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迁建二期工程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63972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小学迁建二期工程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某小学迁建二期工程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某小学迁建二期工程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某小学迁建二期工程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某小学迁建二期工程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小学迁建二期工程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小学迁建二期工程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XX小学迁建二期工程目录第一章 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 -1.3 可研报告概要及主要结论- 2 -10.1项目总进度- 3 -第二章 项目单位介绍- 6 -2.1 项目单位- 6 -2.2 学校概况- 6 -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8 -3.1项目建设背景- 8 -3.2项目的提出- 12 -3.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4 -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18 -4.1建设内容及规模确定的原则- 18 -4.2需求分析- 18 -4.3建设标准- 19 -4.4建设内容及规模- 20 -第五章 项目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 22

2、-5.1 场址位置- 22 -5.2 项目建设条件- 22 -5.3项目选址结论- 25 -第六章 建设方案- 27 -6.1 设计总说明- 27 -6.2总平面布置- 31 -6.3 建筑方案- 33 -6.4 结构设计- 36 -6.5给排水设计- 38 -6.6供电设计- 40 -6.7暖通设计- 44 -6.8消防设计- 47 -第七章 环境保护- 49 -7.1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 49 -7.2设计原则- 49 -7.3场址环境条件- 49 -7.4项目施工期污染源分析及环保措施- 50 -7.5项目运营期污染因素分析及环保措施- 51 -7.6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52 -7.7环

3、境影响评价- 53 -第八章 节能- 55 -8.1设计依据的规范、标准- 55 -8.2建筑节能- 55 -8.3项目能源统计- 56 -8.4节水- 57 -8.5电气节能- 58 -8.6暖通节能- 58 -8.7节能管理- 58 -第九章 项目建设管理- 59 -9.1项目管理方式- 59 -9.2管理范围- 60 -9.3管理机构- 60 -9.4人力资源配置- 62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3 -10.1项目总进度- 63 -10.2 项目前期工作- 63 -10.3 施工期安排- 63 -10.3进度计划控制措施- 64 -第十一章 工程招标方案6511.1招标依据651

4、1.2招标方案65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712.1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6712.2总投资6812.3资金筹措7112.4 资金管理71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72第十四章 结论和建议7314.1结论7314.2建议73附件:1、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 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项目选址意见的复函3、 XX县国土资源局关于项目的用地预审意见4、 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5、 规划选址的审查意见6、 业主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附图:1、单体平面图2、总平面布置图迁建二期工程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县XX小学迁建二期工程1.1.2项目性质:迁建1.1.3项目承办单位:

5、XX县XX小学1.1.4 法定代表人:1.1.5项目地点:XX县1.2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我公司受项目单位的委托,对XX县XX小学迁建二期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可研报告。1.2.1 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着重对XX县XX小学迁建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方案、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节能措施与效果、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社会效益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研究结论与建议,供业主和有关主管部门决策参考。1.2.2 编制依据1、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2、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等3、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4、XX县城

6、市总体规划5、XX县控制性详细规划6、XX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意见7、XX县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8、XX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9、XX县XX小学整体迁建项目校园规划10、业主方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3 可研报告概要及主要结论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2、是贯彻落实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需要3、是XX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4、是改善学校现有办学条件,提高教学基础设施的需要5、是满足广大农牧民子女求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1.3.2 办学规模学校异址重建,迁建后计划在5年内将全县

7、高年级学生逐年陆续规划到本校,再加上外县及外来务工子女的剧增,因此规划学生人数达到2000人,共44个教学班,教职工156人。1.3.3 建设场址XX县XX小学整体迁建工程在XX县新区拓展区。XX县XX小学四周紧邻民居、单位用房以及学校果园,环境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场地平整,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配套设施齐全,建设条件具备。没有其他的制约因素。拟建项目学生食堂与实验综合楼坐西向东;教师办公楼及行政办公楼坐西向东;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坐南朝北。1.3.4 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依据资金来源,学校规划办学规模确定本项目建设内容:XX县XX小学迁建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700平方米,项目总净

