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62537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第二单元表现“人间真情”,由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组成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小话剧,是一个两幕剧。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要引导学生关注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 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 二、 请罪原因:廉颇为何请罪,他有什么罪?这需要我们从第一幕话

2、剧中寻找答案。从第一幕中,了解廉颇的请罪原因。第一幕廉颇并没有出现,而是蔺相如和他的门客的一番对话。地点是蔺府。为了更好地把握请罪原因,可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三、 请罪过程:廉颇“负荆请罪”是剧本第二幕内容,学生通过学习,领悟请罪情节,特别对廉颇当时的表现作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每一个动作、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以及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到位。从而让学生感受廉颇有错就改的大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 此文与众不同,引导学生注意剧本的特点是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 教学设想: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历史

3、人物,能够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感人,不仅仅是因为司马迁艺术创作的水平高,更主要的是因为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在吸引着我们,活在我们心中的是廉颇的异乎寻常的真诚和蔺相如的异乎寻常的大度我想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从人物形象入手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剧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根据剧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品读方法: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 至于剧

4、本表演,我认为也可以先演后学,边演边学,学后再演。这个就要考虑班级的学情了,反正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全文共12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谭老师想平常一样早早赶到学校上班。第二至七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的感人经过。第八至十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

5、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十至十二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课文通过谭老师在大灾之时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正面刻画了人物形象。用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第三段的侧面描写,渲染了人物,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5.12大地震发生的经过和一些细节学生都有所了解,学习本课很容易引起共鸣。本课的教学可以从课题入手。生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姿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姿势?你从最后的姿势中感受到什么。抓住文中的几个动词“张开”“沪住”“撑”等和潭老师的话,组织学生通过读和演来反复体会,理解这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

6、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可以让学生结合前面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内容进行研究,谭老师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理解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姿势,是诠释爱与责任师德灵魂的姿势。 同时本课的侧面描写也很值得品味,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本课是一篇感人泪下、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这些侧面描写的语句,帮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一个普通人在这种大难之前所做出的崇高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本课

7、做一个很好的习作范例,让学生感受侧面描写在一篇文章中的价值,并且可以适当进行写作训练。船长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文章最后一小节“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句话里有两个重要的词:“忠于职守”和“做人之道”。这是哈尔威船长品质的概括性写照。在我看来,探究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明了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是走近哈尔威船长

8、的一个突破口。就这么一个简短的故事,当然不可能十分丰富、全面地了解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这个典型故事,了解到哈尔威船长最重要的“做人之道”。 1 遇到危难要“先人后己”。“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这一句话最能看出哈尔威船长的“先人后己”。 2 遇到危难险要沉着镇定。 这是本文的着力之处,多方面体现了哈尔威的沉着镇定: (1) 对比:感受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本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小孩,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剖”、“可

9、怕”、“半裸着”“哭泣”“猛烈地涌”等词,看出场面的混乱慌张。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一窝蜂”“拼命维持秩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这些词可看出慌乱更趋严重,失去控制的慌乱。 这两段描写乘客慌乱的文字,对比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镇定与沉着;乘客越是慌乱,越能反衬出哈尔威的沉着镇定。 (2) 行动:感受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 哈尔威的行动主要表现在他的语言上。 和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简短有力,思路清晰,突出表现了哈尔威的沉着镇定。这段话的描写也很有特色。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没有一个提示语,

10、显得干净利索,果断有力。 (3) 议论:感受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 议论一:“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伟大的灵魂指哈尔威的精神;什么精神在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先人后己、保护弱小的崇高品质。 议论二:“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最精彩的无疑是“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这一句,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处理灾难的能力与人格魅力,全在这里。 3 遇到危难要保护弱小。 在灾难面前,女人和孩子往往是弱者。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句话是对女人的保护。) “快救克莱芒

11、!”船长喊道。 (克莱芒是个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 这两句话是哈尔威船长对孩子的保护的缩影。 4 遇到危难要与船共存亡 哈尔威船长并不是非要死的。或者说,哈尔威的死不是来不及离开马上要沉没的“诺曼底”号,而是他坚持要和船一起沉没大海。 “轮船在慢慢下沉。” (船沉得并不快。)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徐徐”,沉得不快。更重要的是,与大海打交道的船长肯定是会游泳的。 甚至可以想象:最后一条小艇救走了最后一名船员,这艘小艇难道就挤不下哈尔威船长?船员们可能都在呼喊着、请求着哈尔威一起上小蜓,离开即将要沉没的“诺曼底”。但是哈尔威拒绝了。他屹立在舰桥

12、上,他要和“诺曼底”号共存亡。这是因为,当时,船长有一条守则:与船共存亡。 事实上,哈尔威尽力了,船上没有一个人伤亡。事实上,这次的灾难并不是他的船造成的,有很多理由可以推卸责任,但是哈尔威没有任何的辩解,他选择了与船同沉大海。他只知道,一个船长,就是要于他的船共存亡。这也是哈尔威的“做人之道”。忠于职守,与船同在,哪怕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船上的乘客十分慌乱。这在前面已经分析过。船上的船员们慌乱吗?船员们一点也不慌乱。为什么?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他们信任船长。有船长在,问题就不成为问题,灾难就不成为灾难。船长,是一个能“给灾难下达命令”的人。船员们为什么这么信任船长?因为他的忠于职

13、守,因为他的做人之道。 第30小节(结尾):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这个“又”,说明哈尔威和船员们不是第一次面对死亡的危险,他们一一克服了。每次在灾难面前,船长都是那么镇定自若,英勇无畏,化险为夷。这一次,又是化险为夷。但是这一次,船长哈尔威没有再回来。他选择了有尊严、有体面的死,英雄的死。在死亡面前,你可以成为懦夫,你也可以成为英雄。你选择好死不及赖活,还是选择有尊严地死,英雄地死,这个问题在口头或者书面的回答来看,是轻而易举的。面对实际的死亡时,这个选择就显得严峻而复杂。哈尔威的选择,却是那么清楚,那么坦然,那么镇定自若

14、。这就是哈尔威。最后一词,面对死亡,他最后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用最后并不否认他以前的种种英雄作为,用最后让我们读者为之扼腕,为之惋惜.同时,用最后一词,读来更有悲剧的感染力,更能震撼人们的心灵。 课文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里的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乔依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阅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人间的友爱互助,值得称颂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课文层次清晰,共12个自然段,分三大段:第一段(18)写乔依回家图中帮助老妇人修车;第二段(911):写

15、老妇人得到女店主热情招待后,帮助辛劳的女店主;第三段(12):写女店主理解和关爱有困难的丈夫,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爱之链,爱在哪些人之间传递?乔依老妇人女店主之间。 爱之链一:乔依帮助老妇人修汽车。 1 乔依实际上很需要钱,但当老妇人真诚地想付钱给他时,他笑着拒绝了,说:“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其实,乔依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需要一点帮助的人,他的处境很糟,他很需要钱: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美国的汽车如果我们的自行车一样普遍。开着一辆破车,如同我们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一样。乔依的车已经破到了大冬天,雪花都能钻进来的地步。这是一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的冬天。在车里的乔依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他的脚腕被蹭破了,因为他没有穿袜子。把两句话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乔依现在真的很需要钱,这么冷的冬天,他居然连袜子也没有穿,是忘了吗?这个可能性很小。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乔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