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606501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开课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陶湖中学 李传发【课程标准】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的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课共由三个子目组成。第一目:“士农工商”明确了宋代统治阶级和社会的主体,并分别叙述了各阶层的状况。第二目“乡村生活”和第三目“城市风貌”分别介绍了宋代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学重点:通过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

2、市风貌等,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学情分析】本课讲述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乡村生活中涉及的民俗节日和城市风貌中市民的文化生活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的史料较多,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尚有欠缺,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不强,而且本课的难点是把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的比较,学生在将两者进行比较时往往较片面,不能深入反映两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

3、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2、通过展示、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3、通过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做比较,找出异同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2、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同学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德。【设计理念】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

4、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上海世博会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动画,学生说一说:从图片中所看到的宋代百姓们在从事哪些活动?你能判断出他们的职业和身份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宋代世俗生活画探究新知:画卷一:社会阶层阅读教材P70-71并思考: 1、两宋时期的社会主要有哪些阶层? 2、他们的生活状况各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士的地位比较高?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评价,明确两宋的社会阶层和生活状况。画卷二:乡村生活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两宋的社会阶层后,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入宋朝时的乡村,引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听到了鞭炮声,提问:你知道这时的村民在

5、干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合作互助:从课文中查找答案1、宋朝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什么样?2、宋代农村的节日有哪些?最受重视的是哪些?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后代表发言,乡村生活的物质状况和文化状况,明确两宋时期农村的节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的来历和典故以加深印象,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举出现在的主要节日,引导学生比较古今节日风俗的异同。多媒体展示当地保留的节日风俗。画卷三:城市风貌了解乡村生活后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的城市。多媒体展示宋朝城市的娱乐节目,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描述北宋城市的热闹景象。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热闹的城市生活后,从城市发展

6、、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生活三个方面深入宋朝的城市风貌。教师重点介绍瓦舍和蹴鞠,以及蹴鞠与现代足球运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是足球的故乡,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归纳总结宋朝城市的特点。智能跟踪训练:一、吟诗咏节: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问题:(1)诗歌1、2、3分别描写了宋朝的哪些节日?(2)试说一两句与节日有关的诗词(清明节、重阳节、端午、七夕等节日)二、材料解析:2007年12月15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起我国开始执行新的假日方案: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问题:(1)国务院的上述决定说明了什么?(2)有人认为,过传统节日是老年人的事,我们青少年应该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你认为对吗?谈谈自己的看法。板书设计:皇室、官僚、地主1、统治阶层: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生活十分优裕2、士:士农工商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户3、农: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各种手工业者,相对自由。4、工:商人,行商坐铺之人,地位开始提高。5、商:多数能维持温饱1、状况: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乡村生活2、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元旦 寒食 冬至1、城镇规模大,城市人口多,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城市风貌2、有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