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牛顿第一定律.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63883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1 牛顿第一定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8.1 牛顿第一定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8.1 牛顿第一定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8.1 牛顿第一定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1 牛顿第一定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 牛顿第一定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山第一初级中学教案课题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2过程与方法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2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用惯性解释生活的现象。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

2、法与学法教学反思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 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

3、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 讲授新课: 1.规律总结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 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 介绍器材 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 实验纪录: 实验次数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1 毛巾 最

4、大最短 2 棉布 较大 较长 3 玻璃 较小 长 推理想象 光滑表面阻力为零 无限长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

5、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

6、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 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随堂练习 1 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

7、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四、小结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一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惯性1 什么是惯性。 由于惯性是个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概念,一般可通过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惯性保持的是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 例: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体现在保持

8、静止) 2) 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体现在保持10m/s速度匀速运动) 3) 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虽然车做加速运动,此时的惯性体现在保持5m/s的速度,只不过后来没保持住。) 2惯性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小实验或录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惯性现象,实验选择要注意具有代表性。 简介洒水枪,水离开枪后还能继续向前是由于水具有惯性,(下落是由于受重力改变了运动状态)。 由上面实验分析得出: “固、液、气”-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静止、运动”-任何情况都有惯性 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3惯性现象的分析 方法1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

9、学生分析。 演示惯性小车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为什么向后倒和向前倒。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做车时惯性的表现,安全带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引导学生简单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研究对象由于受力运动状态改变情况惯性的具体表现。 方法2:学生举出惯性现象并进行解释。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请学生自己选择上面做过的惯性实验或列举的其它惯性现象进行描述,互相补充,总结出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并用此步骤再分析其它问题。 4惯性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请学生举出实例。 三、小结 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自然界

10、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惯性定律是一条客观规律,这一规律说明了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板书设计: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 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平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少的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二、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定律)三、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科学方法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领悟科学方法的科学思想。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真正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很好的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特点。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过程是很好的物理学史的教材,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体验这种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是我们所要思考的。探究式教学法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