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张旭烨.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609866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张旭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案例张旭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案例张旭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张旭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张旭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不等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认知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关系,以及不等关系的应用.二、讲授新课1.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大

2、家肯定接触过不少,能举出例子吗?那么,如何用式子表示不等关系呢?请看例题:如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 cm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2, 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3)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12呢?(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的取值,再试一试.本题中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大于”等词的含意.圆的面积是R2,其中R是圆的半径.两数比较有大于、等于、小于三种情况,“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2.下面请

3、大家互相讨论,按照题中的要求进行解答.(1)因为绳长l为正方形的周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得面积为()2,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2,就是25.(2)因为圆的周长为l,所以圆的半径为R=.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2,就是()2100,即100(3)当l=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cm2).圆的面积为5.1(cm2).45.1 此时圆的面积大.当l=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cm2).圆的面积为11.5(cm2)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4)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均为l cm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因为分子都是l 2相等、分母41

4、6,根据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因此不论l取何值,都有.3.做一做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 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 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为 3 cm.这棵树至少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只列关系式).请大家互相讨论后列出关系式.4.议一议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由25 100 3x+5240得,这些关系式都是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由此可知: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5.例题.用不等式表示(1)a

5、是正数; (2)a是负数;(3)a与6的和小于5;(4)x与2的差小于1;解:(1)a0;(2)a0;(3)a+65;(4)x21;三、补充练习当x=2时,不等式x+34成立吗?当x=1.5时,成立吗?当x=1呢?解:当x=2时,x+3=2+3=54成立,当x=1.5时,x+3=1.5+3=4.54成立;当x=1时,x+3=1+3=24,不成立.四、课时小结能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特别要注意“不大于”,“不小于”等词语的理解.通过不等关系的式子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五、课后作业 习题1.1六.活动与探究a,b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用“”或“”号填空:(1)a_b;(2)|a|_|b|;

6、(3)a+b_0;(4)ab_0;(5)a+b_ab;(6)ab_a.解:由图可知:a0,b0,|a|b|.(1)ab;(2)|a|b|;(3)a+b0;(4)ab0;(5)a+bab;(6)aba.教学反思: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较成功的新课。不等式的关系,学生已有许多实际经历,但学生没有将生活中已有的数学现象联想到数学。本节课先创设现实,课件引课,通过有趣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中,“用两根长度均为l cm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等题目,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充分实践和探索的空间,经过学生操作、思考、概括、比较,将不等式的关系显现出来了。对于本节中的“做一做”第2题,在这一节作为目标为时过早,应放到以后的教学中完成. 但是本节课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学生平时缺少锻炼,胆怯,使得课堂气氛没有达到最好效果,这也是本堂课我的一大遗憾!但是本堂课的反思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做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