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63059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篇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勉强(qin qn)魁梧(瘦削(x xi)荒唐(t 二、读拼音,写词语。 s sh o y( ) ( ) ( xnj ru tio( ) ( kwyul sh ( )( ) ( )三、区别字组词。 填()魁( )镇( )魂( )霉( )虑()雷( )虚( ) 四、请将以下词语认真抄写于横线处。 怒( )圆睁忧( )忡忡( )( )忘返 身无( )( ) ( )五、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抱怨 ()宁静 () 认真 ( 12、小船漂泊(b p)在湖泊(b p3、这

2、两件瓷器模( mA、补缀缀补 流连忘反 B、从未某面引人入胜 溜之大吉C、汹涌澎湃 刻骨名心 一如即往D、大吃一惊 身无分文怒目圆睁八、以下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衷心的祝愿 高尚的情操 B、获得音讯 步伐坚决 改正错误、维持秩序 积累征询题 掀起高潮九、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玉兰。B 、他的一双小手几乎完全冻僵了。十、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由于因此 就 1、李小鹏的爸爸(、你(!” 挟制。(换成“因 )的眼神( )( )的故事,表现了: “从下星期一开场,我们学习认” 苏珊轻松)愚蠢( )冷漠() 的帽子上学的意图是什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

3、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3分) 成绩: 勉强(qi in) 魁梧(w w) 着迷(ho zho)瘦削(xu xo) 荒唐(tn tn)劝阻(z zh)二、读拼音,写词语。(分) h sh bn bo yund mi sn h ( 温馨 ) (搁板) (抱怨 )( 倒霉)(神圣) xn n rutio z y z dch y jn ( 心有余悸 )(喃喃自语)(大吃一惊 )三、把词语补充完好。(7分) (心)惊(肉)跳怒(目)圆睁 忧(心)忡忡十指连(心 ) 废(寝 )忘食 张(灯)结(彩) 一如(既)(往)(流 )(连 )忘

4、返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片甲(不 )(留 ) (耀)武扬威 调兵( 四、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分) 抱怨 (抱怨) 在意 (在乎 )庄重 ( 庄严 ) 沮丧( 颓废 ) 惭愧( 惭愧 )和谐(融洽 和睦 )五、选词填空(7分) 抱怨 抱怨 一到星期天,妈妈总是向爸爸( 抱怨)儿子的不听话,调皮。我( 抱怨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第一班车。 继而 接着 他先是一愣,( 继而)眼睛一亮 “我明白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接着 )看书吧。”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仍然桑娜一家( 尽管 )生活十分困难,(仍然)决定收养西蒙的小孩。渔夫和妻子( 宁可 )本人多受些苦,(也)要把

5、西蒙的小孩抱回家中抚养。 桑娜觉得(与其)看着西蒙的小孩活活饿死,(不如)本人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六、推断以下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里。(4分) 省略号的主要作用有: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表示语音的腾跃。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1、陈旧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本人的五个小孩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遣)将3、“感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我嘛补缀缀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忧呢!” ( ) 七、推断句子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

6、”。(5分) 、那l;lt;唯一的听众中的老教授确实是个聋哑人。() 2、l;lt;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人家中根本没有马( ) 3、t;lt;穷人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 、“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转机作用。() 5、“五个小孩正在海风吼叫声中安静的睡着。”这句话运用了夸大的手法来( ) 八、下面的句子采纳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5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D )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本人的五个小孩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 )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7、 )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A) “我想你一定拉得特别好,惋惜我的耳朵聋了。假设不介意我在场,请接着吧。” ( B ) 九、把以下名言警句补充完好。(5分)1、轻诺必寡。 2、民无不立。 3、,不能动人。 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 5、有所,纤毫必;有所,时刻不易。 十、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正像海边的浪花吗 改为陈述句: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正像海边的浪花。 3、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 “这是我们专门预备的残疾人座椅,你快坐吧!” 改为间接转述句: 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

8、说,那是他们专门预备的残疾人座椅,让我快坐。 4、用心灵去倾听。(仿写) 用去5、小明欢乐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换成直截了当引语)小明欢乐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6、那时侯,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建打算,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止,挟制。(换成“因果关系”的说法)那时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因此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建打算,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止,挟制。十一、阅读小能手.(17分) (一)“你明白吗?”桑娜说,“我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明白,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小孩都在她四周,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

9、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是个征询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如何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如何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如何啦?不愿意吗?你如何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用“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1分)2、 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 (1分) 3、 用“=”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分)4、 从文中能够看出渔夫是个如何样的人 (2分) 答: 从文中能够看出渔夫是个“宁愿本人受苦,也要协助别人”的仁慈人。 (二)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

10、四处寻找马车夫时,通过了书摊。轮椅上的摊主叫住了我:“如何不来看书了?”我抖抖手中提的一捆马草,无奈地摇摇头。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闻声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姐,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1、从“四处寻找”中你体会到什么 (1分) 从“四处寻找”中我体会到:马草不好卖,“我”特别焦急。希望快快卖出马草,好换钱看书。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轮椅上的青年为什么“一楞”,又为什么“眼睛一亮”(2分) “一楞”是由于青年明白马草不好卖。“眼睛一亮”是由于青年想出了既能协助“我”又不易让“我”觉察的好主意

11、。 3、文中守书摊的人是一个如何样的人 (1分)_仁慈、宽厚、善解人意_、补写内容。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心想:马,买下他的马草,那小伙子就能够安心在我这书摊看书了。(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答复以下征询题。 第二天,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除了我和二牛,还有二兰和石花。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眼尖的二兰忽然觉察溪里有小鱼,她说教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文中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分)2、用本人的话说

12、说这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1分) 答:、这些描写,充分表达了这群小孩对教师的3分) 4、我们抓鱼是由于教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用原文句子答复) (1分)5、文段中省略号表示( D )。(分)A、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重复词语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D、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十二、习作小能手.(30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怀、协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表达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习作要求:写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附加题:(分)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B

13、) A曹操、曹丕、曹植 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2、九寨沟在我国的那一个省( )A、浙江、广西 C、四川 D、河北3、把下面的成语跟相关的历史人物连起来。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程门立雪物归原主 闻鸡起舞画龙点睛 张僧繇祖逖勾践 廉颇杨时 蔺相如篇三: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推断带点字正确的一组读音,并用“”表示打搅掀.起 强.制 魁梧. 1、 jio xin qng w 、 xu qing w 3、 o xin qng w对4、 ioxun ng 二、读拼音写词语 Ju sgqng tg b in y s

14、h u l g s ( 沮丧 ) (倾听 ) (抱歉)( )( )( )( )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喃喃自语. 话说谚语、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 浸透,穿透 透彻 到达饱满的、充分的、极点的程度 3、身无分文.文字文言 用于旧时的铜钱 4、你竟.说她是聋子完毕 终于 表示出预料之外 5、轻.诺必寡信 轻松 终于 轻率;轻易 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动作;举动 感动;打动改变 、诚者,天之道.也 道路 道德 道理;准那么 四、比一比,组词 镇( ) 虑() 歉( ) 搁( 填( ) 虚( ) 赚( ) 阁( 五、选择恰当的词 偶尔 偶尔、我在公园门口,(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同学。 2、他经常写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