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62739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2、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史料出处 史料引文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 左传宣公十一年

2、“楚子县陈”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吴王发九郡兵伐齐” A. 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 B.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 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D. 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A. 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B. 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 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4、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A. 当时已

3、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 B. 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C. 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 D. 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5、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A. 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 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 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D. 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6、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 废除了丞相制度 B. 设置

4、了军机处 C. 扩大了六部权限 D. 推行了行省制7、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 秦朝太尉府B. 唐代中书省C. 宋代枢密院D. 清代军机处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9、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

5、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中央集权B. 专制皇权C. 监察权力D. 对农民的控制10、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吏治发展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B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 D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1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

6、正确的是A. 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 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 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 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12、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 不了解世界形势 C.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 不懂得国际公法13、下表是同学们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

7、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 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 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 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14、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变化表省份1851年1874年安徽约3 760万不足1 460万江苏约4 430万不足2 000万浙江约3 000万不足1

8、100万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B. 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C.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D. 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15、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A. 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 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16、有学者评论:留给中国去创建一种现代工业并革新其军队和舰队的时间很短,只是在从1864年收复南京到1894年的悲惨失败之间,它与此同时还必须平定暴乱

9、、恢复其在东亚的权威、从事大破坏之后的重建并四处抵抗外来的进攻。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这一时期A. 中国不具备工业建设的经济基础B. 外国侵略导致中国现代化受阻C. 清政府内外交困影响工业化进程D. 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阻碍革新17、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A.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C.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18、 “我们虽然把台湾的抗日重任托

10、于刘公,但刘公孤立无援。我们应该组织起来,人自为战守,誓与我台湾岛同生死,共存亡!”与此段材料有关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 中日甲午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19、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A.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 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C.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 D. 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20、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

11、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鸦片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21、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中国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为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御河东路更名为Rue Meij(明治路)、洪昌胡同改为Rue Verbiert(南怀仁路)等。以下哪次侵华战争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因果关系A. 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22、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 “

12、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23、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通过张謇的论述,可以看出他认为孙中山的革命A. 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要求群众剪辫的通令。当时“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留辫者“非讥之为豚尾(猪尾巴),即詈之曰满奴,甚欲

13、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以上现象反映了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发式成为当时衡量是否革命的唯一标准C. 当时社会普遍缺少民主理性的精神 D.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社会生活的彻底变革25、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孙中山提出辞呈,接着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对于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解错误的是A. 与英国“光荣革命”的形式相同B.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法律C. 充分暴露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 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26、1906年

14、,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 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B. 民族危机日益严峻 C. 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D.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27、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 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 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D.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28、2017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当天,党和国家主要领

15、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80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切愿望是 A. 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C.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D. 牢记历史,牢记仇恨29、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 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 东北抗日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 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30、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据,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