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63520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课 理性之光教师寄语: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康德 编写:诸城一中 周利梅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思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重点: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难点:对康德哲学主张的理解。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图片、史料等资料,采用情境设置、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2、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主,采用学生参与模式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模式:运用参

2、与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交流、探究、发现问题,以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分组研究探讨问题,加深了学生在探讨中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历史图片探究质疑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史料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对隐性知识点的挖掘、讲解。巩固练习,旨在让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同时又延伸知识,既让水平较高的同学有自学、探究的过程,又让知识掌握较差的同学有学习、加深的机会。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18世

3、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而欧洲大陆却占主导地位,如果你是当时的思想家,你会如如何做?(讨论)欧洲的思想领域掀起一场更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继承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具体讲解:一、兴起原因探究: 设计思路:运用材料,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试试看:你能从材料中汲取哪些有效的信息: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

4、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同时,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许多优秀的自然科学家提倡科学试验,提倡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霍布斯和洛克是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但启蒙运动在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形成,推动了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探究:1、兴起原因: 设计思路: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原因

5、应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等到方面分析归纳。2、信息点:(分层归纳;要点简洁;力求全面)3、针对材料所体现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思考启蒙家是如何应对的呢?二、启蒙运动的高潮:(一)、孟德思鸠:法的精神 设计思路:展示孟德斯鸠的图片,结合课本中的材料,阐释孟德思鸠的观点。师生互动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积极参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探究:孟德思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二)、伏尔泰:自由与平等设计思路:展示伏尔泰的图片,结合课本中的材料和师生共同采集的材料,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探究:伏尔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课文材料概括

6、他是怎样倡导自由和民主政治的?怎样理解“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三)、卢梭:社会契约设计思路:在了解卢梭和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卢梭的观点、影响。以分组讨论为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结合课本第63第12段和有关图片分析:卢梭的主要主张有哪些?他的思想人什么突出的特点?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总结三位启蒙思想家的共性:设计思路:以材料为最基本的要素,归纳总结,由个别到一般。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第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材料二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

7、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材料三 人是生而自由的 卢梭探究:据材料一、二、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人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天赋人权、个人自由用理性主义反对现实的黑暗,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到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三、启蒙运动的扩展康德:人非工具设计思路:要理清思想发展的脉络,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论从史出,结合材料分析康德思想及其内涵。材料:人,实际上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因此,无论人的

8、行为是对自己的或是对其他有理性者的,在他的一切行为上,总要把人当作目的。 康德: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探究: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康德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有何影响?四:小结1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贡献或影响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德国康德2、什么是启蒙运动?其性质什么?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结合教材第63页第三段和课后阅读与思考分析。)五: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政治经济阶级科技启蒙运动兴起产生:英国政治思想影响高潮:法国扩展:德国哲学思想舆论准备精神财富舆论准备精神财富六: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

9、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上述规定主要体现了下面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他提倡自然权利说 他强调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 他主张人人平等 他主张思想自由A.B.C.D.3“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的批判现存制度,更热情的歌颂理性 伏尔泰是欧洲18世纪的统治者 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 B、 C、 D、4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A. 孟德斯鸠 B

10、. 伏尔泰 C.康德 D.卢梭5“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至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A、狄德罗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6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A、哲学通信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7导致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8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用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

11、“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

12、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一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回答:(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参考答案】(1)因为欧洲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封建统治,没有民主和自由,人们的思想受到教会的严格控制。“理性的阳光”指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意愿来改造世界。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对反对封建主义起了进步作用。 (3)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三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