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623067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能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2、通过研读狼牙山五壮士的动作、神情、语言体会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掌握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有兼顾其他人物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二、教学重难点1、研读人物动作、神情、语言感受人物的心理,体会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2、领悟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有兼顾其他人物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

2、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和课文的1、2段,下面我们来听写一些词语。2、听写:(一人板演)屹立:眺望:激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3、 校对:请同学们抬头看黑板,我们一起来校对。4、 4、读词:有错误的赶紧改一改。改好的坐端正,我们一起读好这些词语。5、同学们,我们读过课文了,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五位战士/五壮士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6、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上节课学的1-2段中称他们为(五个战士),课文从哪里开始称他们为“五壮士”了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一下。 (从第4段开始的,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二

3、、略读课文第3段,感受五壮士舍生忘死的“壮”1、衔接:为什么从第4段开始称五个战士为“五壮士”了呢?(因为课文第3段中写到五位战士想把敌人引上了绝路。)2、问题:课文是怎样写的,请你读出来。【学生回答,PPT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问题: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原因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原因2:学生回答有难度的话,引说为了把敌人(引上绝路)。问题:战士们选择绝路时态度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A.请两位学生说理解。(态度是坚决的,坚定的。从

4、“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这个“斩钉截铁”看出来的。)(从“热血沸腾、紧跟”这些词语看出来的。)B.谁能坚定地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你把“走!”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为什么这么读?【“走”课件显红】(因为从这个字能看出马宝玉态度很坚定)评价:哦,“走!”这一个字,这一句简短的话【板书:语言】就看出了马宝玉态度的坚定,决定的果断,一点儿也没有犹豫,这就是(斩钉截铁)。谁还想读?(指名读)评价:“紧跟”这个词为什么读得特别快?【“紧跟”课件显红】(因为这个动作说明战士们和班长想法一样,他们很坚定地想把敌人引上绝路,所以要紧紧跟在班长后面。)【板书:动作】是啊,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高度一致,态度坚

5、定不移。战士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吗?(知道)要去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指向屏幕】走这条路意味着什么?(壮烈牺牲)但他们还是(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学生齐读)小结回扣: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五位战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毅然把敌人引上绝路,这种坚定不移的决心、不畏牺牲的精神这是怎样的英雄气概啊,我们怎能不称他们为壮士!三、精读课文4-5段,感受五壮士英勇歼敌的在“壮”1、衔接问题:那么在顶峰歼敌部分五壮士是怎样表现出英勇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段,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句子)说到一句出现一句。句子1:五

6、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句子2: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句子3:班长马宝玉受伤了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句子4: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3、句子归类:问题:这些句子分别在写谁?(1、2句写五位壮士,3、4句写班长马宝玉。)【课件将1、2句上升,3、4句下降】小结:是的,五位战士放在一起写这是群体描写,重点描写其中的一位战士,给班长一个特写镜头这是个体描写。【板书:群体 个体】4、问题: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样看出他们英勇的呢?5

7、、学生交流:若学生先说群体(个体)描写中的一句,则先把群体(个体)描写的句子留在屏幕上。预设群体部分:(我从“攀登”中看出壮士们的英勇,他们后面都是敌人,还一点都不胆怯)评价回扣:三面都是悬崖的棋盘陀又高又陡,可不是那么容易攀登的啊,更何况战士们还要一面(攀登)一面(射击),真英勇啊!使得不少敌人(不能前进一步,粉身碎骨),他们不畏生死,真不愧为(五壮士)。(我从“射击”中看出壮士们的英勇,他们在攀登过程中还能射击,想要消灭更多的敌人)评价回扣:是啊,战士们真是机智勇敢,英勇善战,还能依托大树和岩石歼灭敌人,让不少敌人(坠落山间,粉身碎骨)真不愧是(五壮士)。(我从“一面一面”看出壮士们的英勇

8、,因为向顶峰攀登和向敌人射击都是很危险的事情,他们却能同时进行。)评价回扣:你真了不起,战士们能在两种危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坠落山涧,粉身碎骨),他们无所畏惧,真称得上(五壮士)。(我从“居高临下”看出壮士们的英勇,因为他们站在高处,能看得很清楚,完全可以躲开敌人,但是他们却英勇地向敌人射击。)这个答案有点问题?评价回扣:你真的理解了“居高临下”,看出了壮士们完全不顾自己安危,只想把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喷射出来。他们视死如归,不得不称他们为(五壮士)。(我从“继续向紧跟的敌人射击”看出壮士们的英勇,他们对敌人充满了愤怒,要射击更多的敌人。)评价回扣:你感受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憎

9、恨,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们的(满腔怒火),不畏牺牲,无所畏惧,真是当之无愧的(五壮士)。预设个体部分:(若学生先交流到动作,则开始圈动作,重点交流动作,语言在引说中提到)(若第一个学生就交流到语言,就先讲语言再讲动作)问题:当群体(个体)部分已经交流了所有重点内容,则在屏幕上显示另两句话,问:你能从这两句中看出壮士的英勇吗?若从语言开始:(我从马宝玉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看出马宝玉很勇敢,也很聪明,为了节省弹药,班长急中生智,想到了山上有很多的石头,可以作为武器攻击敌人,而且从班长这一举动中还可看出即使没有了子弹,战士们还是会和敌人奋战到底。)【“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话课件显红】【

