,起跳腿開始蹬伸,肩軸與髖 軸均繞縱軸與矢狀軸旋轉,擺臂和伸展軀幹的協調有力蹬地,將身體從傾 斜轉為垂直,加上擺動,膝關節內扣,向起跳腿一側肩的方向擺動,使身 體各部位加入旋轉,增加了旋轉力量,使身體在起跳後能順利轉成背對橫 竿。圖 5-9,一般的運動員均忽略了雙臂之向上助擺,以及肩、髖、膝、 蹠轉的貢獻,因之垂直速度較小。三、空中姿勢1、倒體:佛斯貝利式的倒體很明顯是繞橫軸和矢狀軸等二軸的旋轉,相對的繞 縱軸的動量較小。因此,上身產生倒體來帶動身體過竿。2、空中產生的動作:起跳離地後,身體伸直的往竿上方向伸直,同時身體扭成背向之姿勢 ,如圖 5-9 c.d 之姿勢。雙臂放鬆,軀幹扭轉與雙臀成較自然的一條線, 雙眼從左肩上方注視橫竿,保持身體姿勢之控制,膝彎,然後快速旋轉, 促進倒體動作。空中旋轉體軸,背向竿,下額向內縮,身體維持放鬆。當 身體到達最高點時,重心在橫竿上,上體成仰臥反弓身姿勢,大腿與地面 平行,大腿與小腿約成九十度。繼續旋轉背,伸直膝蓋,雙小腿與足部過竿,同時兩臂由體側緩緩擺至頭頂上,雙眼一直斜視橫竿至完成落地動作!落地動作佛斯貝利式身體著地部位並非手腿關節部位,而是整個背部著地,雙 手和雙腿則在背部上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