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63261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气候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气候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气候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气候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候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专题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重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气候专题复习,是将学过的气候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气候有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气候专题复习不应再追求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知识和方法、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形成“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不再是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第一、宏观把握气候的知识结构,明确气候知识的逻辑关系。在气候复习策略的把握上,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固有结构的壁垒,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第

2、二、具体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温度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降水、气温)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高山气候高山高原地区地形影响水热随高度变化而变化寒带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受极地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全年酷寒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受极地东风带影响长冬无夏,气候严寒,降水少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受副极地低压或极地东风带控制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促,全年降水少温带温带大陆性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温带海洋性南北纬4060大陆 岸终年温带季风亚洲大陆北纬3550大陆 岸夏季: 冬季:亚

3、热带地中海南北纬3040大陆 岸夏季: 冬季: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 岸夏季: 冬季:热带热带沙漠南北纬2030大陆 岸和终年高温热带季风北纬1020大陆 岸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南北纬1020热带雨林南北纬10之间二、利用图像,建立空间结构二轮复习中,要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气候知识结构化的空间概念,空间概念的形成从地理学习的一开始就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第一、利用世界气候模式图让学生掌握气候的分布。如图1。第二、在气候复习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专题图训练、区域图训练、覆叠训练、拆分图训练、随机套用图”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以便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三、拓展知识,深化学生

4、思维第二轮气候的专题设计,要注意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突出气候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便化难为易,攻克思维难点。第一、明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组成气候的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就是分析这些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1)纬度位置: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各地气候都有受纬度因素的影响。(2)海陆因素: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3)地形因素: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第二、通过不同角度的问题,掌握分析气候成因的方法分析气候的成因的主要步骤。(1)首先,分析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位置的影响(全球各地气候都受纬度因素的影响)。(2)其次,世界大多数地方的气候,

5、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受海陆因素影响较显著的地区为温带大陆。受地形因素影响较明显的地区为海拔较高的山地、高原。例1 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的原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大气环流处于西风带,多锋面、气旋例2 日本东部多雨西部多雪的原因。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侧,冬季风的背风侧,夏季降水较多。西部位于冬季风的迎风侧,夏季风的背风侧,冬季降水较多。例3 北回归线附近的埃及(阿斯

6、旺)、南亚(达卡)、中国(广州)气候特征的不同及原因。类型的不同:分别为热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的不同。阿斯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离陆信风的控制;南亚,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热带季风(或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少)。广州受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特征的不同:阿斯旺与南亚:南亚降水较多。原因是夏季风带为丰沛降水。南亚与广州:冬季气温达卡高于广州。原因:受喜马拉雅山等的影响,达卡基本不受寒冷的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广州受寒潮的影响大。或者说达卡由于北面高山的屏

7、障,温度较高)。第三、变化问题角度,进行拓展思维。气候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复习中可通过知识拓展进行思维挖掘。例如、“季风”气候知识中的重要板块,复习季风时,可将几种季风气候之间及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等作比较,还应将气候知识与农业、工业生产作联系:季风气候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共同规律和差异性?各种季风气候的特征是什么?一月、七月亚欧大陆的气压状况有何不同?一月、七月盛行风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亚洲东部与亚洲东南部、南部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东南亚、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有何不同?比较东亚、南亚季风成因有何差异?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缺点各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从环境保护考虑,在季风气候区大气

8、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如何合理选址?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空间分布规律有何区别?各自的自然带是什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从而有利于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知识和原理,这样的复习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学生迁移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当然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突破气候中的难点。四、积极建模,掌握思维方法复习的最终目标毕竟要面向高考,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保持稳定,从容应对各种题目,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地理高考中的题目绝对是新颖的、未见过的,考察的知识又是不超纲的,复习过的,因此,在气候专题复习的过程

9、里,学生应该形成成熟的学科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思维方法,从而从心理上和思维上更加贴近高考。关于气候类型的判断,是气候的难点,因此,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是气候复习的重要目标。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是近年高考的热点。正确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步。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半球气温6、7、8月气温高,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低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冷月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015最热月均温大于25亚热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020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以下最热月均温20以上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最热月均温1020亚寒带针叶林最热月均温10以下极地气候确定气候类型降

10、水的季节分配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极地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五、巧借试题,强化思维训练由于时间有限,气候复习时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教材上的知识点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采取见题就做的方式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复习中应该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抓住气候重点,突破思维难点,精选高考经典试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和融会贯通的目的。例1 2010年文科综合浙江卷、图2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34题。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A风带南移 B受印度

11、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答案】3.A 4.B。例2 2010年文综重庆卷36(36分)图8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8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2分)(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分)(3)根据表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8分)表3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地区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

12、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甲省10.9224.983.681.37全国19.9746.4396.07112.89【答案】36.(36分)(1)主要气候特征: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热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16分)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2分)(2)原材料丰富; 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制药历史悠久,医药经验丰富);靠近

13、国际国内市场; 优惠的政策。(10分)(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8分)例3 2010年山东卷26(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GDP(亿元)(当年价格)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额

14、(亿美元)出口额(亿美元)19782.415.50.00.0199258.548.31.31.22000200.859.47.120.320081500.665.316.1386.8表1(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表2工业区 区位条件鲁尔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自然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内河航运、陆地、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内河航运、陆地、航空 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市场市场广阔市场广阔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28(25分)(1)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