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6171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白菜黑斑病大白菜黑斑病发病症状大白菜黑斑病又称黑霉病,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老叶先发病。病斑灰褐色至黑褐色,呈圆形,有明显较稀的同心纹,边缘有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有一层黑霉。病斑直径2-6毫米,发病重时引起叶片变黄干枯。茎和柄病斑呈纵条形,也生有黑色霉状物。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raphani)。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土壤中、采种株上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借气流传播。当温度在10-35的条件下均能引起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7。病原菌在冷水中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白菜生长中后期易发病和流行。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用50%

2、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农业措施。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翻晒土地,减少田间菌源;使用充分腐熟的堆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2.大白菜假黑斑病大白菜假黑斑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生长衰弱的叶片和种荚易发病。病斑近圆形,浅灰褐色。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层。严重时

3、病斑互相融合,引起叶片干枯。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细链格孢(A.tenuis)。病原菌在留种母株、种子表面、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初侵染源和再侵染。湿度为17左右时大白菜最易发病。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农业措施。实行轮作;收获后清洁田园;施用腐熟的堆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3.大白菜

4、炭疽病大白菜炭疽病发病症状该病分布很广,以长江流域各省危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花梗及种荚。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苍白色或褪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为圆形灰褐色病斑,病斑中央略下陷,呈薄纸状,边缘隆起,直径1-3毫米;发病后期病斑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在叶背主要危害叶脉,形成凹陷的条状褐斑。叶梗发病形成长圆或纺锤形至梭形凹陷褐色至灰褐色斑,湿度大时病斑有赫红色黏状物。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希金斯刺盘刨(Colletotrichumhiggianum)。病原菌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种子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借风或雨水飞溅传播初侵染。潜育期3-5天,发病后病部能产生病原菌进行再侵染。该病为高温、高

5、湿型病害,早播、种植、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大白菜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在播前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农业措施。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清洁田园;发病较重的地区应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控制莲座期的水肥;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种;增施磷、钾肥,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加速病残体的腐烂。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

6、-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4.大白菜菌核病大白菜菌核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根茎基部,其次危害叶柄和果荚。病斑初为黄褐色,后为淡白色,最后全部腐烂,无恶臭味。病株内外可见到白色菌丝和黑色鼠粪状菌核。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osclerotiorum)。病原菌在土壤、菜种株上和种子中越冬或越夏。多雨潮湿季节菌核萌发,借气流传播。衰老叶片上先发病,病部产生菌丝通过病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0-30,最适宜温度为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从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但以上生长后期发生较多。贮藏期也能发病。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

7、种子要进行温汤浸种,病并通过漂汰除去菌核。农业措施。选用无病种子;与禾本科作物进行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肥、钾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于悬浮剂(农百灵)1000-13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药,共喷药3-4次。5.大白菜黄叶病大白菜黄叶病发病症状苗期即开始发病,表现为生长缓慢,近半叶片褪绿引起半株或整株叶片萎蔫,似缺水状,拔起病株可见须根少,主根维管束变褐。莲座期至包心初期开

8、始黄化。进入包心中期,叶脉褪色变黄,叶脉四周多保持深绿色,叶缘失水皱缩且向内卷曲,导致植株呈萎缩状或枯死。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芥属黄萎镰孢霉(Usariumoxysporumsp.conglutinans)。病原菌在土壤中生存,干旱年份土壤温度过高,引起根系造成灼伤,根系逐渐木栓化,造成病原菌侵入,引起发病。病害治疗方法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尽量避开高温干旱季节;蹲苗要适度,防止苗期土壤干旱,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发育。药剂防治:喷雾或浇灌25%使克乳油1500-2000倍液,20%二氯异腈脲酸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

9、液,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1-2次。6.大白菜细菌性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黑腐病发病症状叶片上的病斑多从叶缘向内扩展,形成“V”型字形黄褐色枯斑,病斑周边淡黄色;病原菌沿脉向里扩展时会形成大块黄褐色并班或网状黑脉。叶梗发病时菜帮干腐,引起叶片歪向一边,有的产生离层脱落。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孢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a)。病原菌在种子、病残体或采种株上越冬。种子带病幼苗出土时即发病,成株叶片发病能形成系统侵染。生长期间能通过病株、肥料、风雨或农具等传播蔓

10、延。与十字花科连作,高温、高湿,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利于病原菌侵入而发病。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徒长或早衰,害虫猖獗,暴风雨频繁,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收性粉剂拌种。农业措施。种植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抢作;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适时播种,不宜播种过早,合理浇水,适期蹲苗,注意减少伤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100-200毫克/千克,氯霉素50-100毫克/千克,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7.大白菜细菌性褐斑病大白菜细菌性褐斑病发病

1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叶片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中间颜色稍浅,病斑四周组织发黄,许多小病斑可融合为大斑块。叶脉发病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叶片呈水渍状腐烂,干燥后变白干枯。多从外叶开始发病,逐渐向内部扩展,病情扩展很快,几天内即可达到包心叶,生产上常成片腐烂或干枯。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esudomonasaeruginosa)。病原菌为土壤腐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多从伤口侵入。连阴雨,田间湿度大,气温高,病害扩展迅速,能造成危害。植株适宜发病温度30-35。病害治疗方法农业措施。选育抗病品种。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进行2年以上轮作。药剂防

12、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900倍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掖。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8.大白菜软腐病大白菜软腐病发病症状柔嫩多汁的组织发病呈浸润半透明状,后变褐色。渐变为黏滑软腐状。少汁组织发病后先呈水渍状,逐渐腐烂,最后患部水分蒸发,组织干缩。多从包心期开始。起初植株外围叶片在烈日下表现萎垂,但早晚仍能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再恢复,露出叶球。发病严重的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隋组织完全腐烂,充满黄色粘稠物,产生臭气,并引起全株腐烂。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

13、害,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病原菌主要在田间病株、窖藏种土中未腐烂的病残体及害虫体内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多发生在大白菜包心期以后,叶柄上的自然裂口以及虫伤最易引起发病。大白菜包心以后多雨,叶片基部初于浸水和缺氧的状态,伤口不易愈合,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蔓延。病害治疗方法农业措施。避免在低洼、黏重的地块上种植;选择前茬大麦、小麦、水稻、豆科植物的田块种植,避免于茄科、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平整土地,清沟整畦,采取高畦栽培;实行沟灌,严防大水漫灌;农事操作中避免植株形

14、成伤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750倍液。每内隔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9.大白菜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细菌性黑斑病图片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和种荚。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直径1毫米左右浸状小斑点,开始为暗绿色,逐渐变为褐色,使病斑中间呈油浸状,病斑能相互融合成大斑;叶脉变褐,叶片变黄脱落或扭曲变形。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丁香假单孢点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maculicola)。病原菌主要在种子上、土壤中

15、及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主要在莲座期至结球期侵染。雨后易发病。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45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物,发现少量病株及时拔除。药剂防治。出现病株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大白菜对铜知剂敏感,要严格掌握用量,以避免产生药害;炎热中午不宜喷药。10.大白菜干烧心病大白菜干烧心病图片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心叶上。发病初期幼嫩的内部叶片前端出现褪绿的浅黄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深褐色干纸状。严重时不能形成叶球,遇雨心叶腐烂发臭。轻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