8、用地面积33206.7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学生食堂、学生宿舍。项目建设内容表序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m2)1学生宿舍70002食堂 37003总计107001.3.5建设期10.1项目总进度本项目建设期13个月,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1、项目前期工作包括可研报告编制和审批、初设及施工图设计、场地平整等,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2、工程施工期7个月,即2012年4月2012年10月,其中:建安工程施工6个月,即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道路绿化及其它附属设施2个月,即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竣工验收。1.3.6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投资估算

9、经测算,XX县XX小学迁建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2996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2701万元,占总投资90.2%; 其它工程费用152万元,占总投资5.0%; 预备费143万元,占总投资4.8%;2、资金来源XX小学迁建二期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拟申请藏区专项资金,投资总额为2996万元,占总投资的100.00%。1.3.7 结论与建议 XX县XX小学的现状与教育事业发展极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XX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因此,XX县XX小学迁建二期工程项目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根据学校的发展趋势和日益扩大的生源,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创造一个优美

10、舒适的教学环境。对进一步提高XX县XX小学的教学质量,稳定师资队伍,巩固与提高学生入学率,提高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为XX县实现素质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XX县培养更多、更好的适用新型人才,必将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章 项目单位介绍2.1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县XX小学项目地点:XX县新区拓展区法定代表人:白玛泽仁2.2 学校概况XX县XX小学始建于1955年,原名XX师范附属小学,1962年XX师范与康定师范合并后更名为XX县第二完全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8403.7平方米,建筑面积298

11、1平方米。学校有在校学生631人,15个教学班,40名教职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9人,少数民族教师21人)。该校建立以来,为地方经济建设、藏区各级领导部门和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为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巩固普及义务教育作为发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以为XX县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为宗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近年来,由于管理得当,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由于国家的大量投资,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学生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XX

12、县XX小学原位于XX县县城中心XX镇东大街127号,校舍四周为机关和居民住宅,资源环境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原校区规划也没有将生活区,学习区,运动区做区分,学生教室不能满足现有教学规模的实际需求,必要的教学用房无法设立,校区狭小拥挤,很多教学项目无地方安排,相关指标均达不到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校舍设计与采光均存在不足,部份校舍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毫无维修价值。学校现有的教师周转房也大都为建校初期修建。按XX县XX小学现有的教学及辅助用房与生活服务用房,已经是满负荷运行。学校的整体规划严重不满足规范。随着XX教育事业的发展,XX小学作为XX县的龙头小学,除了学校设施陈旧外,

13、无法新建其设施,使学校无法得到长远有序的发展,无法扩大招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XX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发展趋势和日益扩大的生源,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XX县XX小学启动了整体迁建项目,进一步提高了XX县XX小学的教学质量,稳定师资队伍,巩固与提高学生入学率,提高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目前XX小学整体迁建项目一期已经规划完成了教学综合楼建设内容。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3.1项目建设背景3.1.1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XX县地处川西高原(青藏高原东南缘)向山原的过渡地带,位于XX州北部,康北地区腹心地带隶属与四川管辖,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全县幅员面积73

14、03平方公里,县城海拔3390米,距省会成都752公里,距州府康定385公里,XX县历来是XX州北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XX州北路经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在川藏北线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全县辖22个乡,219个行政村,目前全县有农牧民12985户,总人口56869万人,其中藏民族占95%以上。XX县境内居住有藏、汉、回、苗、彝、壮、布依、满、白、土家等1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95%以上。XX县水力、矿产资源丰富,素有XX州北路的“经贸中心”之称,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县,农牧业是全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XX县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差,农牧民

15、生活条件差,贫困比例大,1994年被省政府定为贫困县,属财政补贴县, 国家财政补贴相当于财政收入的11.3倍,年平均补贴在2860万元,一九九九年财政收入为303万元,财政支出为342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60.9元,人均财政支出为607.9元。县域内藏民族高度聚居,全民基本信仰藏传佛教,在解放前几乎无学校可言,在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里,喇嘛寺不仅是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授社会、自然知识的基地,但教育规模小,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较差。以前全县只有一所官办学校,且只招收土司或有钱人家的孩子,贫困农牧民的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全县教育规模小,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较差,农牧民素质普遍偏低。农村基础教育在促进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