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62229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庆阳一中历史教研组 徐宁娟一、课标要求:(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二、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感悟式”的教学模式流程,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本课的教学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重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的联

2、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古代希腊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城邦政治景观,探究其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2在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相关资料时,引导学生剖析、归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3通过开展让学生合理想象和自编自导活动,设置历史情景,让学生体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和制度模式的影响、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时候地中海东岸腓尼基,有位美艳绝伦的公主,其名叫欧罗芭。有一天她外出和一群少女在海边

3、摘取水仙花、紫罗兰。突然,天神宙斯从奥林匹斯山俯瞰大地,发现了欧罗芭。宙斯不由自主的被美色所吸引,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头靓丽的公牛,来到她的身前。欧罗芭上前抚抱它,并骑上了牛背,公牛踏着爱琴海浪花把欧罗芭带到了克里特岛,并与欧罗芭结了婚。宙斯把克里特岛命名欧罗芭。根据这个神话,欧洲人认为欧洲最早是指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爱琴文明是地中海东端的希腊文明的开端。而希腊文明则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就是她的民主政治。阅读课本、自主探究1、希腊文明兴起的条件(自然、经济、政治、思想因素)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主要原因、过程)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特征、积极性、局限性)4

4、、希腊民主衰落的原因(一)希腊文明的摇篮(希腊文明兴起的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因素)课件显示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结合柏拉图的话,结合课本内容,指出希腊文明兴起的条件。1 海洋为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位于地中海东部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南向地中海,环海曲折、良港众多、岛众山重、河流交错。【合作探究】1:观察古希腊城邦示意图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希腊文明兴起的条件?【合作探究】2:认真观察古代希腊城邦示意图和中国古代秦朝时期版图示意图,思考:自然地理条件与政治制度产生之间的关系。小结:在中华文化发祥地的中原地区,辽阔的大河流域,精耕细作的农业经

5、济发达。安土重迁,血缘未遭侵蚀,治水和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导致氏族首领的权力不断加强,形成奴隶社会君主集权,血缘组织与国家形态熔铸一体。以海洋为依托产生的希腊文明体现了工商文明的传统,海洋意味着挑战和探索。而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小一眼望尽,民寡则相互熟悉、需要民主以凝聚人心,个人专权无从发展。正是这种海洋为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小国寡民城邦体制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蓝。过渡:海洋孕育了古代希腊文明,城邦体制孕育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而雅典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表格。了解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关内容。 【合作

6、探究】3: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原因;【合作探究】4:从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中找出明显有打破世袭和血缘的有关内容: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分析:梭伦改革有关财产的规定,体现了平等公平的民主原则,财富在这里意味着公民对国家安全所具有责任和能力。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界限,同样体现了民主原则。【合作探究】5: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与之前的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变化是什么?过渡: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

7、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公民参政,公民参政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合作探究】6:联系现实政治生活,结合三大改革的内容,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1、主权在民、直接民主雅典民主制城邦民主制,是小国寡民得民主制、伯利克里在著名的在阵之将士葬礼上的演讲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利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主权在民这一特征体现在国富权力结构上是:(1)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构;(2)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3)公民具有对官员和法律

8、的实际控制权,他们通过法庭实现这一权力,法庭是属于全体公民的;2、“轮番执政”。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富和门第限制。3、权利制约:雅典民主制实行严格的权力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是城却的公民集体对官员的监督和制约。4、法律至上:雅典实行严格法制,在法律面前公民平等。【合作探究】7: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1雅典民主政治和积极作用2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伯利克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利克里:一个妇女的最大荣誉就是没有男人议论她,无论说她好还是坏。亚里士多德: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

9、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1)“全体人民”是指雅典城邦的所有居民吗?(2)你对第二句材料是如何理解的?(3)根据材料,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想。3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课堂小结: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条件,古代希腊文明得到迅速发展,呈现辉煌景象,主要体现在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逐步发展到顶峰,希腊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制度及伟大文化成就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课本从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三个方面来揭示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课后小结通过本

10、次教学设计,我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相信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新课程背景下,要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重视依据课程标准,从课程高度设计教学,树立新的教材观,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的使用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既是教师教学的凭借,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教科书是由专家、学者编订的,并经国家教育部门审核通过才被推广应用的,因此它有很大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但是我们不能将教科书绝对化,对于教科书中的不当之处应该给予纠正,方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如本课标题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但是课文内容却主要讲述“雅典的民主政治”。这种题文不一致很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学生可能

11、将希腊简单的等同于雅典或者说将雅典等同于希腊。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确这一问题,讲清希腊和雅典的关系,清除学生理解中遇到的障碍。新课程背景下,“一标多本”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材观,树立“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的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以教材为基础,在目标的指引下重构教学内容,使零散的内容系统化、结构化。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有三个子目:一、希腊文明的摇篮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构:一、希腊文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及影响。重构之后的课程结构层次更清晰,更

12、突显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落实课标要求是十分有益的。其次、确立完整的历史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板书设计、问题设计、资料补充、活动设计全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整合。新课程强调统一的“三维目标”,但最后只剩下“一维目标”了。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缺乏史料的支撑,师生互动缺乏载体,问题设计缺乏引导性,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离开的史料的支撑更是无从谈起。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课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要求引入丰富的史料,保障问题设计、活动设计的有效开展。在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次教学设计克服了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如何使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有效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新高考命题的核心依据是课程标准,但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对新课程的实施与高考的有效结合提出了挑战。新课程背景下提倡“一标多本”,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规范下出现了四个版本的教科书。但是教科书在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课后习题见导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