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60674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教学过程:课前听音乐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导入及整体感知同学们,音乐我们就欣赏到这里,下面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八课,(生齐读课题:灰椋鸟)这篇课文作者徐秀娟在我省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就目睹了灰椋鸟,课文哪几节向我们介绍了作者观察到灰椋鸟的情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生准备)谁来告诉大家是哪几节写了灰椋鸟的情况?这两节分别写了灰椋鸟的什么?是啊

2、,这些都是作者观察到的情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欣赏这两小节。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我们跟随着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周围静极了(第三小节)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2、 哪位同学给大家汇报一下 同学们真会读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体会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大概过程。同学们就像这样睁大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再次走进这段课文,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什么样?(学生准备要好时)把你感受深的句子画出来了,你能把这种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自己先读读。如果你觉得读一遍还不满意,就再读,读到满意为止。3、有

3、没有同学想汇报一下。 这位同学读得这样认真,感受得这样深刻,那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试看,再读读。指名读,并指导 有没有同学想给我们大家读读,把灰椋鸟的多和壮观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位同学将灰椋鸟飞行的对形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多长的长队 还有谁比他读得更好? 这位同学展现得更加清晰了。谁在来读读? 同学们读得这样投入,老师也想读一读(A、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写出了大部队归林的壮观气势。)谁来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齐读B、启发学生通过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 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展开想象,进一步加深对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

4、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指名读句子、齐读是啊,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所组成的队伍啊!)3、 同学们拿起课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同学们刚才所看到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 齐读同学们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5、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你还听到了什么?6、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的耳朵里意思丰富着呢?你们听(引读)先回来的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7、 这鸟儿懂得了倾诉,懂得了呢喃细语,它们在说着知心的话儿,在交流着见闻,在树的情抱里开着沙龙吧会。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引导学生

5、从多方面回答,不能太单调)同座交流讨论全班交流6、 老师已经感觉到同学已经融入到这样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壮观的画面,我们可以给这个画面起名为(归林图)7、同学们不仅眼睛亮,而且耳朵灵、心儿明。感受到了鸟儿的呢喃细语,这一小节作者先看到,后写听到,写得很有条理。让我们一直再感受到鸟儿归林时的情景。请大家拿起书,一起朗读第四小节。齐读第四节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睁大我们的眼睛,竖起我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大家读读

6、课文第五小节,想一想: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像刚才那样勾画,体会。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1)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把灰椋鸟写的很美,变得活泼,变得可爱,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怎么样?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还家了一个定论是有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的鸟儿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于是作者不由得发

7、出了惊叹,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那种轻盈的姿态谁能带我们去看得更真切些?(范读)指名读 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齐读(2)体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写出了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非常壮观。(指名读)(此句教学设计要细化)(如:百鸟争鸣中百是不是指一百只?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谁来读,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气势。/练读./指名读。/你这句话读得特别好,为什么这样读?/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鸟儿喧闹的气势。/读出这种气势,声音不见得要响,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其实写的什么?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

8、俱乐部。齐读,读出喧闹又热闹的气氛。范读。/生齐读。) 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这么多的鸟一齐鸣叫,所以似如谁再来读读百鸟争鸣的情景?(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评价,老师仿佛已经来到了林中,我也想来感受感受此时林中的情形呢,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感受吗?(师生齐读)(4)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闹林图)四、小结1、 作者看完了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在回来的路上思绪万千。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齐读)2、 师小结: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也是作者对人们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这一行为感到欣慰。五、情感升华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作者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幻灯出示)正是她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我们课前听的那首歌。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