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穿孔误诊3例分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63243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囊穿孔误诊3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胆囊穿孔误诊3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胆囊穿孔误诊3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胆囊穿孔误诊3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囊穿孔误诊3例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胆囊穿孔误诊3例分析 讨论.1 概述 在临床上约20%40的胆囊结石患者可终生无症状而致忽视1,但胆囊系盲袋,胆囊管一旦梗阻且不能缓解时,胆囊内因炎症渗出,水肿,分泌增多,使胆囊内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胆囊壁的血液及淋巴循环,在粘摸上形成溃疡及坏死区,而发生胆囊坏疽穿孔,常见因素多为:1)胆石的机械压迫作用;2)胆囊内压力升高的速度;3)胆囊壁的厚度及纤维化程度;4)胆囊可膨胀的程度;5)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急性胆囊炎有约10%15的穿孔率2,老年人可能更高,可能因血管退行性变化及症状隐蔽不典型而延迟手术有关。其常见穿孔有以下几种形式:1)急性穿孔至胆汁游离腹膜腔,引起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可

2、高达20%36 的致死率1;2)胆囊已与邻近组织形成粘连,穿孔后为周围组织所包裹,形成胆囊周围脓肿,约占50左右;3)胆囊结石的压迫逐渐破溃,穿透至邻近空腔脏器,常见的是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结肠瘘等,约占20左右,如侵蚀血管,可至腹腔出血3;4)向肝脏胆囊床穿破可以发生肝脓肿;5)胆囊周围脓肿向腹壁穿破,若经手术切开可形成胆汁瘘,或分泌粘液的慢性窦道。其中以穿孔后形成胆囊周围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穿破至游离腹膜腔。 . 诊断及治疗 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穿孔部位多发生于胆囊顶部,此处壁薄血液循环少,次之为胆囊颈、壶腹部、体部等,故患者多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临床多表现为1)右上

3、腹阵发性疼痛转为持续性加重。2)有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部分病人可有黄疸。3)右上腹早期常可触及肿大胆囊或炎症性肿快后突然消失,伴有右上腹及全腹性腹膜炎体症。4)血象分析多示WBC20109/L。5)X线常有间接征象:胆囊下方小肠反射性肠淤积征;胆囊区软组织阴影增大;腹膜刺激症如右侧腹脂线消失;右侧胸腔积液或右下肺盘状不张。6)Bus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4。故对于上述表现的患者应高度重视。一旦考虑此病,宜尽早手术,因患者多病情重且胆囊三角局部炎症水肿明显,解剖层次不清,原则上多以逆行切除胆囊为妥,术中胆囊管不能寻及,多因慢性炎症闭塞,不必强行寻找5,必要时亦可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2.3

4、误诊原因 对于胆囊穿孔伴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前误诊较少,或因急性腹膜炎剖腹探查发现而及时治疗。对无急性腹膜炎患者,往往疏忽而未能及时发现。上述3例误诊原因可能在于:1)病人均无典型胆绞痛病史,上述3例虽有胆结石确诊病史多年,但临床上症状轻微,医患均未引起重视,例1可能系胆囊结石巨大在囊内固定不移动有关,因结石机械压迫作用而至穿孔可能性最大。例2、例3因结石量多充满胆囊,无胆石移动而无腹部绞痛,因胆囊的可膨胀性差,胆石机械压迫作用等多种作用下至急性胆囊炎发作穿孔并高热。2)患者无明显胆汁性腹膜炎体征,可能:3例胆囊管阻塞与胆总管不通,胆囊内亦无胆汁,故无胆汁外流;胆囊与临近网膜组织慢性粘连紧密,一

5、旦发生穿孔,早期易包裹并局限;3例均为老年病人,较胖,腹肌萎缩,肌体对疼痛刺激反应不敏感;3例发病早期均于内科治疗,而内科对腹部体征的观察可能比外科较为疏忽。3)辅助检查:3例的WBC总数升高不明显,未能提示感染严重,可能系门诊不规则用药及机体免疫反应迟钝有关。4)例1患者两次复查B超示腹腔积液短时间内明显增多,心率增快,应考虑腹腔感染或出血可能,首选腹腔穿刺定性,其右下肺盘状肺不张亦间接提示胆道感染可能,且其延误诊断后果严重,例2平素体健,突然持续高热,及核左移,排除相关发热因素后,亦应考虑胆囊炎症或穿孔可能,例3腹痛及发热保守治疗无好转,亦需及时排除急性胆囊炎症或穿孔可能。2.4 经验教训

6、 由于胆囊被网膜和周围脏器包裹,临床上因胆囊穿孔而未致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并不少见,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高龄患者,临床上出现腹痛或寒热,除了动态观察腹部体症外,血象分析、B超、X线、CT等动态监测亦有明显价值,如腹腔移动性浊音阳性或B超示腹腔积液,宜及时腹腔穿刺定性,有利于胆囊穿孔的早诊断早治疗。预防上,对于60岁以上及平素身体状态良好患者,出现无明显病因的高热及腹痛病人,要考虑急性胆囊炎可能,而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如有:1)胆囊无功能;2)巨大胆囊结石如结石直径大于1cm或胆囊结石充满型;3)瓷性胆囊;4)糖尿病患者;5)达到或超过60岁,特别是无条件监测的高龄,肥胖患者,为减少胆囊急性炎症发作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条件许可时我们倾向于早期施行择期胆囊切除术,应利大于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