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旅游白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旅游白皮书.doc(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旅游绿皮书 总报告2003-200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概况2005年及其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二、旅游绿皮书 专题报告1、市场篇2003-2005年中国出境旅游的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2003-2005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2、热点关注篇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历程、特征与对策对中国世界遗产门票问题的思考3、产业运行篇中国大型企业涉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的旅游产业链延伸中国旅游预订网站发展透视一、旅游绿皮书 总报告n 2003-200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一)总体状况 1. 2003年的发展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投资和内需的拉动,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带来
2、的机遇,中国旅游业也和其他产业一样,面临着十分有利的发展时机。 2002年,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都出现了较2001年更令人乐观的增长态势。据统计,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已达5566亿元,比2001年增长11.43%,高出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3个多百分点。 进入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更出现了难得的强劲增势,和其他许多产业一样,旅游业出现了“开门红”,整个第一季度发展形势异常喜人。而突如其来的“非典”,使中国旅游业一下子跌入深谷,至2003年4月底,全国有组织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都基本停止。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后于5月、6月宣布
3、撤销对香港、广东和北京的旅游警告,并将其从SARS疫区名单中删除,旅游业随即出现了强劲的恢复势头。其中受“非典”影响最为严重的广东、北京等地方政府,不仅积极落实国务院、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有关扶持旅游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而且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实情的相关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加速了旅游业的复苏。 关于“非典”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上本旅游绿皮书已有详尽的说明,而这一年多来的发展,再次印证了我们当时的判断和分析:“非典”所造成的重大损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旅游产业“敏感性”的认识,从而努力探索旅游业的危机管理,寻找应该采取的办法与措施。“非典”的经历,加速了居民在旅游方式、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等方面
4、的变化。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与安全;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乡村旅游和自然旅游更受欢迎;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一日游、周边游、近地游、自驾车游、家庭亲子游等更加普遍。这些都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动力。“非典”的“洗礼”,推动了旅游企业新的改革计划,如改制、重组、转让等加快,更多的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同时,诸多企业着重确立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重视消费主体的多侧面,开辟销售渠道的多途径。 2. 2004年的发展状况 2004年,中国旅游业以快于人们预期的速度得到了全面复苏。 在入境旅游方面,2004年,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并被全球知名的旅游传媒TTG(Travel
5、 Trade Gazette,Asia)评定为2004年度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年,中国入境的观光、商务、探亲等旅游人数为109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7亿美元,增长47.9%。 在国内旅游方面,2004年,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已达11亿人次,增长26.6%;旅游总收入4711亿元,增长36.9%。 在出境旅游方面,2004年年国内出境人数达2885万人次,增长42.7%;其中因私出境2298万人次,增长55.2%,占出境人数的79.7%。 需
6、要说明的是,2004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实际上是最近几年常规增长的叠加,也就是说中国旅游业在2003年遭遇了“非典”重创后,又回到了最初迅速发展的轨道上。 从总体上看,形成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目前有利的因素在不断增多,不利的因素虽然不少,但正在被重视、被克服。从产业发展来看,一方面,对中国旅游的需求非但没有转移,而且还在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旅游供给不仅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具体来说,需求的增加表现在:尽管突发的灾害为人类带来了损失,甚至会让一些人感到恐慌,但是经过灾害冲击的人类只会更好地树立战胜灾害的信心;人们会对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更加关心,这种关心必然
7、会影响到旅游内容的取向,但并不能转移人们对旅游的向往。对于大量的中国旅游者而言,2003年的“非典”,并没有影响到个人的旅游需求和社会的旅游需求的存在,不仅闲暇时间没有减少,而且收入还在不断增加,同时作为人际交流需求的社会生活更加活跃;对于众多的入境旅游者而言,不仅中国的旅游吸引力依然存在,而且中国的发展与开放又不断产生着新的引力。供给的增强体现在: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培育,目前中国的旅游产业不仅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形成了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从旅游交通,到旅游住宿、目的地接待、丰富的餐饮供给以及旅行社对这些有效供给给以的整合,形成了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有价格适应力的线路和非包价服务,再加上主
8、管部门对质量监督的加强,因此在旅游者心中,中国的旅游供给和服务还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当2004年旅游需求恢复和不断增长的时候,旅游供给就能够较为适当地给以满足。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旅游业虽然“敏感”,但并不“脆弱”,中国的实践再次验证了旅游业的这一特性。 (二)三大市场 1.入境市场 (1)2003年。受伊拉克战争以及“非典”疫情的影响,加之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相对低迷,全球国际旅游者人数较2002年有小幅下挫。据世界旅游组织2004年初公布的数据,2003年国际旅游者人数为6.94亿人次,比2002年减少860万人次(同比下降1.2%);2004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再次公布:
