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滴水穿石的启示7.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62621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滴水穿石的启示7.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滴水穿石的启示江苏省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王志华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说理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学习在说理文中围绕中心观点写人的事例的方法。2.尝试用简要的语言,围绕中心观点,改写前面课文中或者课外的事例,作为事实阐述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揭示启示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文,它是一篇说理文,也就是通过事例来说明道理的课文。 板书:说理文2.那这篇课文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齐读)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你能把滴水穿石的启示从一句话读成两个词吗?(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指名读,突出水滴精神)3.追问:不三心二意就是目标专一,不半途而废就是持之以恒。同一个意思,却在句子中出现两次,这不是啰嗦吗?(从正反两方面来说,这样表达的观点更鲜明,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小结:是的,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这样的表达更有力。我们来看课文后的一组词:3.出示词语:读读下面的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你能读准确吗?找出近义词。读一读。(读读词语,最好能读出词语深藏的意思或者画面感,比比谁读得好。)二、学

3、习第3节,感悟说理文中写人之法1.为了让滴水穿石的启示更有说服力,作者采用了举例子的说理方式。(板书:举例子)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哪三个名人的事例?(出示第三节课文)他们分别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2.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这段话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把你的发现在组内交流一下。预设1:不同之处:(时代、国籍等不同)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代表古爱迪生:美国发明家 代表外、今齐白石:现代书画家 代表中、今看来这事例不是作者瞎选的啊,他们极具代表性,很典型的。这样写,使道理更有说服力。对啊,作者用这三个名人的事例就可以证明(引读最后一句话):古今中外(提示:

4、作者选取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来证明道理,就更有说服力了。)预设2:相同之处:(1)事例简短,语言简要。(出示以前学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与本文李时珍的事例比较中发现)字数少,这篇文章里写得特别简洁,我数了数,最多不过99个字,最少的才60个字。这么少的字数,有说服力吗?(凡浓缩的都是精华啊。)(板书:语言简要)对,这就是说理文中的写人物事例与叙事文中的写事人物例最大的区别。(2)都围绕一个意思(即要说明的道理)来组织语言,都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板书:说明观点)你们看,这三个事例中的主人公都有水滴的目标专一:李时珍的目标专一表现在(从小立志学医)持之以恒表现在(引读)(走遍、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

5、力、终于) 爱迪生目标专一表现在(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持之以恒表现在毕生孜孜不倦齐白石目标专一,他(不教一日闲过);持之以恒表现在数十年、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3)表达很有规律(发现不了就提示:读读每一个事例的开头一句)都是先说人物身份(板书:国籍身份朝代或者国籍、身份、姓名)再介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经历 (板书:经历“顽石”)最后讲他们的主要成就(板书:主要成就)小结:这三个事例尽管短小,却很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齐读你看,3.课文里介绍完这三个名人的事例后,还有一个省略号,你读懂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的意思了吗?(还有好多名人也因为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那你知道还有谁的事例能补

6、充这个省略号? 如本册教材中的(法布尔、富兰克林、诺贝尔、谈迁)课外你还读到过哪些这样的事例?(李白、勾践、祖逖、孙膑、李四光、姚明、马云)(1)你能选择一个名人,仿照书上的例子说一说吗?(提示:要注意语言简要,能证明道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先介绍出身,再讲经历,最后写成就。)在写经历的时候,可以选用划出的四字词语。出示词语(2)选择一个事例写一写,提醒说过的例子是他已经申请专利了啊,你就写专利呢?还是再挑战一个?(3)交流点评:请大家对照板书中的要求,说说写得怎样?哪里很不错,哪里可以再改一改?(实物投影,修改)点评2个学生(4)各自自改提高(5)成果展示:选择古今中外三个事例来串读,其余的

7、也有任务,读第3节中的启示。小结:写得不错,这是我们五()班改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你们看。从自然现象到得到启示,讲述自然之道,再举出名人事例证明观点,课文已经很完整了啊三、学习第4节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呢?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读这一自然段,谈谈你的看法。这一段时从反面来说明道理,正反两方面结合,使课文的说服力更强,更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齐读最后一节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在说理文中如何围绕中心观点写人物事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以后同学们写启示、写读后感中常常会用到哦。为了让我们的观点更加鲜明而有说服力,课后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出示作业)四、课后作业:1.搜集与滴水穿石精神有关的名言或身边故事。2.阅读中外名人故事集,充实自己,再想想我们还可以选哪些人来证明滴水穿石的启示。板书设计: 说明观点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说理文 国籍身份 语言简要 经历“顽石” 目标专一 主要成就 持之以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