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敕勒歌》教学设计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中学 史绪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这一课安排了《夜宿山寺》和《敕勒歌》两篇课文《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新课标》指出:“ 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质朴豪迈的语言美、开阔恢弘的意境美,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良好素材二、学情分析 :从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年龄较小,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注意力不集中从学生基础能力来看,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积累,能够借助插图进行想象,读懂诗句大意由此,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和语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概括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中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语言美和诗意境的美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五、教学准备:《敕勒歌》ppt,黑板贴等材料六、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学法上主要采用多种形式地朗读,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经典咏流传中的《敕勒歌》片段,孩子们这首歌好听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首歌,歌名叫《敕勒歌》出示题目加敕勒两字的拼音,板书课题)前两个字是不是不认识?跟老师读字正腔圆,再读一遍2、你知道敕勒是什么意思吗?其实,(放录音)敕勒指的是少数民族敕勒族,也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敕勒族的人很会骑马这个敕勒族里有个伟大的人,叫——斛律金。
斛律金是敕勒人的首领这个人能征善战,尤其善于骑马他带着他的民族,打了无数的胜仗但是,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有一年,他带了部队,打了一次大大的败仗这时,他的统帅不高兴了,他说:斛律金啊,打不了胜仗怎么办,你看士兵们垂头丧气的样子,你得让他们重振雄风啊斛律金就在他的族人面前唱起了一首歌谣,使军心大振3、师:你们看,斛律金唱的这首歌谣就是《敕勒歌》,它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出示整首诗)【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音频激发学生对古诗及它的背景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接下来我们就打开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读二)一读 画生字1、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这首诗?先别急,我们来看看老师对你们提出了哪些要求:(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圈出本课的生字设计意图:让孩子带着要求读书2、下面带着要求读诗吧!3、师:孩子们静心读诗的样子真美!划出生字了么?看看屏幕(出示整首诗,生字加拼音,标红)是不是画出了这些生字?先自己带着拼音读一读读好了吗?谁愿意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4、有人说,诗是语言的贵族!语言太复杂太啰嗦,就不是诗了。
你看,这首诗一共只有27个字,多简炼!我们要把它读得字字准确!谁还愿意读给大家听?(你读的字字准确)5、孩子们,带着拼音大家读得很正确,老师想知道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咱们一起来读一遍6、看来还难不倒大家了,现在老师把生字宝宝单独请出来了,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火车火车开开,哪列小火车开起来?7、大家生字掌握的这么好,我想知道你们的秘诀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8、这些生字中,这个“茫”字容易写错,仔细观察,你知道哪个地方最容易出错吗?这个字是上下结构,所以写的时候草字头要长一点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教师在黑板田字格里范写,学生书空,边写边念着笔顺)9、打开书,在课本的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两字开始吧!我们看这两个同学写的字哪个更好?好在哪里?我们在田字格里改改吧设计意图:能正确地朗读这首诗,掌握生字,会写“茫”字三)二读 读通顺孩子们,读诗的时候,不光要读准确,还要读通顺你能把它读通顺吗?谁来试一下?(读得真流利设计意图:把诗读通顺四)三读 读节奏这首诗的题目叫《刺勒歌》,孩子们看,最后一个字是歌既然是一首歌谣,就一定要读得有节奏感这样读:敕勒/川,阴山/下孩子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来。
设计意图:读出诗的节奏感五)四读 读理解这首诗我们读得错落有致、有声有色,你知道它写了什么吗?我们结合注释和课本的图片,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小组讨论后要交流一下:哪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理解?)多美的一首诗啊,思考一下在读诗的过程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一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和动物谁来交流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敕勒川、阴山、天、野、牛羊)1、出示“川”的象形字,从字形上看,你来猜一猜,“川”字,是什么意思?是的,我们学过的“河川”、“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都是水的意思,那么 “敕勒川”中的“川”字也是水的意思吗?对,敕勒川的“川”字是平川、平原的意思2、(1)师:出示蒙古包图片(带有天似穹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2)小结: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我们现在叫它“蒙古包”,古时候也叫“穹庐”3)作者把什么比作了穹庐?(4)小结:是啊,作者把天比作了穹庐,想象一下,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带着想象再来读读这句话 (5)“天似穹庐”中的“似”字我们还可以把它换成一个什么字? 3、我们说“白发苍苍”说明头发是?(白色的)这里的“苍苍”是白色的那松柏苍苍呢?(松柏绿绿的)天苍苍呢?(天空蓝蓝的)4、(1)“茫茫”孩子们,你们看{大海图片},大海茫茫,说明大海很?(宽广)没错,没有边际。
云海茫茫:说明云雾很浓,看不到边际那“野茫茫”(出示图片)也就是草原?(没有边际)(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天苍苍”、“野茫茫”的词语?我们一起读出叠词的味道5、草的长势怎么样?(茂盛)从哪里看出来的?(草把牛羊都挡住了,只有起风了把草吹低了才能现出牛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字,古代有出现和看见的两个意思这里,你觉得是那种意思?为什么?所以,古诗是特别讲究用字准确的老师读这首诗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一句,知道为什么吗?前面写敕勒川啊,阴山啊,天空啊,原野啊,这些景物都是静静的突然风停了,草低下,牛出现了,羊出现了——整个草原动了这样的动静结合,敕勒川就更美了设计意图:读通诗意六)、五读 读韵味了解了诗的内容,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会读得更有韵味,你看老师会这样读我们跟老师一起读出诗的韵味设计意图:读出诗的韵味七)、六读 读意境 1、师:其实,好的诗词啊,还是一幅画!所以,我们读诗词,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是读着读着,就好像亲眼看到了一样!短短27个字的一首诗,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那么多景象!完全就是一幅画啊!(点击课件,呈现插图师: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画家心中的景象我们可以比他更高明一些!因为当我们闭上眼睛(示意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我们的想象,我们会看到更多更美的景象。
2、师:(伴乐范读,引导想象你一定会看到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蓝蓝的天空你看到了吗?真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绿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风吹的声音你听到了吗?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生闭眼想象,交流并诵读让我们把想象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我们齐读这首诗师:孩子们读出了画面感,老师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草原3、师:是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来到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作者就像一个画家,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草原风光图”来,我们一起再美美地欣赏这幅图画般的诗 4、配乐:谁愿意再读一遍这首诗?(你真是个小诗人)【设计意图:展开想象,读出意境八)、拓展:1、看到这样美的景象,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者古诗?2、看到这美丽的画面,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这样一些美丽的词语:一碧千里、一望无际、无边无际、绿草如茵、翠色欲流、蓝天碧草3、我们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样一些诗:(配音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三月蓝青腊月黄,无边草色沐秋光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自己读一读这些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你在读诗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此时,这美丽的画面一定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带着这些画面你一定会读出诗的意境,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大家听?4、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你都知道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古代也有很多诗人也赞美了这些美丽的风光,比如: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水》、《大林寺桃花》,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就不一一列举了,如今春光正好,我们可以到大自然走一走,感受一下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设计意图:补充描写草原的词语和诗句,以及其他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既是对课堂所学的一个拓展,更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育,使德育落到实处九)、课堂检测:《敕勒歌》这首诗我们读了很多遍,相信它已经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了我们试着背诵一下这首诗十)、小结:一千五百年过去了,《敕勒歌》吟唱了一代又一代,,让我们跟着录音一起,在吟诵中结束这节课课后请孩子们画一画你眼中的敕勒川,吟一吟你心中的敕勒歌十一)、板书: 敕勒歌 茫 川 山 天 野 静 牛 羊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