10、注意:这里操作时分两步:第一步:学生讲到“用石头砸看出班长机智聪明”,教师加以评价。第二步问:从“用石头砸”还能看出什么?(战士的子弹、弹药快用完了,但他们还是依然和敌人周旋到底。)】评价回扣:说得好!用石头砸是多么勇敢的行为,多么机智的决定。这样英勇机智、坚持到底的战士真不愧为(壮士)!谁来读好这句话?(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指名读。评价:这一砸,砸出了五壮士的决心。谁还想读?指名读。这一砸,砸出了对敌人的仇恨。我们一起来。引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11、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问:你还从哪里看出马宝玉的英勇?若动作词开始:【学生交流到任何一句带有动词的句子,先评价,然后一起圈所有动词】(我从马宝玉“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看出马宝玉很英勇,他好像把对敌人的愤怒都放在这枚手榴弹上,要炸死敌人。)评价:是啊,马宝玉不顾自身安危,这一扔,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你从“扔”这个动作中看出了马宝玉的英勇,真好!【如果学生不是讲“扔”,也要想好如何评价】这几句里还描写了马宝玉哪些动作呢?拿起笔来圈一圈。(动作的词语有“抢、夺、插、举、喊、拔、拧、扔”)【PPT演示,显红这些动词】同学们都在书上圈好了吗?问题:

12、谁能说说你是怎样从这些词中看出马宝玉的英勇的?(我从“抢”字看出马宝玉动作很快,他要留着这颗手榴弹。)评价回扣:是的,要留着手榴弹直到最后,作出决定时非常果断,急中生智的马宝玉!(我从“夺”字看出马宝玉动作很有力,他很愤怒,要保护这颗手榴弹,杀更多的敌人。)评价回扣:对啊,一把夺过手榴弹,动作那么迅速,把手榴弹留到最后,让它发挥最大的威力,真是一个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马宝玉。(我从“举”看出马宝玉非常有力,心中有一腔怒火,才能举起磨盘大的石头,哪怕没有武器,用石头也要砸死敌人。)评价:马宝玉真是机智勇敢,善于利用环境优势,用石头当武器。读:谁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价:这几个动作你读得真好,

13、一瞬间完成,一位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班长呈现在我们眼前。男生一起来试试看。(男生读)过渡:谁还想说?(我从“拔”字看出马宝玉很机智,战斗时很有策略,因为他看到一群敌人又扑上来了,所以用杀伤威力更大的手榴弹来作战。)(我从“拧”字看出马宝玉很英勇,他用的力非常大的,对敌人的仇恨非常深,才用“拧”这个动作。)评价:你从“拧”字看出马宝玉要让所有的愤怒汇聚到手上,等到敌人走近了,才(狠狠地打)。(我从“扔”字看出了马宝玉的英勇)评价:马宝玉这一扔,扔出了对敌人的满腔怒火,扔出了对敌人的仇恨。谁想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女生读。全体一起读“写马宝玉”的句子。小结回扣:这几句话,通过集中描写马宝玉的语言、动

14、作把他的英勇写出来了,这机智、英勇的马宝玉真的是实至名归的(壮士!)。四、研读6-9段,感受英勇跳崖的“壮”1、衔接:在场面描写中,我们经常会运用“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手法,像这样的写法课文中还有几处,你能找到吗?2、学生交流:预设:交流到第二段(描写群体的句子是:从为了拖住敌人,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描写个体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评价:是的,在第二段中,通过群体和个体描写,写出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场面,写出了每个战士杀敌的不同情景。还有吗?预设:交流到第六段(我找到描写群体的句子是: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15、。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描写个体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抢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学生交流到,用不同颜色出示两种句子】3、问题:这些句子中你怎么看出五壮士的英勇呢?(若先讲群体(个体)句,则先隐去另一句)。群体部分:(我从“屹立”看出五壮士很英勇,武器没了,石头也用完了,他们知道接下去面临的是什么,但他们觉得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这样做是值得的,这样做是光荣的,他们觉得自己死得其所,所以还像山峰站立着)。评价回扣:屹立在顶峰这一个动作看出了他们面对眼前的绝路毫不畏惧。男生能读好吗?(男生齐读)评价:字字句句都读得掷地有声,读出了五壮士的不畏牺牲!(我从“眺望”看出五壮士很英勇,他们自己都快牺牲了,可他们还在看群众,看部队主力,心中想着的是祖国、人民。)评价:在死亡面前战士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群众和部队主力),他们眺望着,希望乡亲们能安全转移,战友们能早日取得战争的胜利。谁想读好这句话?(生读)评价:读得精彩!读出了对敌人的仇恨,对乡亲战友的爱。(我从“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看出五位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