9、2003年世界国际旅游总收入为5140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400亿美元。但若以欧元计算,世界国际旅游总收入则为4550亿欧元,比上年减少470亿欧元(2003年,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平均下降了20%)。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和汇率变动因素,以不变价格计算,并用接待国(地区)货币来衡量,则2003年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同比下降了大约2%;在东亚地区和大洋洲,国际旅游收入的降幅更为明显。 2003年,我国的入境旅游受到了重创,全年接待入境游客9166.21万人次,比2002年下降6.4%(其中:外国人1140.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5.1%;香港同胞5877.0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澳门同胞
10、1875.7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9%;台湾同胞273.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4%)。入境过夜游客3297.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4%,仍居于世界第五位;旅游外汇收入测算数为174.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其中:过夜旅游者入境花费为156.83亿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90.10%;一日游游客入境花费为17.23亿美元,占9.90%),在世界上的排名从第五位下滑到第七位。相对于入境游客数,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下降幅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的降幅大于一日游游客;二是入境游客中人均花费较高的外国人和台湾同胞数量下降幅度更大。 在具体市场方面,2003年,除非
11、洲外,其他各洲入境人数均比上年下降。16个主要客源国中,除俄罗斯、印度来华人数分别增长8.57%和2.57%外,其余14个主要客源国大都比2002年下降了许多,其中减少10%以上的有12个,减少20%以上的有8个,如此大面积大幅度的下降是从来没有过的。具体而言:俄罗斯增长8.57%,印度增长2.57%,蒙古下降7.70%,韩国下降8.42%,菲律宾下降10.00%,印尼下降15.61%,澳大利亚下降15.75%,英国下降15.93%,加拿大下降20.94%,德国下降21.22%,日本下降22.93%,新加坡下降23.95%,美国下降26.64%,马来西亚下降27.40%,泰国下降28.71%,
12、法国下降29.74%。 (2)2004年。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旅游都显示出强劲的增势。虽然目前尚无完整的统计数字,但是据世界旅游组织副秘书长2004年11月的预测,全球入境旅游在经历三年的徘徊后2004年可能出现强劲的增长,估计全球入境旅游者将比2003年增长10%,达到创记录的7.64亿人次。 据2005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次数创纪录地达到了1.0904亿人次,不仅比2003年增长18.96%,而且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02年增长了11.3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4176.14万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26.66%和13.47%),从
13、目前的资料初步估计,有希望超过意大利(2003年为3960万人次)跃居世界第4位;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7.39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47.87%和26.26%),从目前的资料初步估计,有希望超过德国(2003年旅游外汇收入为230亿美元)和英国(2003年为194亿美元),跃居世界第5位。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入境外国游客数已经达到了1693.25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了48.49%,较之2002年也增长了25.99%。在人数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入境外国游客的增长是中国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率(比2003年增长47.87%)远高于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率(比20
14、03年增长18.96%)的主要原因。 从入境旅游者的结构来看,2004年,入境的商务客、散客的增长较快,而团队的恢复仍然缓慢(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2年的80%左右)。这一方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商机带来了商务客人的大幅增长;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的招徕没有与行政安排的形象推广互相配合的原因。看来,入境团队旅游的恢复不够理想,不仅不能忽视,而且需用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加投入,强化促销,跟上行政部门旅游形象推广的步伐,以期更好地发挥行政推广促销的效果,实现团队入境旅游的全面恢复。 2.国内市场 (1)2003年。受“非典”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全年国内旅游人数为8.70亿人次,
15、比2002年下降0.91%。其中,城镇居民为3.51亿人次,比2002年下降8.83%;农民为5.19亿人次,比2002年增长20.2%。2003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42.27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下降11.24%。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04.09亿元,比2002年下降15.58%;农民旅游消费1038.19亿元,比2002年增长0.76%。 2003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395.7元,比2002年下降10.43%(在2002年已经降低1.7%之后,又降低了10.4%。)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684.9元,比2002年下降9.84%;农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00.
16、0元,比2002年下降4.35%。 如果把2003年国内旅游与2000、2001、2002年的情况做一个连续的比较,就会发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2003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的出游人数和出游率、旅游总花费和平均花费,都比2002年有相当程度的降低。除了出游率略高于2001年外,其他各项(包括出游人数、年度总花费、平均花费)也均不及2001年的水平。 第二,就城镇居民而言,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出游人数、出游率、年度总花费、平均花费,不仅比2002年有了十分明显的降低,而且所有各项(包括出游人数、出游率、年度总花费、平均花费)均未达到2001年的水平。 第三,就农村居民而言,2003年,尽管“非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却显得有些特别: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出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